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2023-01-18创业故事23

在江城区中洲街道华龙村村口看到,180多亩连片土地生机勃勃,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蔬菜,前些日子种下的草莓陆续成熟,已露出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脑袋”,一串串绿油油的圣女果挂满枝头。这些都是村里“80后”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三人的“心肝宝贝”,希望所在。

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是土生土长的华龙村人。这些年,三人从事运输、农业、基建等不同行业。今年,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共同出资150万元打造一个蔬果采摘园,开启“新农人”的创业之路。

发小三人同心创业

多年来,受自然环境制约,华龙村这片土地一遇大雨就会水浸,一直难以发展农业产业,导致无人耕种。去年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华龙村打算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冯大平成了他们眼中的人选。

华龙村党总支书记冯创记想起村民冯大平曾有承包土地种植草莓的打算。他立马联系冯大平启动该项工作。多一个人多一份智慧,有种植经验的冯正星也成了冯创记眼中的第二人选。

有了承包人,接下来便是做村民的工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冯创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动员,召开村民会议。耗时半年,终于取得全体村民同意。村委会根据土地位置不同,以每亩每年600-1500元不等的土地租金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成功流转华龙村180多亩连片土地。

叶升长勤劳能干,也是种植的好手。知道这个好消息后,冯大平和冯正星拉着自己的发小叶升长商量,三人一致决定在这片土地上“闯出名堂”。

发挥所长各司其职

今年5月采摘园正式动工,三人购买了一台挖掘机。因长年在外从事基建工作,平整土地、起垄等这些任务自然落在了叶升长身上。作为种植“老手”冯正星肩负起育苗、栽种、施肥等技术活。

冯大平一刻也没闲着,凭借着自己外出打拼多年的人脉关系,他东奔西走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种植前,农村科技特派员多次到现场指导开展种植工作。此外,冯大平还邀请技术人员到基地考察,发现这片土地的地下水含铁元素较多,不适宜直接灌溉。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园内采用鱼菜共生智能自动循环系统,将地下水抽到鱼塘里养鱼,再用鱼塘里的水灌溉农作物。

三个人各司其职,每天早出晚归,早上干干净净出门,晚上带着一身泥土回家。“我们三人同在一条村子里长大,一起上学,合作起来很有默契。”冯大平表示,这半年以来,他们相处的时间比自己的家人还多。

经过三人的勤劳耕种,这片土地与半年前大有不同,园内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以前这块地就是这样子的,杂草多,还会水浸。”冯大平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描述他刚到村里走访时看到的场面。为防止水浸现象,他常年在地里放置一台抽水机。

三人站在地里看着自己培育的农作物结出了果实,疲惫顿时消失。此时的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能有个好收成。

喜迎丰收助农致富

据了解,采摘园的面积共有180多亩,园内种植了草莓、圣女果、西瓜、桑葚、百香果等多种水果,也有蔬菜、水稻等农作物,长势较好。如今,草莓已进入采摘期,这些天陆陆续续有客人前来采摘。12月,圣女果也会迎来丰收。

随着采摘园逐渐规模化,园内事务也越来越多,投入也越来越大。每天,冯大平都聘请了当地15名农户到采摘园帮忙, 每人工钱平均为130元一天,忙时一天需聘请45人。他说:“这样能让农户享受土地带来的红利,实现家门口就业。”

“冯大平等三人成功打造蔬果采摘园,为华龙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市委办驻中洲街道副书记梁儒富表示,近年来,中洲街道依托乡村资源和近郊优势,注重发挥华龙村经济联合社的作用,紧抓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推动整合村内的撂荒地和低洼水田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项目,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39.html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的相关文章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的石旺军,很早就在沙市打工,但生活一直不是很好,2003年来武汉,开始小本创业卖烤苕。石旺军将自己的摊位选在了从公交车站到公园大门必经的路上,这是卖苕的“黄金地带”。每天早上5点多,石旺军就要起床。他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苕的关键。然后引燃几个蜂窝煤放在炉子底...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今年22岁张梦龙,是黄河交通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如今,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的他,已是公司老板,年营收300多万,而促使他创业的缘起,则是目睹家里弟弟先天残疾,父亲租地种地苦撑家庭,要为父亲减轻负担。12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黄河交通学院,探寻这位“90后”大学生的传...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吃黄元米果第一口不要蘸盐,也不要蘸糖,要吃原汁原味的。”江西省瑞金市红井步行街的一家黄元米果店前,老板刘海东正向顾客推荐米果的吃法。这一口“原汁原味”的黄元米果是刘海东的“乡愁”,也是如今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过去一斤五块到一斤八块,再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将黄元米果卖到一斤十块,做了五六年黄元米...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眼下正是割蜜的最佳时期,走进开化县思远家庭农场,只见主人徐进正在割蜂蜜。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蜂桶,割了一块原蜜给我们品尝。轻咬一口,满口香甜。这位动作娴熟的年轻蜂农,如果不是亲眼相见,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大学生。“好环境+好政策”实现创业梦想徐进,33岁,他家老房子就建在一个小山凹里,三面环山。从他爷爷手上...

种植无花果赚钱吗?90后大学生返村创业种植无花果,助力乡村振兴

种植无花果赚钱吗?90后大学生返村创业种植无花果,助力乡村振兴

8月7日,正值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安居区观音镇桃子园村,一大片长势良好、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无花果把果树压弯了腰,成为村子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袁谋若啊?他在地头,那边,挑粪那个……”“挑粪那个”?这似乎让人难以与90后的大学生联想在一起。当记者见到袁谋若时,他正在准备“有机肥”。黝黑、干瘦,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