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2个月前 (07-07)创业故事142

创业故事,极目新闻通讯员 武仁轩,“返乡创业的春天到了,现在是最好的时期。”62岁的杨驰升说。截至目前,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投资已达1.5亿元。

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先后出台推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密集发布多项返乡创业激励政策,让杨驰升备受鼓舞。他加大投资,一年的投入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的总和。新的温泉酒店、康养社区将于今年动工建设,预计投资总额将达2亿元。

初夏时节,海洋村红墙黛瓦、翠竹掩映、花木扶疏、鸡犬相闻,乡土民房和精致民宿和谐统一,“村巴克”里弥漫着咖啡的芳香,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在乡村绿道上;孩子们在田野里撒欢,摘番茄、捡鸡蛋、喂小羊……在这里做一次深呼吸,空气清新得像把肺洗过一样,传统与现代交织中,仿佛进入《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场景。

返乡创业,杨驰升还有更大的规划。通讯员供图

一、路走对了,召唤合伙人共筑振兴梦

近年来,海洋村的发展驶上快车道,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荣誉称号。村里不断完善乡村文旅综合体建设,打造了乡村民宿、有机开心农场、亲子乐园、生态绿道等配套场所;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建设多家百亩现代农业种养基地。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下,杨驰升振奋不已。“路走对了,发展会越来越好。”

除稳步推进海洋村11个湾“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外,杨驰升还有更大的规划——携手周边6个村协同发展,计划到2027年使海洋村成为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示范村。

“希望更多人一起致力乡村振兴事业。”杨驰升推出“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招募百名志同道合者共建高端康养产业链。

杨驰升雨后查看现代农业种养基地。

“他哪怕自己亏了,也不会让乡亲们的利益损失一分。”海洋村党支部书记郑健介绍,杨驰升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住在村里,碰到有困难的村民总是解囊相助。他设立“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资助困境学生,奖励考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鼓励他们学有所成、回乡建设。

站在村口古树下,杨驰升望着嬉闹的孩童和拍照的游客,眼角泛起泪光。40多年前,乡亲们在这里含泪送他走出山沟;40多年后的今天,他用赤子之心把乡情化作振兴“密码”,将故土耕成“桃花源”。

竹林掩映下的民宿。

二、青山作证,绿色低能耗建起新民宿

“看到家乡还是那么落后,我的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时间回到2010年,47岁的杨驰升事业有成,从北京回到家乡,站在杂草丛生的土路上,心里一阵难受。

那时,他已是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行业的领军人物。

然而,彼时的海洋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青壮年纷纷外出,只剩老人留守家中。杨驰升永远忘不了,作为海洋村第一个大学生,他上大学前村里放了3天电影;送行时,乡亲们往他的包里塞鸡蛋。

“该回来为家乡做点事了。”杨驰升在村里多方考察,下定了决心。2011年,他成立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把精力和投资的重点放在乡村。

“前3年,项目基本失败了。由于交通不便,物流是最大的难题。”杨驰升回忆说,种有机蔬菜,因物流成本高而亏损百万元;改种水果,还是因为交通问题烂在了地里……

2017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杨驰升对海洋村的发展有了更成熟的思路:“村里竹林环绕,风景优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生态环境非常好。绿水青山的‘颜值’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

杨驰升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做项目整体设计,租赁村民荒废的宅基地,陆续兴建12栋民宿、1栋2200平方米的综合接待中心,按“健康、舒适、低碳”设计理念发展民宿旅游。

为留住乡风乡韵,杨驰升立下规矩:不拆房盖高楼,不毁一片树林,改造必须“修旧如旧”。

推土机开进村里,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老屋的石门旧墙、老藤枯井都被保留了下来,还是红砖灰瓦房。新民宿颜值更高、更实用了。

记者看到,民宿外观朴实,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温度舒适,木制家具简约而富有美感,刚采摘的栀子花散发着自然香气,窗外满眼绿意,耳边鸟叫虫鸣。

“这样的改造比拆了重建更费钱、费工。”海洋村民宿负责人杨文俊介绍,民宿采用绿色低能耗理念打造,3层夹壁冬暖夏凉,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让室内恒温、恒湿,能耗降低70%。

孩子们来海洋村体验插秧。

三、乡情生金,共富账本写满乡亲笑颜

杨驰升说:“发展农业的回报周期长,不能只盯着眼前。”

据了解,杨驰升在海洋村的投资目前累计已达1.5亿元,仅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的费用就高达2000多万元。

面对“何时盈利”的追问,杨驰升翻开“特殊账本”:村民打工收入累计2000万元;为村民增加土地房屋租赁收入1800万元;依托民房改建,为村民增加3000万元房屋资产收益……他说:“乡亲们的笑脸就是我的盈利。”

今年60岁的陈细心身着制服,利落地收拾着民宿餐桌上的碗筷。她是本村人,在民宿当洗碗工,干了快5年。“一年收入3万多元,还能兼顾地里的活,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杨和平今年63岁,原本在外做木工活,2019年回村,赶上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就养起了土鸡、土鸭,定点供应给民宿。“我在家门口做事,收入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少,还不用操心。”

年轻人也回来了。1994年出生的夏杰带着南美洲对虾淡水养殖技术回到家乡海洋村,注册成立合作社,每年养殖收入达数十万元。海洋村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前景,让夏杰坚定了在这里持续发展的信心。

“这里改变了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95后姑娘张盟大学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北漂”,因工作关系来过海洋村几次。受杨驰升建设家乡的情怀感染,她加入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成长为公司大客户部经理。

如今,海洋村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跃至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3万元增加到36万元。

目前,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带动逾1000人次就业。除了公司提供的岗位外,还带动当地文旅、农业、基建等产业快速发展,让当地一半以上常住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海洋村荷塘内步道蜿蜒。

评论:天宽地阔创未来

刘睿彻

返乡创业带来百业兴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杨驰升返乡创业,在家门口打造“桃花源”,让传统与现代共生、生态与财富同享。他的举动更让人们看见,在返乡创业的赛道上,每一位深藏桑梓情怀的追梦者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筑梦圆梦。

当下,武汉正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更多的杨驰升们将涌现在武汉大地上。

年轻人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外出人员是反哺家乡的归雁。武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方面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摇篮:从岗位开发到项目孵化,从引才网络到服务体系,全链条助力青春梦想在城市“开花”;一方面为返乡创业缔结归乡纽带:送岗进村缩短就业距离,“跟踪陪跑”护航创业企业,让返乡创业者饱含乡情、兴业致富。

如今,一批批外出能人回汉兴业,一个个返乡创业园区积极建设,一个个返乡创业项目签约落地……人才回流、产业升级、乡村焕新,武汉都市乡村新图景大幕展开、精彩纷呈。

多少磨砺,多少故事,多少果实。武汉是能干事、能成事的地方,舞台无比广阔。可以预见,武汉大地上的创新潮、返乡热还会继续升温、持续加力,还会有更多惊喜层出不穷。(通讯员供图)(来源:极目新闻)

推荐阅读:

90后硕士回乡发展产业 圆村民致富“黄金梦”

夫妻回乡创业 种百亩水果带村民一起致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85.html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的相关文章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些有志青年怀揣青春梦想,在家乡带头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80后青年张顺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几年他靠发展蛋鸡产业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广,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奔向好“钱”程。在岑巩县凯本镇芭蕉冲保览组,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俨如世外桃源。在这个寨子里,最显眼的就是张顺江的蛋鸡养殖...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淠河岸边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通过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连片开发,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许多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回乡发展,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在外经...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说一下针对目前互联网创业形式,为想加入互联网创业的朋友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帮助,毕竟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互联网,那么现在做互联网难不难?赚不赚钱呢?互联网创业的概念是什么?互联网创业就是指自己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盈利,互联网创业是一个笼统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