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夫妻创业十年一直在“搞毛线”?淘宝店出一款爆一款

2023-01-18创业故事35

春日,午后,杭州威格科技园。

淡淡的阳光洒入吴琼沙的工作室里。柜子上,五颜六色的毛线团被阳光照得鲜亮,一副要一齐感受春意的模样。

每天,沙沙都被温暖的毛线团围绕,在这样的氛围里写写画画、勾勾打打。除了是位“织女”,她还是天猫“花蔻旗舰店”的店主。这家频出爆款的小店,一年能完成600万销售额,无数顶原创手工帽从这里运输到万千家庭,成为女生们“装点门面”的神器。

从2018年陷入“被抄袭”到2020年遇到疫情,发不出工资……十年,吴琼沙和丈夫季特圣的创业路充满“意外和惊喜”,他们又是如何坚守这门“老生意”的?

老手艺在“回春”

当下,织毛衣是门时髦的新生意。

不少年轻人出于兴趣,投身织毛衣的行当。汕头的一位80后毛衣哥每天在淘宝直播间对着镜头织毛衣,粉丝无数;韩国明星金泫雅也对毛线情有独钟,曾晒出过妈妈手工编织的“香奈儿包包”;还有6位北京大妈退休后投身直播间织毛衣,“织”出事业第二春……无数的新故事,从毛线生长而出。

80后的网商吴琼沙的故事也从毛线开始。

2008年,外贸寒冬,吴琼沙帮助公司尝试通过淘宝卖外贸帽子。在厂里的样板间,吴琼沙时常看着师傅设计打版,一边帮忙一边学。那时候,一个“创业”的想法从她脑袋中冒出来。

2012年,她只身来到杭州创业做电商,从工厂拿货卖毛毡帽,2014年开设天猫店。

创业前几年生意小有起色,但渐渐地,市场竞争压力大了。“很多捏着供应链的工厂进来,我们没有了优势。”

2015年,吴琼沙找到季特圣帮忙运营店铺,季特圣一针见血看到了店铺的问题:产品同质化、定价高、图片也不行,两人思考如何转型。

而就在创业中,两人并肩作战,也从同事变成了夫妻。

年轻感的毛线帽

可以做手工毛线帽吗?这个念头在吴琼沙脑中一闪而过,一方面手工门槛高,另一方面之前也有经验,何况自己还喜欢。

在季特圣的鼓励下,“花蔻旗舰店”开始转型。

吴琼沙有自己的审美。做外贸时,她会浏览国外的作品,日常她也常观察奢侈品牌的设计风格,比如迪奥2020早春园艺系列就曾提供给她不少灵感,“白、绿、黄的色调给你年轻活泼的大自然感。”

花蔻毛线帽的主色调以杏色、暖杏色、灰色、黑色等中性色为主,有时候有一些彩色,如浅粉、薄荷绿、浅淡紫色,他们拒绝老派的紫色、深红色、棕色帽。

当然,当下流行的克莱因蓝、Tiffany蓝等新色也会入选吴琼沙的色盘。

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吴琼沙在毛线上做文章。采访当天,吴琼沙拿出两团毛线球,一团蓝色、一团橘色,将它们放置在阳光下晒,不一会儿,蓝毛线有了些粉调,而橘毛线更橘了。

“这是高科技的工艺,变色毛线,在室外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季特圣称。

2017年开始,夫妻俩意识到细节制胜的道理,比如他们增加了有小珠片不扎身的毛线,变色毛线,还从日本背回来一大捆不扎人的软塑料,专门用在渔夫帽的帽檐上。

冬天是毛线帽的旺季,如今夏天即将到来,小店又该如何应对?

吴琼沙的桌上摆着一本素描本,这里是出产创意的地方。在她看来,毛线并不仅是冬天的产物,夏天的空调房披肩、毛线渔夫帽、遮阳帽、发带都可以织,“去小赛道里深挖客户需求,比如空调间是适合我们的场景。”季特圣表示。

甚至,他们还想“搞个大事”。

吴琼沙想织一件大背心,oversize(超大)的那种,前面一朵立体大花,一见阳光就变色,特别酷。“或许会更适合00后。”

特殊的顾客,特别的“织女”

“花蔻旗舰店”的毛线帽有不少阿姨粉。阿姨们热爱分享,在店铺的评价区,很多阿姨晒出美照,分享着自己的心情。

这是一家“含女性量”极高的店铺,店主、买家、编织人都是女性。无数动人的故事,围绕着这些女性展开。

店铺9万多粉丝中,有些是化疗病人。2018年的某一天,季特圣收到了一条旺旺消息,一位大姐表示,自己是化疗病人,是否可以定制帽子,希望头围大一些、帽子更深一些。

季特圣说,他们是手工店,基本能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需求。

订单成功交付一段时间后,这位大姐给小店带来了惊喜。

她在评价区发布了一则小视频,讲述了自己积极对抗病魔的乐观态度,没想到这则视频底下有上百条留言,大家都在给这位大姐加油打气,“还有位病友留言说,看到姐姐这么乐观,我也要加油。”事情过去多年,每每回忆,季特圣依然很感动,眼泛泪光。

他交代客服,碰到特殊人群,要更细心。

另一群女性是店铺的“织女”——杭州余杭区仁和镇的阿姨们。

今年50岁的周师傅是生产大总管,现在负责品控、编织,还会帮夫妻俩对接客户。

她一身手艺,不仅会机织,还会手勾、棒针、纱线。七年前,她所在的塘栖针织厂倒闭,她带着一群“手勾姐妹”投奔吴琼沙,开启事业第二春。

“织女”们的工作地就在周师傅的家里,一周休一天,每晚织到9、10点。阿姨们的认真劲完全不输年轻人,经她们手的成品几乎一个线头都看不见。

周师傅就更认真了。每批货她都会认真检查,甚至能发现吴琼沙都看不见的问题。店铺实行每日交货,从余杭运到拱墅的公司,每天,吴琼沙都会拿到一张红色手绘的交货单,清晰的明细之余,周师傅还会在每款后附赠一个手绘小样图,一目了然。

“织女”们聚在一起,聊家事,做事业,实现着自我价值。

除了杭州,夫妻俩东奔西走找擅长编织的阿姨,苏北、山东、潮汕……最远找到了朝鲜,他们带动了上千名农村留守女性灵活就业,为这些农村女性每月增加了两三千元的收益。

从“义乌好多都是我们的款”到受到保护

店铺销售冠军是一顶复古镂空的毛线帽,内层机织,外层手工。它非常轻薄,戴着甚至能让人忘了它的存在,又时髦百搭,大衣、皮草都能搭。这款帽子4年卖出近10万顶。

然而爆款的B面却是抄袭。最疯狂的时候,夫妻俩走访义乌发现,卖帽子的几乎每家都抄他们的款。

“义乌好多都是我们的款式。”季特圣说,线上同样随处可见,2018年最为猖狂,不少卖家盗图、盗买家秀,直接复制黏贴。那段时间,季特圣每天的工作是四处查盗版,逐个投诉。

更气的是,盗版商家以几分之一的价格销售“复制品”,“消费者会觉得我们卖贵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

光气愤不行,要有办法。在淘宝小二的推荐下,2018年,花蔻入驻阿里原创保护平台。加入后,图稿和商品图片都第一时间上传,系统能自动检测侵权内容,会迅速核实处理、删除相关商品链接,商家可以快速投诉侵权产品。效果立竿见影,2019年花蔻销售额比之前提升了30%。

“我们现在每款上新的商品,都会经过原创保护平台备案,审核通过后才会正式上线。”季特圣说。

十年创业路充满挑战,夫妻俩坚持严控毛线的品质。他们使用着官方的质检工具,用低成本快速获得检测报告,并将报告罗列在店铺详情页里,尤其对新用户与买家建立信任帮助很大。花蔻还会将检测报告挂在商品标签里。

平台无形的保护,让商家经营更专注。季特圣印象很深,早期他们总收到假冒的职业打假人的“恶意骚扰”,而现在,一个营商宝,就能拦截。据悉,阿里营商保在守护超过600万中小商家。

2020年疫情突袭,货发不出,仓库全是库存,夫妻俩遇到了资金压力,甚至阿姨们的工资都发不出了,“幸亏阿里网商贷帮我们度过困境。”

去年,花蔻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季特圣觉得今年还能更进一步。

近年,文化自信让传统手工艺出圈,毛线编织“文艺复兴”,这让夫妻俩很有成就感。从独立创业到拥有了小众兴趣圈,无数像吴琼沙一样的手艺人在淘宝找到了大家庭,他们与平台一起成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76.html

“夫妻创业十年一直在“搞毛线”?淘宝店出一款爆一款” 的相关文章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一个海归创业者的生命科学梦

裴颢,桐乡市工商联副主席,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均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裴颢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投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他就离开金融行业,入职哈佛产业转化研究院,从事...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吃黄元米果第一口不要蘸盐,也不要蘸糖,要吃原汁原味的。”江西省瑞金市红井步行街的一家黄元米果店前,老板刘海东正向顾客推荐米果的吃法。这一口“原汁原味”的黄元米果是刘海东的“乡愁”,也是如今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过去一斤五块到一斤八块,再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将黄元米果卖到一斤十块,做了五六年黄元米...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在人们的印象里,干农业赚钱少,特别是种地,又脏又累辛辛苦苦还挣不了几个钱。然而河北省巨鹿县的“葡萄大王”刘财举用四年时间从一个“水果贩子”变身种植大户,靠种葡萄完成了创业梦,把农业做成了“暴利”项目,还成了带动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明星。刘财举正在介绍他的克瑞森晚熟葡萄。从“一分不挣”到亩“产”万元李锋...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成都 “00后”小伙农村种莲藕获丰收 将带领村民齐致富

“没想到首年采挖出的藕会是又长又大,由于卖相和品质好,前来批发藕的叔叔们只得排队,几乎是供不应求,估计总量超30万斤……”24日下午,正在田里与10多位挖藕师一起忙碌的成都“00后”小伙吴浩指着身前成堆泥藕说。当日的田间虽是艳阳高照,但伴随着冬日的微风,水田里仍是冰冷刺骨。只见吴浩和10多位挖藕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