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0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

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年以来,以“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为标志的即时零售业态在国内迅速发展,带动各地实体店铺实现新一轮增长,据零售企业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沙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即时零售订单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沙县即时零售订单量和商户数均位列全国县城第一。

深夜12时,邓明星将打包好的外卖订单拿给前来取货的骑手。

95后大学生组团返乡开小店

凌晨,邓明星的榴莲专卖店依然陆续传来“滴滴”的外卖订单声。这家店位于长沙县县城较偏僻的地方,位置并不好,借助即时零售的新业态,生意却十分红火,邓明星一边忙碌一边说:“开店不怕累,就怕没生意。”

1996年出生的邓明星是湖南湘潭人,2017年从长沙市区一所大学的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地产、市政工程等相关工作。

工程行业出差多,一年到头四处漂泊,邓明星逐渐生出疲倦之意。和两个发小交流后,发现他们有相同的感受,三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回到长沙合伙做点小生意。“这里房价低、租金低、年轻人多,我们又有感情基础。”邓明星说。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三人决定各自开一家榴莲专卖店,进行差异化运营。去年,两位同学的门店陆续开业。

第一家店开在了紧邻繁华商场的地段,主营线下业务,第二家店则开在社区里,入驻了社区电商美团优选。目前,两家门店月营业额均超过30万元。

但是,随着客户群稳定下来,小店的月营业额陷入增长瓶颈。“线下门店服务范围有限,只能辐射周围1到2公里的消费者,”邓明星表示。

今年,邓明星负责的第三家店正式开业了。他启用了完全不同的运营策略,将门店选址在长沙县县城偏僻处,通过上线美团等零售平台,主攻线上化经营。

早在2018年,长沙县即开始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邓明星看来,即时零售便是重要一环,“年轻人消费习惯变了,线上化消费肯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虽然刚刚开业不久,但新店的月营业额已经达到两家老店的水平。“网络扩大了门店的服务半径,而且线上顾客消费能力更强,经常是即需即买,只要消费过一次,大概率会有下一次回购。”邓明星说。

由于新店主要通过线上运营,无需选址在商流、人流旺盛区域,节省了房租等成本开支。总体算下来,邓明星的新店比老店每月节省了近40%的房租、水电费等。

经过一年的运营,三家榴莲专卖店的月销售额已基本稳定在100万元。“县城的房价比较低,生活也舒适,我们打算一直干下去。”邓明星表示。

即时零售成县城就业创业新方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但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再把一二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即时零售新业态的诞生,一批大学生选择回到县城,投身水果、杂货店等看似传统的行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来自湖南的00后应届毕业生胡天乐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常规的节奏,云计算专业毕业的他,原本会成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研发人员。但是,毕业后,他选择在长沙县县城开了一家杂货店,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运营传统零售店铺。

在胡天乐看来,长沙县县城的房价、物价低,开店成本也比较低,是一座对于年轻人很友好的县城。

由于预算有限,他租的是偏远小区非临街的门面,装修、刷墙都是自己弄。但他并不担心客源问题,因为“非餐饮类商户上线外卖是一种趋势。”

胡天乐的杂货店刚开业便上线了零售平台美团。第一个月,杂货铺就通过外卖订单,实现了5万元的营业额。

新型业态在县城的扎根发展,帮助实体商户扩大服务半径,实现增收,也为返乡大学生、进城农民工、低龄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

今年58岁的黎阿姨,退休后开了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夏天卖冰淇淋,冬天卖炒货。虽然小店坐落在一条巷子里,位置偏僻,但是黎阿姨并不担心,因为她也观察到:“客流量不在大街上,而是在手机里。”

开业伊始,她便上线了外卖,“现在做生意必须靠线上,线上比进店人数要多好多倍。”现在,这家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月营收已经接近10万元。

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像黎阿姨这样的小型商户数增长迅速。二季度,美团平台年活跃商户数增长至920万,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7月,平台上的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同比增长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达110%。

县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元,即时零售新业态在县城的落地,有望成为聚集人口、激活消费、带动就业的新引擎,让县城经济释放潜力和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08.html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的相关文章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农村创业适合从事的门路有哪些呢?其实农村有很多行业都还比较空白,发展的机遇很大,仔细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有以下这些项目,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也是商业的发展趋势,青年人回乡创业的潜力是非常看好的。1,老年人产品的生活馆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时代,在农村服务老年人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先把宝宝的小手打开,然后从手心开始,轻轻向外推,一二三……”在吕梁市离石区的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室内,许艳平正在教十几位农村妇女做婴儿抚触。她一边做示范,一边强调:“动作一定要轻柔……”六年前,许艳平还是临县小山村里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一张证书,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自己当老板,带领...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这一片大马士革玫瑰明年5月开花后,能用来提取上好的原液、纯露、精油。”12月15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绿嘉园生态基地,管海英正趁着难得的阳光给玫瑰修枝剪叶、施肥培土,操作相当娴熟。“今年,我们的太秋柿子产量1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管海英介绍,她创立...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暮春四月的青海,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蔬菜大棚外,却是热闹红火的景象,收菜的商贩和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青椒打包。大棚内,空气中弥漫着青椒的独特香味,马尕文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仔细查看青椒的生长情况。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今年46岁的...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198...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贸易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抓住时代机遇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在潍坊总部基地,有这样一支“95后”创业团队,抢抓“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积极探索“出海”路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