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1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

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刘志鹏在养殖场门口

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95后”小伙回乡养虾

长沙的8月,热气逼人,唯独一片连绵的荷叶之下,池水中有着一丝难得的清凉。烈日下,晒得黝黑的刘志鹏正在池旁忙碌着,正是吃小龙虾的好时节,他的养殖厂内格外繁忙。

刘志鹏出生于1995年,2017年从湖南工程学院毕业,原本在园林部门就业的他,知晓村里的土地流转,有了创业的想法。

2018年年底,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田心坪村合作社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招募“养虾大王”。从小就在河里摸鱼抓虾的刘志鹏对小龙虾自然也不陌生,“政府鼓励水产养殖,我对这方面也有兴趣,打算承包一些土地养虾。”

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刘志鹏承包了400多亩地,并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

“我们的小龙虾生长在荷花池里,一部分饵料就来自藕尖和池底生物。这样产出来的虾干净,个大、肉质紧。”说到自己养殖的荷花虾,刘志鹏很快兴奋起来,其实在创业之前,他在养虾这方面完全是个小白,什么都不懂到“养虾大王”的蜕变,离不开日夜的摸索。

从2018年12月开始承包土地,到2019年5月迎来首批荷花虾上市,6个月时间,刘志鹏几乎都泡在荷塘里。

微孔增氧、无人机投喂,新农人靠新技术创收

“很多人觉得,做养殖不就是喂饲料,哪有那么简单。”刘志鹏说,一些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常常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比如盛夏时节的雨水,就可能成为小龙虾批量死亡的罪魁祸首。

“长沙雨季长,雨水会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小龙虾缺氧发生应激反应。”刘志鹏介绍,小龙虾产生应激后轻则减少进食、体质变弱,严重的话还会批量死亡。而且小龙虾不是什么增氧方式都受得了,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直接搅动水体,动静太大,同样会导致小龙虾应激反应。

刘志鹏四处学习,引入了最先进的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荷花池底铺设管道,管上开有细小的孔洞,空气以微气泡形式由池底上浮,不会惊扰到池中的虾。

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刘志鹏专门购置了无人机投喂饲料,“以前只能靠手摇小船在一个个池子来回穿梭喂食,现在两个小时就能遥控搞定。”刘志鹏表示,将新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收效明显。努力和创新的背后是丰收,创业第一年,刘志鹏的养殖场收入达到了100万元。

自己创业的同时,刘志鹏也不忘带上周边村民致富。创业至今,刘志鹏主动为村民“带货”,“村民养的土鸡、种的蔬菜,我都会帮他们卖。”在荷花虾丰收的季节,刘志鹏也会为当地村民提供岗位。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谈起未来的打算,刘志鹏表示,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9.html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的相关文章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创业故事:“女孩也要自立、自强,纵然也跌落尘埃,也能倔强地开出一朵花来,抖落满身的灰尘,与不好的告别,向美好的行进。”这是光韵达联合创始人姚彩虹女士一直坚守的信念,也是父母一直都教育他们四姐妹的话。作为2022年3D打印女性创业故事征文活动中的参与者,资源库很高兴看到有姚总这样实力派的企业家参与进来...

女白领回乡当“牛倌” 带领众乡亲养牛致富

女白领回乡当“牛倌” 带领众乡亲养牛致富

女性创业故事: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养牛这种活,一般都是由男人来干的。而她,原本是办公室里的光鲜亮丽的80后白领,却毅然辞掉了这份轻松的工作返乡创业回来养牛,开始悟起了养牛的门道,并从中寻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吉安市泰和县沿溪镇女青年刘素珍,经过多年的辛勤打拼后,如今已成为当地养牛行业里的一位著名网红“牛倌...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11月17日下午,安吉余村矿山遗址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余村故事”宣讲团和当地村民。这片遗址很新潮:全镜面的艺术互动装饰,布置浪漫的露营天幕,远处翠绿的山坡上,山屿美术馆的英文标识“YU HILL”傲然挺立。宣讲团副团长俞小平和其他成员在这里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矿山,是余村的一个象...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今年26岁的陶连杰,2016年放弃都市高薪工作,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和泥土打交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从对蔬菜种植技术的一窍不通,成长为如今的种植技术能手,陶连杰在泥土中一步步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陶连杰移栽玉米苗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这段时间,陶连杰非常忙碌,他正带着村民们在基地里移栽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