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了大学时代。

李建飞,山东聊城人,1985年出生,2004年考入青岛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12年来,他经历过不到30岁便坐拥千万身家、投资失败变卖汽车几近破产、离开妻孩北上打工、回到青岛二次创业、事业重振自购办公楼……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现在的李建飞对事业的起伏表现很“淡定”,因为他认为“创业永远在路上”。

爱钻研、肯吃苦 凭一己之力在青岛扎根

刚入校时,李建飞只能兼职发传单等简单工作。“需要爬楼,并挨家挨户推广,每天运动量可达四五万步,走访家庭上百户。很多同学都将传单扔进了垃圾桶,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没几个……从这时候,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李建飞说。

“后来,我接触了售卖长途IP卡的兼职,这也是我结缘通信行业的起点。”据李建飞介绍,2005年他以大学生身份开始在通信行业创业,从最初的代理商,通过逐层向下分销,经过时间的积累,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后,将业务拓展到山东省内部分高校,并通过网络在全国网站、论坛和贴吧上招聘代理,到2006年底,李建飞已经占领全国近三分之一、北方逾一半的长途IP卡市场份额。

“从2005年开始,青岛一直是全国通信行业的试点城市,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那时候,通信行业的特点是人员多、门槛低、难坚持,只要能吃苦,就能发展起来。”因为能吃苦、爱钻研,李建飞的创业之路风生水起,毕业没多久,他带领团队与中国网通签约落地资源,自购服务器、软件系统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了从分销商到运营商的转变。

此时的李建飞,还没到三十而立之年,身家已超过千万,并在青岛购置了房产安家。“那时,手里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心理上也有点小膨胀,开始四处找项目投资。”李建飞说。

投资失败几近破产 北上打工再遇商机

2009年,恰逢3G上线,话费开始大幅度降低,长途IP卡业务迅速萎缩,李建飞开始面临业务转型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李建飞瞄准了POS支付业务,并邀请POS机厂家和银行软件专家共同研发系统,建设综合支付平台,就此开启了便民支付业务,即通过POS机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便民服务。此项业务在老家聊城投入试点,并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推广,受市场、厂家、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影响,项目被迫中止。

首个投资项目遇挫后,李建飞还是将事业重心放在了青岛。2011年,互联网团购异军突起,抢占了大量零售市场。他再次把目光锁定到成立电商网站,因此“一人一号网”诞生了,并在一年的时间内盈亏平衡,网站销量有持续上涨的增势。但2012年底,国家颁发了电话卡实名制的有关政策,“一人一号网”受此影响,也以遗憾告终。

从2009年开设POS支付业务,到2012年关闭“一人一号网”,这三年里,除了时间的流逝,还有金钱的损失,李建飞花光了身上所有的资产,千万元的投资血本无归,为了维持生活还变卖了豪车,精神上也一度萎靡不振,整日沉沦。

“消沉了大概2、3个月的时间,后来在朋友的鼓励和推荐下,我决定去北京工作,一方面想到一线城市见识见识,另一方面想去学习大企业的管理和经营。”2012年底,李建飞来到北京云基地,主要负责华北、华东地区的云终端和云服务器销售工作;2013年,他跟随团队加入湖南源科北京分公司,并负责北京地区政府、部队、银行等高端大客户的存储服务器的销售工作。

从一名老板变身为“打工者”,李建飞面临着角色转变、业务开拓、环境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期间,他经历过几个月不开单,高额发票公司不予报销;也创造过为公司业务开辟新增长点并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单业务……总而言之,在北京的2年时间,李建飞掌握了管理、技术等层面的知识和人脉,深刻认识到创业是需要基础的。

2013年,工信部发布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开始迅速推进光纤入户。2014年初,青岛第一个光纤入户小区因施工问题找到李建飞,李建飞遂联系到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技术团队,并促成了这项合作。此时,李建飞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于是果断从北京辞职,回到青岛注册成立青岛中网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二次创业之路。

再创业心态更淡定 青岛市场仍需进一步开放

再次启航的李建飞在事业布局和心态上都更加平稳。他抓住新建小区“光纤入户”的商机,仅用2年时间就占领了青岛市新建小区配套光纤入户项目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2017年,青岛中网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拿到工信部授予的全国性宽带接入商牌照,而拥有该资质的企业在青岛市不过几家。与此同时,李建飞也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在建筑智能化行业不断延伸。他认为“只有不断的扩展业务范围,企业才不会原地踏步。”

为了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和规模,公司需要获取建筑智能化资质证书,李建飞于2019年初在济南注册新公司。“因为在青岛办理建筑智能化资质二级证书需先具有建筑智能化资质一级水平,要求较为严苛,从这方面看,我觉得青岛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李建飞介绍,目前他的公司有几十位员工,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光纤入户为基础的建筑智能化施工;二是网络类系统集成,年营业额达5000万以上。

去年,李建飞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斥资在崂山金融区买了一层写字楼。“还是希望以后能继续深耕通信行业,但是和其他同期试点的城市相比,青岛的通信行业已呈现衰弱之势,针对通信技术研发的企业少之又少。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些投入,争取跑在5G时代的前列。”李建飞表示,他还和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达成了自主研发农业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合作,在蔬菜大棚的种植模式上实现智能化,初步预计可减少40%的人工成本,计划于2021年投入试点。

创业路上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但依然一路向前。李建飞热爱青岛,由衷希望青岛能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在提高创新意识、吸引人才留下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运营商也应该改变固本守旧、各自为政的理念,携手创新才能合作共赢。”李建飞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87.html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的相关文章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养龟仙人”杨听会,靠养鳄龟带领全村致富

“养龟仙人”杨听会,靠养鳄龟带领全村致富

在步入养殖行业之前,为了减少风险,杨听会特意花费大量的时间专门学习了养龟的相关事宜。当他满怀信心,开始养鳄龟之路,却遭遇了巨大的难题。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成功孵化出幼龟。好在他不懈努力,最终花费3年时间成功将孵化率提高到90%。他还带领其他养殖户一起发家致富,可就当大家埋头苦干时,鳄龟行情却不景气...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

高校教师辞职回乡创业,成功打造空心菜品牌

高校教师辞职回乡创业,成功打造空心菜品牌

返乡创业故事:在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金澜大道旁,李勇冠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正在不断吸纳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就业。热心家乡发展,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临高籍武汉高校教师李勇冠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李勇冠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新闻专业,毕业后便在武汉一知名高校任职,有着让父母骄傲,让亲人自豪的好工作。前几年,得知...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创业故事:今年71周岁的潘焕华,是瑞安康馨养老服务中心(简称康馨)的创始人兼董事长。2000年,年逾五旬的她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创办了瑞安康馨养老院。20年来,她紧紧抓住时代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养老事业版图,一手将康馨打造成一家拥有机构养老、培训、康复、居家上门、服务便民网点为一体的规模大、服务功能全的...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