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苗家女子养鸡致富,创造上千万财富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78

她穿着一身艳丽的苗族服饰行走在乡间田野小路上,没有人能想到,她能从一名下岗的工人转型成老板。从一个小山村里出身的小姑娘,成为一个在农产业上的精英领袖。

回到家乡创业的她虽然一开始经历了些困难,陷入了困境,但是她仍然迎难而上,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创造了上千万的财富,她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本期子牙童趣新农人观察,带你认识一下这位来自苗族的女子雷华英。

开始创业

1978年,雷华英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苗族自治县里,从小就生活在小村庄里的雷华英格外的努力,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要改变无数个跟她一样从贫苦山村出身的人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邮政局进行工作,而这一干,就是十五年,就在大家都想着可能这辈子雷华英就会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时,一个消息的到来,改变了她的人生,因为单位改制的一些相关问题,她面临着下岗。

一份坚持了十五年的工作说没就没了,但是雷华英并没有因此丧失斗志,她想要创业,她相信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来。

她约了自己的好姐妹,开始尝试各行各业,跑遍了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想要觅得些许良机。

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都布满了她的足迹,她们摆过小地摊,开过饭店,卖过衣服,这段时间的雷华英虽然累,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但是她觉得过得十分充足。

就这样,虽然日子很苦,但是好歹赚了点钱,2013年的时候,雷华英觉得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养殖蛋鸡。

雷华英的这个选择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之前在外面闯荡的时候,她也经常做一些市场调研,她发现养殖蛋鸡的好处就在于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风险没有其他项目来得大,如果能够脚踏实地的将这件事做好,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收益方式。

因为家乡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山高水长,她觉得回到这里来做农业再合适不过了。雷华英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那一年,她直接拿出了五百万元,租了将近三百亩的地,在家乡建了第一个现代化的鸡舍,她决心将这件事情给做好。

刚开始养鸡的时候,雷华英也遇到了许多很常见的问题,比如一开始虽然鸡苗的存活率高,但是总有一些鸡因为肛门流血而亡,这让她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种情况一次两次的话倒也还好,雷华英美太在意,但是有一天她经过统计,竟然发现已经死了上千只鸡了,折合成本算下去的话,已经是一笔不小的亏损了,她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马上,雷华英找到了相关的养鸡专业人士“取经”,原来,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因为同类之间“啄肛”引起的,这是鸡群里非常常见的一种行为,这不仅影响每只鸡的健康,还会影响鸡蛋的质量,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造成“啄肛”的原因也是非常多样的,有可能是因为饲料营养不均衡,也可能是因为鸡舍环境太狭窄导致的互啄。

遭遇困境

想要解决“啄肛”的情况,也非常简单,只要给每只鸡进行“断喙”就行。需将鸡嘴尖利的部分去掉,这样能有效防止鸡群内互相伤害的情况出现。

其实这些都是养鸡的基本常识,可能是因为雷华英刚刚接触养鸡,所以处在一个边学边养的一个过程,慢慢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她很快就对养鸡上手了起来。

那一年,雷华英鸡舍的产蛋量增长迅猛,为她带来了将近八百万的销售额,可以说,回乡创业的第一步,她走得十分稳健。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来年的夏天,雷华英的鸡舍就面临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灾难”。

2014年的六月,湖南多个地方下起了暴雨,鸡舍所在的县城也是如此,在这个山路蔓延的地区,下起暴雨来可谓是诸多不便,雷华英屯起来的十几万斤鸡蛋根本没有办法运输出去,更别提拿到市场上卖了,不光如此,紧接着发生了个更严重的事情。

雷华英的鸡舍建立在山坡之间,连日的暴雨最终让山体不堪重负,随着一声声巨响,泥石流就这样把鸡舍给淹没了。

当时的雷华英还在鸡舍里面工作,她来不及逃出来,也没有反应过来,就被重重的压在了泥堆底下,好在在场的其他工作人员眼疾手快,把雷华英给拽了出来,否则,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虽然人没什么事情,但是鸡舍就这样没了,几千只鸡直接被活埋,刚刚有所起色的事业就这样倒塌在了自己面前,雷华英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无论是当地政府部门,还是村民们,都选择站出来帮雷华英拯救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

他们了解了雷华英正在做的事情之后,觉得县城里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无论是资金、还是场地,通通都有人出面来帮助雷华英重振旗鼓,雷华英备受感动。

很快,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建好了,她发誓一定不辜负政府和老百姓对她的期望,她要做出成绩来回馈社会。

2015年,卷土重来的雷华英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五个现代化的蛋鸡舍拔地而起,她走南闯北,只为将自己的鸡舍做得更大更强,无论是引进先进技术,还是谈合作,聊订单,全部都是雷华英一个人跑出来的。

除了养鸡之外,雷华英创立的公司甚至开始拓展起了其它业务:猕猴桃、百合等果木花卉都成了她的拓展产业。

苦尽甘来

雷华英见识得越多,思路也就越宽广,产业品种自然越做越大,她甚至还想了个办法将鸡舍里的鸡粪“变废为宝”,研制出了“鸡粪发酵肥”,并且还申请到了专利,可以说,雷华英竭尽所能的为我国的农产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她旗下的养殖场规模庞大,每年能产超过一万吨的鸡蛋,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千万元,能力越大之后,她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的本心。

雷华英先后与家乡的几万名贫困人口签订了协议,分享鸡舍所带来的红利,她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户成功脱贫,为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她在农村不断的发展新型产业,搭建一个又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成为了当地由贫转富的领头人,她的创业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雷华英成功的背后除了有社会各界的帮助之外,也离不开她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付出,她做事仔细认真,每一个鸡舍的情况都亲自去了解,每个决策都会经过她的深思熟虑,一旦决定要做出来的产品,那都必须保证保量,不能让消费者失望。

所以,要想成功地做出一番事业,绝对需要加倍的努力,天道酬勤,只有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了雷华英的创业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欢迎在视频下方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点赞评论并转发,你们的鼓励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95.html

“苗家女子养鸡致富,创造上千万财富” 的相关文章

二十大代表李敏:90后独臂女孩带领数百村民触“网”致富

二十大代表李敏:90后独臂女孩带领数百村民触“网”致富

创业故事:2012年,时年22岁、刚刚毕业的沭阳姑娘李敏或许很难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带着双荡村全体村民的期盼和嘱托,走进人民大会堂。十年间,这个曾经对未来一筹莫展的独臂女孩,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努力,在人生的新旅程中绽放出了绚丽之花。这十年,通过电商自主创业,她不仅开辟了个人新生活,...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胡晶金在农场查看小番茄。编前语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不管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敢想敢拼,勇于挑战自我,在危难面前从不低头。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宁波晚报、甬上APP今起推出“青春赛道奋力奔跑”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青年农创客、青年岗...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创业故事,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特别是关心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他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9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沛桥村,陈芸站在自家的蟹塘边,看着父亲陈建禄横舟水上、将第一袋蟹笼慢慢拉起,塘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只只举着毛绒蟹钳的肥美大闸蟹离开生活了8个月的鱼塘。秋风徐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固城湖大闸蟹上市时间。2019年,因父亲养蟹连年亏损,陈芸决定返乡创业,希望通过电商把源头好蟹卖...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