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5后”山西姑娘放弃编制转而卖服装创业,拍短视频破圈传统行业

2个月前 (07-07)创业故事216

1.jpg

95后创业故事,当同龄人还在职场摸索时,山西女孩王清怡做出了一个大胆选择——放弃“追求”大学教师编制,接手父母经营了20年的20家传统服装店。凭借10余条短视频,她让太原东都服装城“红彤彤”店铺从批发市场走向全网,视频累计播放量破10万+,粉丝量每天呈上升趋势,推动店铺销量显著上升。这个95后女孩如何用短视频撕掉“服装二代”标签,完成传统行业的华丽转身?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王清怡,听她讲自己新的创业故事。

一、放弃“编制老师”成“服装二代”:用短视频破圈

2025年春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时,26岁的王清怡却伏案疾书,将人生经历一笔一画绘成思维导图:幼年由祖辈抚养的独立、山东工艺美院的专业积淀、海外留学对时尚产业的洞察……每一段经历都成为她破圈短视频的“灵感坐标”。“我要让观众通过镜头,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品牌故事,而不仅是衣服。”她笃定地说。

这个看似“突然”的转型,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彼时,刚从国外留学回到家乡太原的王清怡面临两难抉择——一边是十拿九稳的教师编制,一边是父母经营20年却亟待转型的20家传统服装店。除夕夜,她翻出读研时写论文的思维导图笔记,突然顿悟:“既然能用导图拆解学术课题,为什么不能梳理自己的人生?”经过自己多天的梳理和思考,王清怡决定:放弃稳定的教师编制,接手父母经营多年的服装店,并开启新的创业。“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父母的期待,也是自己人生难得的历练。”王清 怡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接过父母服装事业的接力棒后,王清怡将二次创业的突破口聚焦在了短视频上。在自媒体朋友的启发下,她将“服装二代”“拒绝躺平”等标签融入导图分支,最终锚定方向:用短视频为自家服装店引流,不做枯燥的带货主播,而要成为“品牌故事的主理人”。

“思维导图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优势——懂设计、会讲故事、有海外视野。”王清怡坦言。此后,她的短视频彻底告别“店铺叫卖式”风格:镜头前,她以海外求学经历解读服装设计潮流;用童年与祖辈的故事带出品牌“家文化”内核;甚至将论文答辩的逻辑用于拆解产品卖点。一条讲述“红彤彤”店铺改造始末的视频,在30秒内呈现出了“传统与潮流的碰撞”。网友惊叹:“原来接班不是换个招牌,是给老店装上新灵魂!”

二、一条视频拍十几遍:流量密码藏在“强迫症”里

镜头前的王清怡,总以清新利落的形象示人——她或在改造后的“网红风”店铺讲解产品细节,或举着衣架调侃“被迫继承20家店”的戏剧性标签。但鲜少有人知道,每条看似轻松的15-30秒视频背后,是她近乎苛刻的打磨:为呈现服装面料的垂坠感,她曾调整灯光角度20次;为精准传递“大牌平替”的性价比优势,一段30秒的解说反复录制10余遍,“衣褶弧度不对就重拍,语气不够自然就重来”。

这种“强迫症”式的创作,让她的视频成为行业样本。在一期爆款视频中,她首次揭开家族品牌的情感内核——镜头扫过母亲王彤英泛黄的创业老照片,背景音是她温柔的讲述:“我妈30年前睡火车座位底进货时,大概没想到今天会成就一个全品类供应平台。”视频用蒙太奇手法穿插历史影像:1991年,母亲放弃“铁饭碗”成为太原天龙大厦导购;1993年扛着麻袋挤绿皮车往返石家庄进货,为省钱蜷在座位下过夜……“下期视频会讲她产后怎么东山再起。”王清怡故意留下的悬念,这条视频当天发出后播放量就直冲3万+,评论区涌满“求更新”。

“网友爱看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货架。”王清怡深谙此道。如今,她的短视频构建起立体叙事:既有店铺改造的“爽文”进度——从土味批发档口到ins风体验空间;也有二代接班的真实困境——凌晨3点核对直播选品,带着00后店员特训服务话术;更有两代创业者的精神对话。当母亲在视频里说出“错九次没关系,第十次对了就行”时,年轻观众突然理解了王清怡的执着:“原来她的完美主义,是刻在基因里的创业魂。”

三、接班不是守业,而是向传统“宣战”

当王清怡接下家族20家服装店的“接力棒”时,亲友们以为这只是一场顺理成章的交接。但这位手握海外时尚管理硕士学位的95后,开始展开全国调研——在广州白马服装城,她记录下年轻客群对“场景化购物”的痴迷;在湖南网红买手店,她用卷尺丈量陈列间距,发现“视觉呼吸感”才是引流关键。“父母那代人靠勤恳,我们要靠数据说话。”她将厚厚一本调研笔记拍在会议桌上,开启了传统服装店的“三大革命”。

“货架上80%是中年款式,年轻顾客进门转头就走。”王清怡的首次改革直击痛点。她砍掉过时单品,推出两条爆款线:一是覆盖全龄段的“山西人的优衣库”,基础款T恤定价比同类产品低15%;二是“大牌平替专区”,满足大众对品质与性价比的双重追求。更绝的是在内衣区引入“小心机”——法式蕾丝吊带背心、无痕运动内衣等小众设计,让消费者直呼“这才是批发市场该有的宝藏”。

“以前店铺像仓库,现在要变成打卡点。”王清怡带着团队飞赴广州、长沙,将潮店的“沉浸式体验”搬回太原。她把太原东都服装城的“红彤彤”店铺彻底颠覆,1500平米的店铺里,入口处设置“慵懒风居家场景”,还摆放着王清怡自己手绘的宣传页,衣架上挂的全是明星同款防晒服;最火爆的“大牌平替区”,顾客试衣时忍不住拍照发圈。一位老客户看完短视频后连夜赶来:“你这哪是服装店?分明是网红展!”

“光靠线下,永远走不出山西。”王清怡自己当模特穿着新品,给网友们讲穿搭。转型半年,店铺零售额较以前显著上升,令王清怡最得意的是评论区那句话:“原来‘服装二代’不是坐享其成,是把父母的江山打成新天下。”

四、未来蓝图:在华北最大批发江湖劈出“新航道”

站在太原服装城的东都服装城楼上俯瞰,数千家商铺如棋盘般铺展——这里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而王清怡改造的“红彤彤”店铺,正像一簇跳动的火苗,点燃了整个市场的转型热情。“刷到你家视频的客户,现在都带着手机来店里直播了。”隔壁档口老板的感慨,印证着这场变革的辐射力。

“当年妈妈在这里白手起家,现在我要带这片热土二次创业。”王清怡的手机里存着特殊对比图:一张是1993年母亲挤在绿皮车过道的进货照,另一张是无人机拍摄的太原服装城全景——鳞次栉比的楼宇间,数十家店铺正在更换网红风门头。“短视频教会我最重要的事,就是传统批发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敢把档口变秀场,哪里都是C位。”

望着施工中的直播基地,她已构想出更宏大的场景:当各地采购商通过直播间一键下单,当太原设计直供全国网红,当“山西服装”从批发标签升级为地域品牌——这个26岁女孩正在证明,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老牌批发市场也能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造浪者”。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实习生 程亚妮

推荐阅读:

“折翼”不折志“小岑妹”:19.5万粉丝见证,用短视频点亮家乡“明星路”

视频创业团队靠“乡土视频”圈粉百万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91.html

““95后”山西姑娘放弃编制转而卖服装创业,拍短视频破圈传统行业” 的相关文章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浙江是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浙江的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较好;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较强。这些都是浙江的重要优势。城乡共富,关键在吸引人才流向农业、农村。眼下,浙江各地都在实施“两进两回”助乡村振兴...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广西龙胜县,青绿色的梯田层层叠叠。梯田深处的一栋小厂房里,几张工作台一字排开,台面上摆放着颜色各异的针线与布料,台边的绣娘飞针走线,忙个不停。在绣娘们的手边,是一个个设计别致、做工精细的国风手工艺品。完工后,这些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这里是手工艺品牌“芽小七”旗下绣房的...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向劳动者致敬她曾怀揣梦想、寻梦他乡,后来发现,最好还是故乡;她曾南下深圳打工、摆地摊,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勤劳致富的信念,开始返乡创业。一路走来,她经历过打工的辛酸,体验过创业的艰辛,尝试过失败的痛苦,最终铸就辉煌。她创办了众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云之绣手工作坊,她就是大峪乡老地村致富带头人、众乐农民专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很不方便,挣钱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也翻番了,一年至少能赚五六万元。”青岛莱西市七星河新村村民徐希红说,“这都多亏了王云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说起王云静,返乡创业、造福乡亲,周边村庄的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八零后的王云静,从小在七星河胡家疃和龙三村长大。大学毕...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三亚湾坡鸭,天天泡温泉,吃鱼又吃虾……”歌中所歌颂的湾坡鸭是三亚湾坡村着力打造的产业品牌,谈到湾坡鸭就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周永泽。在周永泽心里,他希望把家乡的湾坡鸭产业品牌打造起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部队的生活锻炼了我,让我始终坚定信念,回家乡创业,实实在在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