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位创业者的华丽转身:从垃圾里“淘金”到“多肉”绿色致富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

2016年,李平夫妇率先响应政府“让天更蓝、水更绿”的号召,放弃原有的塑料加工事业,选择二次创业,转型到园艺种植。村民王红梅是“妇女微家”的受益人之一,在李平的帮助下,她也开始进行多肉种植并打开了销售渠道,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宽阔的道路通畅四方、绿树掩映着白墙灰瓦、一座座现代农业大棚整齐排列……走进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美好图景跃然眼前,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家家户户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的“垃圾场”。在不断转型发展中,耿车人闯出了一条绿色富民路。

李平在多肉种植园中直播销售多肉

如今,谈起耿车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都说他们创业转型的带头人李平功不可没。李平做过废旧塑料加工,做过高端家具制造,尝试过特色料理店,也尝试过塑料花盆生产……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创业之路并不算平坦。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辗转打拼多年,她在多肉种植领域站稳了脚根,并将多肉园打造成为特色创意园。

2008年,李平便开始创业,和大多数的耿车创业者一样,她也选择了从事塑料回收加工再利用行业,年创税收50多万元。但长期低端粗放的生产模式,给耿车镇的环境造成了“海陆空”立体式的污染。为改善生态环境,宿迁市做出取缔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的决定。

“当时镇上的人都很紧张、害怕、担忧,因为之前没接触过别的行业。但塑料加工这门生意存在一定的污染,我一直想着转型。减少污染,让天更蓝,水更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2016年,李平夫妇率先响应政府“让天更蓝、水更绿”的号召,放弃原有的塑料加工事业,选择二次创业,转型到园艺种植。

短短几年时间,李平实现了华丽转身,她与丈夫创办了江苏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多肉种植、栽培、线上销售及有机肥生产、销售。李平不仅掌握了400多种多肉植物的种植技巧,还瞄准时尚经济,将视线投入到“互联网+农业”这一领域,率先在淘宝平台直播带货销售多肉,李平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我现在经营的多肉直播基地线下体验馆,年销售额已经达到4000万元,村里的、镇上的很多姐妹都加入了我的团队,变身‘女神主播’,月增收2000元以上……”李平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多肉王国”的同时,蹚出一条“造血扶贫路”,成为照亮众多家庭妇女幸福人生的点灯人。她在自己的园艺大棚内设立“妇女微家”、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不定期开展直播带货技巧、电子商务理论和多肉种植等创业技能培训和女性创业就业交流活动,为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李平的“多肉王国”带动众多当地农村妇女创业就业

“自从有了‘妇女微家’,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多肉种植知识、聊聊家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村民王红梅是“妇女微家”的受益人之一,在李平的帮助下,她也开始进行多肉种植并打开了销售渠道,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两年间,“妇女微家”累计培训1980余位妇女,从这个微家走出去了30余名“直播能手”、60多名“技术员”、200多名“园艺师”,实现了当地妇女2030创业带头,5060再次就业,月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妇女微家”更是成功推动了生态农业示范园产业集聚,企业抱团发展。

多年的辛勤奋斗给李平带来了许多荣誉。公司在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盆栽花卉十大品牌产品,并成功入选参加2019年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同时,她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百名巾帼新农民乡村振兴护航计划”人选等荣誉。

从贩卖废旧垃圾,到如今搭乘互联网经济快车,用多肉种植等生态农业增收致富,“新耿车模式”也在探索中不断转型升级。李平表示,下一步将会往产品精细化发展,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精准高效方式”转变,将多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品牌,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61.html

“一位创业者的华丽转身:从垃圾里“淘金”到“多肉”绿色致富” 的相关文章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创业故事: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从收酒瓶到卖酒水,再到成立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康德云和丈夫张京宝用了26年的时间。26年,夫妻俩三次创业,并拿下多个“全国第一”8月23日,费县上冶镇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内,刚刚与一家电商公司对接完的康德云拨通了丈夫的视频通话,在电话里,两人互相交代今天各自的工作进度,相互鼓劲儿,像7年前一样。只不过...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人山人海,挥汗如雨,虾壳成堆。前些年万人龙虾宴那场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热火。”在江苏盱眙县做了30多年小龙虾餐饮的於孝成说,受疫情因素影响,昔日的“大场面”当下难得一见了。从养殖到餐桌,盱眙的龙虾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不仅是当地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也是让全县1/4人口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她将蔬菜做成盆栽卖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做起蔬菜盆栽生意 辣椒、茄子等从“盘中餐”变成“盆中景”邱慧婷培育的辣椒盆栽。说到辣椒、茄子、番茄和土豆这些蔬菜,你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不是菜园或者菜市场?除了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它们也可以是供人观赏的阳台盆栽。浏阳女孩邱慧婷瞅准了如今城市里阳台...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80后”崇阳返乡创业青年雷志超,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拓荒开路,带领群众种植黄精奔富路,在黄精地里刨“黄金”。在崇阳县举行的2022年首届“桃溪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雷志超荣获第三名。雷志超是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公司,开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