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46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牙齿多半已经脱落,因为手术舌头切除两厘米而发音含混;上身的花格子衬衣被洗得发白,脚上的圆头布鞋沾满泥土,像是从泥泞田地归来的老农。

眼前75岁的四川退役军人张仲安,让记者深感意外:就是他,为救4名儿童奋不顾身勇拦惊马;就是他,4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累计深度昏迷9个月,被医学专家判为“死刑”却又起死回生;还是他,拥有9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帮助10余万人脱贫致富,被誉为“无盐酱油之父”。

军营历险

这段历程比较传奇——

1969年冬天,四川省青神县张家坝村青年张仲安穿上军装,来到内蒙古一座军营。有些战友很难适应恶劣的环境,然而两岁时母亲饿死、13岁就开始独立生活的张仲安却轻松自如。杂草一般坚韧的生命,使他数次与死神博弈,又起死回生。

山西阳河坡,张仲安跟随所在部队驻扎在此。驻地河枯井干,每日饮用水都要靠一驾马车去十几里外的山沟里拉回。这一天,两匹骠壮的高头大马突然惊了,拖着满载水桶的马车嘶叫着从山坡上直冲而下。菜地边公路上,4个孩子正在游戏。“如果不及时拦住惊马,孩子将被砸成肉饼。”一旁劳动的人们大声呼喊:“快救人啊!”正在菜地里浇水的张仲安,丢下水瓢朝公路奔去。惊马拖着水车,扬起的马蹄即将把孩子踏入脚下之际,张仲安奋力一跃,推开两个,又顺手挟走两个。短短几秒钟,孩子全部脱离危险,张仲安却被飞速前冲的载重马车撞倒在10余米外的乱石堆里,昏死过去。

从山西大同送到张家口,从张家口送进北京,最后住进解放军总医院。张仲安这次历险,给他造成了严重的脑神经瘫痪症,整整昏迷5个半月。谁也没有想到,刚刚唤起生的希望,医生很快发现他身患淋巴癌。专家经过会诊,确认只有手术治疗尚有一线生机。

此次淋巴癌手术,医生切除张仲安颈部淋巴、双腋淋巴及转移瘤块5处,舌头割掉2厘米,结肠割掉10厘米,全身缝了88针。

触底反弹

1980年,重型脑外伤的一等伤残军人张仲安带着两枚三等功奖章,退役返乡。按照政策规定,张仲安被安置在条件优越的原成都军区新繁疗养院,颐养天年。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服从组织安排,而是请求回到家乡青神县。他说:“休养院的生活太安逸,我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为社会做点贡献,为政府减轻负担。”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思索着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辉煌。张仲安把病房当成书房,夜以继日地攻读养殖学。

经过一年多努力,他试验了十几种孵化法,效果均不理想。张仲安在自己床边墙上戳了个洞,参照国内外孵化技术,设计出一台圆筒型“孵禽薄水温箱”,躺在床上昼夜观察试验,力图在圆筒内壁与空心之间寻求一种保温良好的物质材料,保持水温孵化。他试用锯木粉、珍珠岩粉、石棉纤维、棉花等几十种材料保温,都失败了,不是温度透不进箱内,就是温度突然升高烧熟了鸡蛋。

张仲安折腾两年,反复试验几十次,负债2.6万多元。他1米67的身高,体重只剩67斤,依旧没有成功。他继续研究,用黄谷做薄水温箱介质,终于成功试验出国内外一流、省力低成本高出雏率的“孵禽薄水温箱”,不用煤电燃料热源,只需每天往水箱灌进适量开水调温保温即可孵禽,成本一下子从每蛋1角降到每蛋几厘。

返乡第10年,张仲安的养殖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在省科委专利技术实施经验交流会上,他的演讲引起与会专家和全国同行的极大兴趣。不久,“孵禽薄水温箱”和“冬季孵蜂温箱”获得国家专利。为了帮助更多人致富,张仲安创办青神县养殖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3.2万余名学徒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张仲安精心指导培训下,他们成为农村发家致富带头人。张仲安也成为冉冉升起的发明创造明星。

然而,又一场灾难悄然逼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余波将张仲安的厂房全部摧毁,所有机器设备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他又回到零点。面对银行1500万元的催贷,大家建议宣布破产,逃避追债。张仲安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不能把压力扔给地方政府。我要承担全部责任,重整旗鼓再出发!”

张仲安没有食言。他咬紧牙关,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根黄瓜分三顿吃,没了细粮只喝青菜粥。4年时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还清了所有贷款。

大国工匠

“春制曲,夏晒酱,秋抽油”“小缸发酵,人工翻焙”“古法工艺,竹簸箕制曲”……张仲安一边念叨着,一边带记者走进晾晒场。他捧起金黄色的大豆说:“要生产出优质的酱油,精湛的酿造技艺重要,原料的选择更重要。目前酱油生产企业选择的原料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脱脂大豆;另一种是全黄豆、麦仁。前者成本低廉;后者营养结构完整,传承了我国古法酿造传统工艺,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制作出具有安全、绿色、健康品质的产品。”他从一粒粒黄豆的挑选开始,紧盯生产流程,确保流出的每一滴酱油品质可靠。

“做良心产品、做不添加化学元素的原生态产品。”在质检车间,张仲安分析着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据,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全球百年减盐革命失败”“无盐酱油仍是世界难题”,这些现状唤起张仲安对无盐酱油研发生产的强烈愿望,他房间的灯光熄灭得更晚了。在北京、江苏、辽宁、山东、上海等地,他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酿造科技;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他孜孜求索世界领先工艺……

1993年,“翠微牌”原汁酱油横空出世。这种无盐发酵产品由工人手工打造,每一滴都融入了张仲安的心血,很快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金奖。张仲安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他发明的中国微生物发酵无盐酱油填补了世界空白,他也因此被誉为“无盐酱油之父”。

翠微是座山,但不是顶峰。张仲安带着他的事业和专利技术,在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70.html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的相关文章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重庆八马茶业龙头寺店内,牟丹和王艳端坐在茶台前,与顾客有说有笑,一同品味老白茶的清甜。姐妹俩都是重庆人,行事风风火火,从事茶行业十余载,让她们多了几分温润与从容。小小的茶叶托起了两个90后姑娘的创业梦,如今,她们在重庆管理着4家茶店、20余人的团队。从茶艺师到创业者,金色茶汤的浮光掠影里,也有她们苦...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盛夏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连片集中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稻秧长势喜人。日前,笔者在现场看到,九零后青年创业者郎磊卷起裤管,背着喷雾器,在对稻秧喷施专用叶面肥。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在水稻苗期,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苗株...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开始越来越追求空间宜居、环境更加和谐有序,由此一个全新的职业──整理师应运而生。2021年,国家人社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更是增设了“整理收纳师”工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整理师行业。36岁的高婷就是其中一员。今年5月,高婷辞去了知名家居用品公司研发经...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这一片大马士革玫瑰明年5月开花后,能用来提取上好的原液、纯露、精油。”12月15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绿嘉园生态基地,管海英正趁着难得的阳光给玫瑰修枝剪叶、施肥培土,操作相当娴熟。“今年,我们的太秋柿子产量1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管海英介绍,她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