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54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

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

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覃燕华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依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那楼镇的桑蚕养殖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2017年,覃燕华和丈夫看准了时机,毅然回乡流转了村里的100多亩土地,开始了“二次创业”——种桑养蚕。

创业之路并不一帆风顺,覃燕华只有小规模养殖经验,为了保证成功,她来到那楼镇三江村南宁市齐兴桑蚕专业合作社学习。她的师傅是那楼镇中山村的残疾脱贫户赖运升,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获得者。“在赖师傅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桑苗种植技术和桑蚕养殖技术,更学到了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身有残疾都能干得这么好,我也能行!”覃燕华说。

哪些蚕睡着,哪些蚕醒着,不同的气温、湿度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到了什么阶段要用什么药、要撒多少石灰粉……通过学习,覃燕华将这些技术熟稔于心。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提供优质的蚕苗和桑苗,为她成功养殖铺好了路。

依托优势带动就业增加妇女收入

为了节省开支和用地,覃燕华将自家一栋三层的楼房用作蚕房。如今,覃燕华家桑园的面积由2017年的100多亩增加到2019年的300亩。2019年全年,覃燕华共养蚕15批,每一批蚕茧有500多公斤,平均收入2.5万元/批。一年下来,除去成本,纯收入有10多万元。

依靠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的覃燕华,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乡亲,她通过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民带来500元的租金。同时,还提供就业岗位上20多个,其中固定就业岗位8个,优先招聘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贫困户赖春香说:“在桑园务工,不仅有工资拿,还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覃燕华富了,可她最大的心愿是村里人共同富裕。她把好技术、好品种无偿推介给乡亲,还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技术,讲解种养知识。看着乡亲们学习热情高涨,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覃燕华觉得比自己赚钱还高兴。

扩大规模优化模式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对于未来的发展,覃燕华有着自己的想法。“养蚕是门技术活,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度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规模再扩大,可能就管不过来了。”如何持续发展,做大做强?“那楼镇的三江村和中山村已有较大规模成熟的养蚕模式可借鉴,就是必须要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厂房。”覃燕华说,她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集中生产资源,再将资源承包、租赁给蚕农,这样不仅自己的产业得到发展,还能带动更多的蚕农一起创业。

目前,当地镇政府正在积极为覃燕华的桑蚕养殖基地申报巾帼实践基地和扶贫车间,在政策上给予基地最大的支持,为返乡创业能人提供稳定和谐的创业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68.html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的相关文章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各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带动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荆州市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的小伙子蒋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15年创业路,曾遭遇7年山穷水复的绝境,又因为一个金点子,柳暗花明、走向成功。85后乡村创业代表,荆州市荆州区小有名气的养羊达人,带动周边1...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在江城区中洲街道华龙村村口看到,180多亩连片土地生机勃勃,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蔬菜,前些日子种下的草莓陆续成熟,已露出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脑袋”,一串串绿油油的圣女果挂满枝头。这些都是村里“80后”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三人的“心肝宝贝”,希望所在。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是土生土长的华龙村人。这...

武大毕业生留汉创业种“汉橘”1000亩,带动农户致富获评

武大毕业生留汉创业种“汉橘”1000亩,带动农户致富获评

大学生船业故事:9月26日一大早,武汉佰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朝在他的橘子地里查看果园管理情况。从2014年起,张朝扎根乡村种橘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模式,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近日获得2021—2022年度“湖北省十佳农民”殊荣。不做金领做电商当农民,武大毕业生种“汉橘”上...

宋志辉: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工程师的自我觉醒

宋志辉: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工程师的自我觉醒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宋志辉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互联网项目负责人、投资人、理财师、工程师……但他最喜欢的标签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工程师。“从小对电脑就有一种天然的痴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