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80后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走红:“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85

80后创业故事:“80后”工科男江博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在快手平台上,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江店长”。目前,他的账号在平台上已经收获了6.4万粉丝,作品获赞122.9万,其中一条教大家如何摸螺、选螺的视频,更是获得了高达3万多次的点赞,这是他在一年多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01.

另选赛道

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

在接触到短视频之前,江店长也走过许多“弯路”:学了四年的汽车设计,还没毕业就已签下合同;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就自己创业——开咖啡馆,做互联网科技……江店长直言,自己一直是这样想到什么就去做的性格。“人生的路很长,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他说。

袋装柳州螺蛳粉自2014年底诞生以来,在“互联网+快递”的推动下已成为俏销全球的“网红”食品,这些预包装螺蛳粉销往澳洲、欧洲、美国、巴基斯坦等地,征服了全球老饕挑剔的胃。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位广西小伙和螺蛳粉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亲戚很早就在柳州开有食品加工厂和螺蛳粉店,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本身就对家乡的螺蛳粉喜爱有加,江博决定:那就开一家自己的螺蛳粉店。

就这样,在大街小巷都不缺粉店的柳州,江店长的螺蛳店粉诞生了。2020年10月,江博在店里的第一条视频在快手发出,当即收获了近万点赞。为了不辜负全国各地粉丝们的喜爱,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互动性也很强。在饭点刷到他的视频,真的就是对吃货的一顿“暴击”。还有粉丝“顺着网线爬过来”,就为了尝一碗粉,这也让江店长十分触动。

02.

一家工厂 两家店

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别看江店长现在的螺蛳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创业初期,自家品牌的袋装螺蛳粉并不畅销。早前在网络上销售,江店长不做营销,甚至连链接也很少放上去。而追求品质的他,也不愿减少原材料成本的投入。最终,面对着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预包装螺蛳粉,他们还是被同行“卷”了下去。2020年,江店长决定“另选赛道”,入驻快手,把自己做螺蛳粉的日常分享给广大老铁们。

据快手电商透露,2021年平台上螺蛳粉销售额近8亿元。螺蛳粉作为网红商品,受到快手用户的喜爱,今年2月螺蛳粉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超100.0%。

在短视频里,江店长贯彻“本真”这一理念——视频不加任何滤镜,也不为博流量而夸大螺蛳粉的口味和效果;店里没人排队时,也会进行视频的拍摄,完全不怕被诟病 “没人气”,十分的接地气。显然,快手平台也很鼓励这样的创作方式,给予了不小的流量,连带着江店长的店里都比之前要火爆不少。

在快手上,江店长亲自上阵砍骨、熬汤、下河选螺……展现十八般武艺,这些都不是摆拍。值得一提的是,江店长还主动与太阳村镇当地的村委会成立农村合作社,与村户合作农产品种植,包括上千亩的竹笋、木耳和豆角,只有这样,供货工厂才能够保证螺蛳粉原料的产品质量,真正做到自产自销。

此外,食品加工厂聘用的大多都是太阳村镇当地农民,推动了当地的就业,帮助不少家庭增加了收入。

03.

授人以渔

把地道的螺蛳粉带给全国人民

通过快手引流,江店长两家线下门店的客流比之前翻了一倍。同时,江店长通过短视频平台已经培训了160多位学员,其中60%的学员来自快手平台。通过学习,学员们也在自己的家乡开起了螺蛳粉小店。

“以后在国内旅游,到处都有学员可以请我这个老师傅吃饭啦。”江店长打趣道。

很多时候,年轻的创业者会有顾虑,也缺乏开店的勇气。而江博提供的课程,无论是口味调配、制作方法还是开店经验,都能够帮助他们。说起这个,江店长满脸的自豪。

一方面,江博传授的柳州螺蛳粉技术和配方,解决了远道而来的学员们的顾虑;另一方面,江博作为一个地道的广西仔,也成为了一道“桥梁”,通过授课的方式将家乡的螺蛳粉文化传播出去。

“你看,我们的本地螺蛳粉,酸笋经过翻炒等处理后,其实是不臭的。”江店长说,很多学员在学习课程中,包括开店时都会有疑惑,怎么这个螺蛳粉和之前吃的袋装螺蛳粉不太一样。所以做短视频的初衷,并不是要当网红,而是希望大家都来柳州品一品、尝一尝,一碗正宗的螺蛳粉究竟是什么样的。

谈到未来,江店长仍然有自己的规划:“首先还是跟着政策走;其次是开连锁店,合理运用知识付费这一渠道,把远程授课做得更加标准化、专业化;最后,我早就把生活了近20年的柳州当成我的第二故乡,做这些视频不只是要让大家喜欢上我,我更想通过螺蛳粉这张名片,让大家都来认识美丽的柳州。”

以上就是关于80后的互联网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html

“80后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走红:“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 的相关文章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胡晶金在农场查看小番茄。编前语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不管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敢想敢拼,勇于挑战自我,在危难面前从不低头。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宁波晚报、甬上APP今起推出“青春赛道奋力奔跑”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青年农创客、青年岗...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创业故事,创业开网店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古代服装在网上销售,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偏门”。在湖滨新区井头乡塘湖西街,有一处较大的门店,名为“风雅颂古装阁”,这里的“掌门人”是当地一位出生于1987年的姑娘,名叫盛元元。她的店里生产销售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服装,远销到北京、湖南...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198...

陆海滨:稻田养虾开拓致富路

陆海滨:稻田养虾开拓致富路

创业故事,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身上的衣服、白色球鞋都沾满了泥土,在稻虾田埂上走路带风。这是陆海滨给人的第一印象。陆海滨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绿优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与很多奔向大城市的90后年轻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爱在田里“折腾”的新农人。一、返乡创业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农民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