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5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

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刘晗炜家里关闭了经营16年的砖厂,转型从事肉牛养殖。之前在海原肉牛研究院工作、专门研究肉牛养殖技术的刘晗炜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组建了智通养殖合作社,投身精准扶贫事业。他除了处理合作社在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全面参与肉牛销售。

胡湾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联农带农运营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刘晗炜的父亲刘智牵头成立,采取贫困户入一点、政府投一点、支部书记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发展资金。借助“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胡湾村对未脱贫户和已脱贫发展动力不足的56户建档立卡户纳入托管代养,由贫困户从华润公司赊牛,投放到合作社,分三年向贫困户分红。

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专门成立了肉牛研究院,邀请北京和银川的专家对海原肉牛产业把脉问诊并开展技能培训。智通合作社也为当地养殖农户提供饲养和防疫技术,给贫困户赊销基础母牛、赊销公牛犊育肥增加收入。短短几年,合作社带动了全村人投身肉牛养殖产业中,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华润基础母牛84头。50岁的村民陈柱说:“现在养牛和以前不一样了,对于要生产的牛,就像对人一样需要精心照料,确保优生优育。”自从合作社成立,陈柱就一天也没离开过这里。在智通合作社,和陈柱一起干活的有20多个村民,他们都是胡湾村脱了贫的农民,一年下来每人能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

“养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让农民收益是最终目标。”在刘晗炜的努力下,合作社的肉牛品质良好,销售覆盖周边地区,还远销四川、云南等地。

除了养牛,合作社还与农户订立了青贮玉米和玉米秸秆收购合同,确保应收尽收。“以前这些秸秆都卖不了钱,秋收后被焚烧了,现在合作社全部收购,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刘晗炜说。

胡湾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起色,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近年来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和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金,每年能收益分红24万元;此外还引领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350亩,作为合作社饲草基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现有牛存栏1200多头,总资产达3000万元,预计年收入将达800万元。

“现在规模有了,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向科技要效益。”刘晗炜说。这两年,刘晗炜和技术人员通过反复研究攻关,发现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的前几代和当地优质黄牛杂交,从肉质、出肉率都能达到最好效益。“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致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培育好良种肉牛,打出西海固肉牛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增加收益。”刘晗炜充满信心地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7.html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的相关文章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一直听朋...

一位80后女性创业的心酸史,了解平凡人创业的艰辛路

一位80后女性创业的心酸史,了解平凡人创业的艰辛路

依稀还记得她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创业不一定要有本钱,但一定要会思考。”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愣了一下,随即就问:“创业难道不需要本钱吗?”。他说:“听我讲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1982年的她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遮风挡雨的房子是很厚的那种土墙房盖的稻草,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最怕的就是刮大风,...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很不方便,挣钱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也翻番了,一年至少能赚五六万元。”青岛莱西市七星河新村村民徐希红说,“这都多亏了王云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说起王云静,返乡创业、造福乡亲,周边村庄的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八零后的王云静,从小在七星河胡家疃和龙三村长大。大学毕...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留学归来在家乡创...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

8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业 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8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业 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椒江有位1985年出生的女生,从2008年开始创业开了家网店,专卖女鞋,经过经营,现在她的网店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李丹丹是椒江人,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那时她沉迷网络游戏。在家玩了一年。"李丹丹说,她刚接触到淘宝网时,属于淘宝买家,买家信用到4钻后,觉得开网店很适合自己,于是开始留意一些网店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