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

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早早站在路边等候。

“大学生娃娃,昨天拉来的1200根玉米卖得咋样?”朱自和边卸货边问。

“你不用操心了,能卖完。”老乡口中的“大学生娃娃”帮着卸玉米,头也顾不得抬。

朱自和欣喜,大学生娃娃收玉米比菜贩子每公斤多4角钱,这么下来一亩地能多卖500元哩。

也来卸玉米的村民冯尚福和朱自和想到了一块儿:“让大学生娃娃帮着卖就是省事,不然我两口子还得早早爬起来拉到县城市场上卖。”

被老乡唤作“大学生娃娃”的是23岁的袁志儒,去年大学毕业回乡后,在村里任团支部书记。最近村民种的黏玉米丰收了,他除了收购部分玉米喂鸭,还通过微信群联系买家帮忙销售。

玉米码好了,送走了乐呵呵的村民,袁志儒回到屋子,趁着空闲给爷爷打个电话。

老人家没接。

莫不是还在生我的气?袁志儒的耳边又响起前几天爷爷的话:“天天吆喝着帮老乡卖玉米,自己鸭子的广告一条都没发过,今年新种的30亩番茄都不操心……”

看孙子挨了批评也没反应,爷爷袁文岐索性撂挑子回县城住去了。

又打了两个电话,还是没人接听。袁志儒默默地拿起馍咬了一口,穿着饲养服钻进鸭棚……

三代人的分歧

2014年,考上大学的袁志儒选择了设施农业专业。

袁家祖孙四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种了几十年地,按照设想,等袁志儒学成归来,他要接起父辈的“衣钵”,承包温棚种植能挣钱的经济作物。

可袁志儒有自己的打算。单纯租棚种菜只能在产业链的上游徘徊,一旦蔬菜市场行情波动,菜农只能“逆来顺受”。

回乡后,他看到乡村振兴的政策带来诸多利好,开始琢磨找个合适的项目切入,发展循环农业。

一个养鸭的项目吸引了袁志儒:“南方人的饭桌上,一只鸭子能做一系列菜品,我们宁夏对鸭肉也有一定需求。品质不合格的蔬菜可以喂鸭,鸭粪处理后可做有机肥还田……”

“咱们这儿每人一碗干捞面,谁还会吃那个?”饭桌上,孙子话没说完,70岁的袁文岐拍着桌子说。

父亲袁立兴也急了:“这前期投入就要10万元,咱们种多少地才能收回这10万元?”

“对啊!鸭子咱家没养过,这不是等着摔跟头吗?”家人点头称是。

“摔跟头也是成长,养都没养,怎么知道我养不好?”袁志儒说,“而且眼光不能只放在鸭子上。”

袁志儒说,从出生到毕业,他看着长辈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植小麦、玉米只能吃饱肚子,这片土地明明还可以有更大作为。”

向前村有种植水稻和养殖鸭子的先天优势,而且发展基础较好。富硒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与稻田养鸭可以结合,这种高效产业发展模式还能进一步注入科技附加值,让各个环节都做到环保有机,保证产品品质。

袁志儒说得口干舌燥,最终,长辈们勉强同意支持资金,但没人看好他的项目。

爷孙没能达成一致,袁志儒便一个人搬到池塘旁边的土房子里。

“鸭司令”为“禽”所困

“你家的鸭子又集体逃窜了。”收到同村村民发来的微信,正在帮村民联系玉米销售的袁志儒赶紧往池塘赶。

一路上,绿油油的稻子随风摇摆,几十只鸟在池塘上空盘旋,等待时机捉鱼,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十几只鸭子正在“潜逃”中。

“一般都是‘团伙作案’,要跑就跑十几只,游到那个水沟里就别想着能抓住了。”袁志儒无奈地摇了摇头。

10只就是上千元的损失,尽管如此,袁志儒还是坚持野生放养。

放养的鸭子肉质没得说。”说着,袁志儒带记者来到一片池塘前,成群的麻鸭在水中嬉戏,有的在岸上晒太阳。

被玉米地围住的池塘不远处,有一间狭窄的土房子。

“这是你住的地方?”记者看到眼前的场景,感到吃惊。

杂乱不堪,土炕上一床被子上落满了灰,阳光从破洞的墙角打进来。

“刚开始养鸭子的时候天天就住在这里,这些小家伙能吃能喝,必须照顾得无微不至。”

虽然在农村长大,但袁志儒连鸡都没抓过,没想到现在跟一群鸭子同吃同住,刚开始每次抓鸭子,他的汗毛都能竖起来。

去年,隔壁的大狗咬死了100多只鸭子;今年新进的鸭子太小,连丢带死又超过了100只。

虽然状况层出不穷,但这个过程中,每当家人劝他放弃的时候,袁志儒的回复永远是“不”。

从养鸭“小白”到“达人”

“鸭子多少钱一只?”客户在微信上咨询价格。

“128元。”

咨询完价格,对方再无回复。

这种情况基本每天都在上演,但袁志儒每次回复得很有底气。

市场上质量好的鸭子也就60多元,袁志儒底气从何而来?是顾客的口碑。

去年,袁志儒的麻鸭一只长到了3公斤以上。

先是少量出售,慢慢地,订货的单子越来越多。袁志儒不怕辛苦,一趟趟往银川跑着送货,“都是回头客,服务一定要跟得上”。

“还真是养出名堂来了?”爷爷袁文岐暗自嘀咕。

去年10月,鸭子长到最肥的时候,袁志儒让奶奶做了只啤酒鸭,招呼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

“真香!”说完这两个字,袁文岐埋头吃了起来。

“这鸭可金贵,餐餐吃得比我好。”袁志儒翻开自己养鸭的饲料配比记录,“番茄、萝卜、大白菜……时令蔬菜有什么,什么新鲜,鸭子就吃什么。这样养出来的鸭子肉质鲜美,怎么做都不腥气,才能卖个好价钱。”

听说袁志儒的鸭子养得好,卖到了银川的餐馆,慢慢地,一些农户登门向他“取经”。

“既然第一年卖光了,也有经验了,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多养些。”农户问。

袁志儒摇了摇头,他对自己前期的定位是做精不做量。

想跟着袁志儒养鸭的村民多了起来,袁志儒成立了宁夏袁稼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年初,合作社又引进近2000只欧洲雁。

要证明自己的路没错,就要打开产品销路,而这是摆在袁志儒面前最大的难题。今年年初,他向平罗县就业创业服务局申报,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对传统养禽进行改造升级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帮他申请到一万元创业补贴,也会通过电商平台等帮助他拓宽销售渠道。

前不久,袁志儒参加石嘴山市首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获得二等奖。这事他本想告诉爷爷,但一想老人家还在气头上,犹豫了一番还是没打。

拿到奖状后,他再次打电话,爷爷接电话了。听了孙子的好消息,老人家话软下来了,让孙子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质疑,只有加油干出成绩才能证明选择是对的。”在袁志儒看来,家人的鼓励和项目的获奖都是对他带动乡亲尝试循环农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肯定。

8月2日清晨,袁志儒将池塘边的一处芦苇丛拨开,阳光照在又大又白的鸭蛋上,袁志儒将三五成堆的鸭蛋从不同地方一共捡了40多个。

“新的一天,收获满满。”袁志儒将鸭蛋收集到一起拍了张照片,并发到微信朋友圈,一会儿工夫,就收到好多个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79.html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的相关文章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出去打工,年纪大了工作难找;在家闲着,没了收入生活困难。60岁以后,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农民蔡满坡,处境变得尴尬起来。今年2月,在驻蔡庄村第一书记赵学军的鼓励和帮助下,68岁的他开始在大棚里种植无花果: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年梦想,还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蔡满坡培育的矮化无花果树。六旬老农 痴迷无...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水花,时代的浪花《山海情》里有个让人感动的女性角色——水花。她的一滴泪,就烫伤了很多人的心。水花的爸爸因为一口窖、一头驴、两只羊将她嫁给了邻村的陌生男子。水花有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她为此逃婚,但不忍父亲被欺负又回来了。婚姻和美了几年,丈夫又意外残疾,水花拖着年幼的女儿和残疾的丈夫,佝偻着身子走了七天七...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和机会有哪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和机会有哪些?

创业故事,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改造、促进非农产业发展,有利于破解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顾化等问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但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2014年,周强...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