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红豆集团创业发展历史:从濒临倒闭的针织厂,到如今品牌价值超800亿

2023-01-18创业故事49

他考上大学,成为手捧“金饭碗”的高校教师,却毅然辞职,和父亲一起回乡创业;他思想开放,把当时相当于公司全年利润的160万巨款投放广告,成为最早在全国打广告的服装企业;他将一个发不出工资的县镇作坊建成了横跨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制药、房地产多个领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他就是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人物: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

大学——转变观念开始的地方

1957年,周耀庭父亲周林森将自家的小作坊和蔡元生的小作坊合并,两人创立了港下针织厂,以弹棉胎、扎扫帚为主要业务。这一年,1943年出生的周耀庭仅有14岁。周耀庭在初中毕业后并未留在父亲的针织厂,而是在港下镇荡上村工作。

周耀庭

随后,港下针织厂经历了快速发展,又在70年代迅速的衰落,港下针织厂经历了三起三落。1983年,港下针织厂仅有8台老旧棉纺车,仓库里堆满库存,大部分工人都已回家,企业面临倒闭。

1983年,周耀庭听从乡党委的调令,从港下镇荡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调任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任厂长。接手奄奄一息的针织厂。当时周耀庭离开了村支书岗位、放弃了家庭富业,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港下针织厂的工作中。

周耀庭时任港下镇荡上村党支部书记,6月受上级组织调令,周耀庭调任港下针织厂厂长,临危受命去挽救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

1984年3月,周耀庭实行员工带资进厂制,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问题。同时在全国34大类商品、54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了商标保护性注册,公司更名为无锡县针织内衣厂,当年实现扭亏。

在周海江的中学时代,红豆还只是乡镇针织厂。针织厂濒临倒闭,经济困难的周家只能供一个还在读书,父亲告诉周海江和弟弟,有一个必须要退出。弟弟非常义气,不假思索地把机会让给了周海江。在后来的日子里,周海江倍感珍惜,加倍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深圳大学经管系。

1984年,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周海江发现,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处处都是原来不曾想象到的场景,处处都是全新的思想理念:读大学的人并不一定要到机关单位工作;外企用人不看身份,看实力,勤工俭学的学生只要表现好也可以当经理……这里的一切打破了过去的陈旧保守,不断冲击着他,让他倍感兴奋。大学经历使周海江坚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抉择——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

毕业后的周海江成为了手捧“金饭碗”的高校教师,在当时可谓风光无限,而此时的红豆也逐渐步入正轨。但随着发展,人才短缺的瓶颈越发凸显出来,当时的苏南乡镇企业还没有大学生的分配指标,根本招不到人才,红豆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危急关头。经过反复考量,周耀庭向儿子提出了放弃公职回乡一起创业的期望。走还是留成了摆在周海江面前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一方面,周海江清楚离职回乡的风险,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夭折,红豆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在深圳多年,改革开放的思想早就深埋在他的心里,周海江坚信多年后的无锡必然会如彼时的深圳一般,他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干一番事业。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1978年底,周海江毅然辞职,回归农门加入红豆。那一年,全国还没有大学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先例,周海江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信任,以及工厂党员的胸怀和责任,使周海江放弃了大学的“金饭碗”,捧起乡镇的“泥饭碗”。从普通员工干起,车间主任、分厂老总,他几乎干遍了红豆所有基层岗位,直到2004年通过海选任集团总裁,2017年1月,周海江以高票接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全面掌管红豆集团。

周海江

落差——泪水浸泡的创业史

回到红豆的周海江从基层推销员做起,一手一脚地帮父亲打拼红豆,将乡镇企业的产品推销出去,但工作的艰苦他不曾意料。他感叹说:“在下海前你觉得信心百倍,下了海,你真的不知道,这个水真的是很深的,很凉的。”周海江原先在大学里当教师,习惯了受人尊敬的感觉,身上带着知识分子的偶像包袱,对推销又一窍不通。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上门找客户,竟是连门都没进去就像要饭的一样被客户轰了出来,巨大的反差让他不禁落泪。就这样在困难中摸索、总结、前进,历经种种艰辛的周海在变得坚强的同时也摸索出了一些做销售的技巧,逐渐进入状态。

机会——80年代的天才营销

经过不断磨练,周海江褪去了新手的生涩,开始大显身手,将他在深圳的收获学以致用,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最令人称赞的要数他当年的天才营销——打广告。这在如今已经不稀奇了,但那时经济起步不久,周海江眼看深圳到处都是广告,而内地却没有,觉得这正是机会。1989年,他大胆提出,要在央视投放160万元做广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工厂全年的利润,很多人并不理解。但实践证明,这笔广告费花得值。此举不但让红豆成为国内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打广告的服装企业,也让其成为了首批“中国驰名商标”。1992年,随着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穿着红豆护士衫走进演播厅,这一产品开始畅销大江南北,供不应求,红豆也随之名声大噪,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发展——走在改革开放前沿

自那时起,红豆打下了全国市场根基。周海江并没有沉醉在一时的成功里,他继续探索前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品牌创新,一时一刻都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他的想法大胆新颖,改革干脆果断。早在1993年,周海江就力主红豆实施股份制改造,红豆又一次成为无锡所有乡镇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次年,他又推出实行“母子公司制”和“内部市场制”,不断深化改革。在他的努力下,红豆很快跃居国内服装行业前列,并在2001年成功上市。经过重重考验,周海江从父亲周耀庭手中接过“帅印”。

如今的红豆集团已经是集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医药、房地产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7年,为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周海江果断在柬埔寨创办11.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后,西港特区获得了加速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样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里,周海江名列其中。说起自己的成功之道,周海江认为:从80年代到今天,一大批企业家都认为要敢闯,才能赢得先机。但是慢慢改革开放到了今天,民营企业的思维定式要改变了,不是敢闯,而是改为从党和国家政策的方针它鼓励的方面去找机会。因为这些政策综合了各方面专家的智慧,从这里面找到机会,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从红豆第一代创始人周林森(红豆集团前身港下针织厂创始人),到现任集团股东会会长周耀庭(红豆集团创始人),再到现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红豆集团的三代当家人都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党建工作在红豆三代人,六十五年的历程中,交接中传承发展,不断繁荣。党组织在红豆筚路蓝缕、一路走来,不断壮大。从国家方针、政策中寻找发展机遇,保证了红豆65年稳健发展。这也体现了周林森、周耀庭、周海江三代党员领头人的红色情怀。

红豆从一个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很少有决策失误的时候,在周海江看来,秘诀就是“在党的方针政策中找机遇”。

他认为,党的方针政策,集中了全党精英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全局性和前瞻性,企业研究透了就能找到机遇,企业不闻不问就要走弯路吃大亏。

红豆集团发展历程中几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便可说明问题。

1957年,响应国家“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号召,组建起生产合作社,成为红豆集团的前身;

1992年,企业抓住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带来的发展机遇,成立全省首个乡镇企业集团;

1993年,乘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东风,全面实行内部股份制改革;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红豆集团党委调整外贸政策,保住了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行;

2001年,抓住资本市场开放机遇,红豆股份在上交所上市;

新世纪,响应中央“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红豆杉生态产业;

2007年,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发展,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主导建立经济特区;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世界各国,中国纺织服装外贸深受影响,红豆集团党委扩大会果断提出企业要加快实现“三大转型”和“两个提升”战略,从而使红豆集团在苏南民营企业中较早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

回顾红豆企业的发展史,可以明显看到,红豆的崛起轨迹完全贴合中国国力崛起的曲线,如果说这是巧合,倒不如说这是红豆集团企业精神和经营智慧的体现,即顺应时代的浪潮,做紧贴国家发展契机的“跟跑着”。跟着国家政策导向走,和国家的振兴脉络保持同频,是红豆一直以来最为核心的秘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70.html

“红豆集团创业发展历史:从濒临倒闭的针织厂,到如今品牌价值超800亿” 的相关文章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吗?走,今天带大家到计家沟村见识见识!”“潘家岩的樱桃红了,快来一起摘樱桃吧!”“从沧浪海旅游港乘船,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百喜岛,家门口也可以看海啦!”五一小长假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因为刷到这些短视频,纷纷慕名来到丹江口市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景区游玩打卡、摘果赏景,与家人一...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提示:当红创业—新时代下创业正当红!她被称为“千万女性创业者背后的女人”,她是中国最大创业女性成长平台创始人,她也是女性产业的领跑者,她更是国际环保和慈善基金的发起人,她就是Lady Boss创始人柳婉琴。传统家庭理念中,女性承担家务抚养孩子是“必要责任 ”,社会总是要求女性将家庭责任放在首位。很多...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至3月,江油...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从收酒瓶到卖酒水,再到成立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康德云和丈夫张京宝用了26年的时间。26年,夫妻俩三次创业,并拿下多个“全国第一”8月23日,费县上冶镇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内,刚刚与一家电商公司对接完的康德云拨通了丈夫的视频通话,在电话里,两人互相交代今天各自的工作进度,相互鼓劲儿,像7年前一样。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