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白领”夫妻返乡创业收获“甜蜜”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5

一台二手单反相机,将幸福点滴记录下来,成为将要上传到快手账号上的视频素材。在快手短视频平台,高玉楼、王娇夫妇开设的“乡野丽江娇子”账号,已有近600万粉丝。

五彩粽子、自制菠萝QQ糖、鲜花饼、古法咸鸭蛋……打开这对夫妇的账号,大多是母亲带着孩子制作原生态乡村美食的日常。

视频里的王娇,喜欢穿浅色棉布长裙、绣花中式上衣。白皙透红的俊秀面庞让她看起来不像干农活的,更像一位都市白领丽人。事实上,在返乡之前,他们确实曾是白领。

这两位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昆明念书时相识、相知、相恋。2014年,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他们在昆明就业,当上了都市上班族。当时,王娇是一名3D动画师,给房地产公司渲染楼盘动态效果。项目多的时候,公司让他们通宵加班,经常极度疲惫。

王娇陪女儿在自家院里吃芒果

尽管工作辛苦,出身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的小镇姑娘王娇,仍留恋昆明的繁华。

与只将背影留给故乡的青年不同,高玉楼将目光投回广袤乡野。他坚持认为,“未来十年,农村才是更多人向往的地方,回到乡下,并不等同于放弃自己的追求。”

留城,还是返乡?小两口面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差点分道扬镳。最终促成他们返乡创业的契机,是一个娃和一场病。

2016年,女儿小豆芽出生。可高玉楼一遇农忙,就得回丽江华坪的芒果地里帮忙。王娇无法在昆明独自照看孩子,刚出月子,小豆芽就被送回王娇娘家照看,母子分离、夫妻分居。

2017年底,高玉楼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因突发疾病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每天高达4000元的住院费用,很快耗尽了小两口的全部积蓄。

花光了手头的20万元,甚至试过在网络平台上募款,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老人。王娇和高玉楼也一同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城里苦熬,还是回乡试一试?

几番思量,小两口决定,一家人一起“回家”。

丽江华坪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种出来的芒果尤为香甜。但是,早年间当地打造自有品牌意识不强,华坪芒果被一江之隔的四川攀枝花“抢了风头”,收购商抢购丽江华坪芒果后,会贴上攀枝花的牌子销售。

当地果农普遍遭遇“不缺好芒果,但缺好品牌,急缺好销路”的尴尬。高玉楼回乡帮老乡卖芒果,正是想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让广大消费者知道,家乡华坪种得出优质芒果。

早在2017年,高玉楼就探索通过拍视频推销“果在深山无人知”的丽江华坪芒果。初试牛刀,就卖出了17万斤芒果,销售额达40万元,光净利润就有12万元,追平了他在城市打工的收入,还帮周边63户果农扩展了销路。2021年上半年,高玉楼夫妇收购果农16万斤鲜梨用以熬制梨膏,还帮助养蜂合作社卖出6万斤蜂蜜。

每年八月,芒果飘香。高玉楼带着团队的几位小伙伴,在芒果地里拍视频,到果农家里收芒果,遇到家境不好的农户,他总会在市场价上再加些钱,让辛苦一年的老乡多得实惠。

隔壁村有位叫张兴文的贫困户,年逾五旬,妻子有精神疾病,儿子过世,女儿还在上高中,日子过得很紧。他会养蜜蜂,却不会卖蜂蜜,积压了5700斤蜂蜜卖不出去。高玉楼得知后,让王娇在直播中向粉丝推销张兴文家的蜂蜜,一次性售罄,为他家带来了6万多元的收入。

张兴文不懂啥是网络销售,却记住了高玉楼、王娇——小两口通过手机屏幕招呼一声,老乡家里的农产品就能寻到买主。

2020年7月,王娇夫妇加入当地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帮助500多位蜂农线上销售蜂蜜。

告别城市生活,王娇并非没有一丝留恋,她也会点开城里朋友的朋友圈,发现城市光鲜生活的背后,大家也有各自的烦恼:不少当年的同事苦于“加班996,通勤一小时”的忙碌,没时间陪伴家人,与爱人变成了“周末夫妻”,也只能做孩子的“周末父母”。相比之下,自己已算幸福。

夏蒸芒果冻,秋煮木梨膏。巧手烹制时令美食,一餐一饭常陪稚子。王娇不后悔当初返乡创业的选择,既因为这份“甜蜜”的事业,也因为那份陪伴爱人孩子的“小确幸”。(刘晶瑶、张东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62.html

““白领”夫妻返乡创业收获“甜蜜”” 的相关文章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一直听朋...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民企业家刘银莲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一个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致力于乌骨鸡的规模养殖,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农民工创业的传奇故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刘银莲脸上既充满了快乐,也写满了创业的艰辛;2013年的9月,一直在县城开办超市的刘银莲,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随着县城的各大超...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返乡只因为儿时的梦想袁小梅“蜂”狂的“甜蜜”梦想源于小时候喜欢看...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一头干练的短发、亲和的笑容、雪白的手套……7年,陈翎隽完成了从“全职宝妈”到“月销30万网红收纳师”的华丽蜕变。2021年初,“整理收纳师”被人社部列为家政服务新工种,“时薪上千元,豪车别墅不是梦”的逆袭神话正吸引着许多人投身整理收纳行业。做“整理收纳师”到底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走入河南首届整理收...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开始越来越追求空间宜居、环境更加和谐有序,由此一个全新的职业──整理师应运而生。2021年,国家人社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更是增设了“整理收纳师”工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整理师行业。36岁的高婷就是其中一员。今年5月,高婷辞去了知名家居用品公司研发经...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残疾人创业故事:李能龙,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人,现任象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扶贫好村官”“德宏好人”等荣誉称号。养猪创业促脱贫今年39岁的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以微薄收入拉扯5个孩子长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