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贵州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种桑养蚕 每天和400万只虫一起生活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7

在贵州毕节大方县的一个小山村,一男子每天和400万只虫子生活在一起,他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检查小虫、喂养、消毒等,一直忙碌到夜间十二点多,短短几年间,这些虫子不仅带给男子富足的生活,也改变了乡村的经济“面貌”。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小山村一探究竟……

“养虫”男子名叫李先义,现年43岁,是贵州毕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村民。李先义自幼家境贫寒,在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外出务工。几年前,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李先义回到了家乡。外出打工多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他开始寻找致富门路。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李先义把目光投向了种桑养蚕产业。

清晨一大早,记者见到李先义时,他正和工人们在蚕房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给桑蚕消毒、喂食,仔细检查室内温度、病害情况,收集、分拣蚕茧……养蚕这活儿可并不轻松。李先义向记者介绍,养蚕一年是五季,每季有120多张蚕床,每张蚕床可孵化3万多只蚕,他每天和400万只蚕宝宝生活在一起,从早上5点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

“我这里有三间蚕房,每天都得来回跑进行细致地检查、消毒,调节室温……”正向记者介绍时,李先义注意到一片残破的桑叶上几只桑蚕已经奄奄一息。“吃到了不干净的桑叶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这几只都不行了,这一片必须马上消毒,不然会扩大传染。”李先义以此强调每天必须要反复来蚕房巡查的重要性。“要是发现迟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说到养蚕遭遇的损失,李先义打开话匣子。“刚开始的时候,我种了500多亩的桑树,当年就养了7张蚕床。最初喂这个蚕宝宝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那时候量少,到2019年的时候,我就扩展到了600多张蚕床,因为忽略了管理和技术问题,那年桑蚕相继感染了白僵病,大约有500张蚕床遭殃,损失了200多万元!”

养蚕初期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缺陷,导致李先义损失惨重,对此,他大受打击,曾一度想要放弃。“当时挺绝望的,说实话都不想养了。”之后,在政府和亲友的支持鼓励下,他带领几名工人前往浙江、四川等地学习,系统地掌握了种桑养蚕的管理和技术要领。回来后,他重振旗鼓。

“起初决定种桑养蚕,亲人朋友鼓励我,政府帮助我,村民还免费提供房子给我当蚕房,村里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也都挺好的,学好技术后,我决定再好好干一场。”李先义笑道。

如今,李先义的养蚕基地已建成三间蚕房、一间丝绵加工车间,把种桑养蚕、产品加工做成了一体化产业。“今年蚕床达到700张左右,预计蚕丝产量有一万斤。前两天就已经接到了100斤左右的丝绵被订单,目前除了省内,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重庆还有北京等地。”李先义介绍道。

在李先义看来,要想把种桑养蚕产业做大,离不开乡亲们的共同参与,而后,他在村里开起了养蚕培训班,把学到的养蚕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200多名村民,并带动他们就近就业。村民谢雄菊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以前没有工作就在家带小孩、做农活,家里还有个生病的老人,哪里都去不了。自从李哥这个养蚕基地建起来后,他带着大家学技术,我们留在厂里上班,现在我一个月工资有4500元。而且家里一有什么事,我马上就能赶回去,很方便。”对于这份工作,谢雄菊很是满意。

如今,在李先义的带动下,桑蚕产业已成为合中村的支柱产业,家家种桑、户户养蚕。2020年,全村的桑蚕产业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提及未来的打算,李先义计划着尝试做蚕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品牌做响。

“下一步我打算结合乡村振兴,把种桑养蚕带到乡村旅游产业里面去。比如学校的孩子们在寒暑假可以来我们这里体验养蚕的乐趣。除此之外,继续把蚕桑产业发展壮大,深化加工,把产品做精细,做响我们合中村的蚕丝品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30.html

“贵州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种桑养蚕 每天和400万只虫一起生活” 的相关文章

龙岗95后女孩,助“胖虎”火遍全网

龙岗95后女孩,助“胖虎”火遍全网

创业故事,虎年新春,一只胖嘟嘟的“憨憨”胖虎,成为全网最火的动物明星之一,活跃在表情包、红包封面和各大品牌的联名产品上。这只火爆全网的老虎形象,是由我国人气漫画家不二马大叔创作的IP——“我不是胖虎”。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胖虎是由龙岗2013文化创客园的深圳奇策迭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打造“出道”,而这...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每年结果让他开心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每年结果让他开心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湘潭县90后小伙返乡创业养鸭 闯出一条致富路

湘潭县90后小伙返乡创业养鸭 闯出一条致富路

在湘潭县射埠镇杨基村有一个叫段楚的小伙,今年28岁,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惠州、上海等地打工。为了响应青年返乡创业号召,他毅然选择了辞职回乡创业,开始了自己的养鸭路。在射埠镇杨基村的田野间,一大群鸭子在嬉戏觅食,它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展喉高歌,场面十分壮观。2021年3月,段楚回到家乡,利用当地水塘和荒滩...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地处黔西北乌蒙腹地的威宁县,境内拥有百草坪、灼圃草场等116万亩天然草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威宁充分利用“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这张名片,因地制宜打造牛羊等生态畜牧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畜牧强县”,推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家庭牧场:赶着牛羊...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徐州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度贾汪区共有165家涉农网络营销主体,主要销售农产品、农资、农村旅游点门票三大类,销售额3.54亿元。而在2022年一季度,销售额已经达到1.2亿元。作为新兴业态的农村电商经济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徐州贾汪区涌...

从深圳返渝创业,他认为重庆跨境电商大有可为

从深圳返渝创业,他认为重庆跨境电商大有可为

在重庆举办第四届西洽会期间,王开万一直留在重庆,各个区县去考察,最终他准备将跨境电商企业设在两江新区。目前新公司在筹备中。王开万创业从事外贸行业11年,其中做跨境电商就有9年时间。他的公司在深圳,将中国的家具、服饰、箱包、宠物用品、户外用品多几十个品类的产品,卖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但最近,他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