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42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

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

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覃燕华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依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那楼镇的桑蚕养殖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2017年,覃燕华和丈夫看准了时机,毅然回乡流转了村里的100多亩土地,开始了“二次创业”——种桑养蚕。

创业之路并不一帆风顺,覃燕华只有小规模养殖经验,为了保证成功,她来到那楼镇三江村南宁市齐兴桑蚕专业合作社学习。她的师傅是那楼镇中山村的残疾脱贫户赖运升,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获得者。“在赖师傅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桑苗种植技术和桑蚕养殖技术,更学到了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身有残疾都能干得这么好,我也能行!”覃燕华说。

哪些蚕睡着,哪些蚕醒着,不同的气温、湿度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到了什么阶段要用什么药、要撒多少石灰粉……通过学习,覃燕华将这些技术熟稔于心。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提供优质的蚕苗和桑苗,为她成功养殖铺好了路。

依托优势带动就业增加妇女收入

为了节省开支和用地,覃燕华将自家一栋三层的楼房用作蚕房。如今,覃燕华家桑园的面积由2017年的100多亩增加到2019年的300亩。2019年全年,覃燕华共养蚕15批,每一批蚕茧有500多公斤,平均收入2.5万元/批。一年下来,除去成本,纯收入有10多万元。

依靠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的覃燕华,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乡亲,她通过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民带来500元的租金。同时,还提供就业岗位上20多个,其中固定就业岗位8个,优先招聘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贫困户赖春香说:“在桑园务工,不仅有工资拿,还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覃燕华富了,可她最大的心愿是村里人共同富裕。她把好技术、好品种无偿推介给乡亲,还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技术,讲解种养知识。看着乡亲们学习热情高涨,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覃燕华觉得比自己赚钱还高兴。

扩大规模优化模式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对于未来的发展,覃燕华有着自己的想法。“养蚕是门技术活,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度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规模再扩大,可能就管不过来了。”如何持续发展,做大做强?“那楼镇的三江村和中山村已有较大规模成熟的养蚕模式可借鉴,就是必须要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厂房。”覃燕华说,她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集中生产资源,再将资源承包、租赁给蚕农,这样不仅自己的产业得到发展,还能带动更多的蚕农一起创业。

目前,当地镇政府正在积极为覃燕华的桑蚕养殖基地申报巾帼实践基地和扶贫车间,在政策上给予基地最大的支持,为返乡创业能人提供稳定和谐的创业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68.html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的相关文章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大姚县三台乡过拉集镇,一处装修精致、布置典雅的民宿酒店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彝家妇女正在院内修剪花枝,她是这家酒店的经营者——肢体二级残疾的张刘梅,她因自强不息而在大姚县声名远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马樱花”。遭遇打击 自强不息向阳生张刘梅现年47岁,是土生土长三台乡人,2000...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很不方便,挣钱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也翻番了,一年至少能赚五六万元。”青岛莱西市七星河新村村民徐希红说,“这都多亏了王云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说起王云静,返乡创业、造福乡亲,周边村庄的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八零后的王云静,从小在七星河胡家疃和龙三村长大。大学毕...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残疾人创业故事:“只要努力打拼,不轻言放弃,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苏立,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出生于醴陵市白兔潭镇柏大村。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身患多种残疾,但人如其名,苏立凭借着自强自立和一股决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在二度创业中,成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懂事开始,苏立就发现自己的面容...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一头干练的短发、亲和的笑容、雪白的手套……7年,陈翎隽完成了从“全职宝妈”到“月销30万网红收纳师”的华丽蜕变。2021年初,“整理收纳师”被人社部列为家政服务新工种,“时薪上千元,豪车别墅不是梦”的逆袭神话正吸引着许多人投身整理收纳行业。做“整理收纳师”到底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走入河南首届整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