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养鹅达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2023-01-18创业故事34

初秋的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草原天高云淡,地阔草茂,连绵的秋雨将草原洗得一尘不染,微风中混杂着泥土和芳草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车子穿过草原,驶进树林,眼前就出现了雪白雪白的一大片鹅群,与蓝天、绿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鹅群中有个身影在忙碌的给鹅喂养饲料,这便是我们要采访的养鹅达人——袁青海。

看到有车驶来,袁青海放下手头的活儿迎了过来,我们说明来意,他很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聊起来。

袁青海帮助村民解决养鹅难题

热血青年转战养鹅路

今年30出头的袁青海已有10年的养鹅经历了。2009年,这个刚步入社会的热血青年不满足于土里刨粮的落后生产,一心探寻致富路径,想改变贫困状况。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咨询,他看准了养鹅行业风险小回报大的优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养起了大白鹅。当年他便购入了1200只鹅雏,彼时他对疫苗接种、调整室温等最基本养殖知识全然不知。拿来时活蹦乱跳的鹅雏,养着养着就突然死掉了,袁青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束手无策。就这样,鹅雏死掉了一半,好在那年鹅市行情好,到秋天竟也赚了一万来块钱。

初次养鹅便赚到了钱,这给袁青海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心里盘算:这还损失一半鹅雏呢,如果能保证鹅雏的成活率,效益就更可观了!为了实现目标,他到处打听有养鹅经验的人,拜他们为师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还花几千元专门买了一台电脑,便于上网搜索科学养鹅技术,并对重点技术一一做了详细记录,一个冬天下来,笔记就写了好几个日记本,家里人都对他的勤奋感到惊讶,在上学时不爱学习的他,这个事上还真是认真起来了。

精心饲育获选嘎查达

第二年,掌握了一些养鹅技术袁青海心里有底了,他买了3000只鹅雏,按照学到的知识一边摸索一边精心饲养鹅雏,那时候他每晚都在鹅雏棚里与鹅一起过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鹅雏成活率很高,创收三万多元。就这样,袁青海坚定了目标,认准了养鹅行业,边养边学、刻苦专研、不断积累经验,慢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鹅专家。

自从养鹅以后,袁青海的生活条件慢慢发生了变化,从父辈那里开始欠的外债他全部还清了;危旧土房换成宽敞的大砖房,盖上了新式育雏棚,村里还头一个买了小轿车。十年来,袁青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也一直追求着把事业做强做大的梦想。2017年,他试着一年分两茬养鹅,这是在当地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不出意外,他成功了,这一年他的毛收入达到了40万元。

看到袁青海养鹅效益这么好,乡里乡亲们坐不住了,纷纷找到袁青海求教。他对每一个来找他想养鹅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购买鹅雏到买饲料再到卖大鹅,他都热心帮助,尽可能为乡亲们提供方便。在技术指导方面他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谁家的鹅雏出现毛病了,给他打一个电话,他马上前去帮助处理。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跟他养鹅的人都挣到了钱,村里人对他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认可,201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大家把他推选为嘎查达。

致富带头全民养大鹅

当了嘎查达的袁青海责任心更强了,他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他给养鹅户协调贷款、赊购饲料,甚至垫付给自己的钱帮助解决眼前困难。养鹅户包白拉说:“我跟着袁青海养鹅有3年了,当时我外出打工几年,不但没挣到钱,也欠了不少债,在袁青海的帮助下开始养鹅才走出了困境,现在债务都还清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像包白拉这样跟着袁青海养鹅的人已经有十多户了,说起袁青海都对他十分感激,他们也对养鹅行业信心十足,憧憬着自己美好未来。

问起袁青海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我想建一个孵化厂,自己孵化鹅雏能大大降低养鹅的成本,现在咱们村想养鹅的人挺多,就是成本有点高,大家缺投入资金,如果我有了孵化厂可以把鹅雏先赊给他们,他们卖完大鹅以后给我钱就行。还有我想把村里的弱劳动力都吸纳进来,他们不是岁数大就是身体有毛病,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重活儿也干不了,但是养鹅这个活儿不重,只要细心就可以。我给他们教技术,一个人养个千八百只鹅是很轻松的,收入也可观,比种地强多了。”

袁青海就这样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也惦记着乡里乡亲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谈起自己的创业路,袁青海感叹颇多,“我这辈子没想到靠养鹅发了家,也许这就是我上辈子与鹅结下的缘分吧。”(唐丽雅 张慧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383.html

“养鹅达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的相关文章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张桂叶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祖籍信阳,2017年毕业于黄淮学院经管系,大学读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大学毕业后便和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驻马店,开始了她的叶子信阳毛尖创业之旅。一句话决定一件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渊源,张桂叶回忆道:"就是因为我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你走了我去哪喝这么好的毛尖’”,“我就告诉他,我不走,...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盛夏的向阳湖畔满目葱翠,荷叶飘香。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更是一派鱼虾肥美的丰收景象。7月18日,记者来到对虾养殖基地时,只见60余口鱼塘整齐镶嵌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杨巍正在指导工人补放虾苗。杨巍说,头天晚上,这里刚刚卖出3000余斤对虾。从6月底到7月中旬,基地...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古代社会都是男人当家,往往男人都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就没有当家立柱的能力。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分别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和来自福建的张小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扛起家庭的重任。李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餐饮行业,也赚了不少的钱,承担了家庭的基本开...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农村创业适合从事的门路有哪些呢?其实农村有很多行业都还比较空白,发展的机遇很大,仔细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有以下这些项目,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也是商业的发展趋势,青年人回乡创业的潜力是非常看好的。1,老年人产品的生活馆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时代,在农村服务老年人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