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2

半月谈记者 李亚楠 张思洁 张健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位于秦岭深处,属原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进位于县城的特产馆,琳琅满目的木耳、芝麻、核桃产品一旁,山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喻琰正在向客户介绍自家公司的产品——手工空心挂面。她一身白衬衣、牛仔裤、运动鞋的打扮,简单干练。如今的她,是山阳这个小县城里的创业明星,政府部门调研或是同行取经,大多会到这里转一转。

从2012年开始创业至今,10年时间,喻琰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7家公司、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谈起创业经历,她很是感慨:“有坎坷、有收获,想过放弃,但好在坚持下来了。一路走来,都踩在时代的发展节点上。”

农产品大有可为

喻琰出生于山阳县中村镇,2006年考入厦门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当年是这个小县城里为数不多考上名牌大学的高材生。2010年毕业后,她顺利在厦门找到一份品牌营销和策划的工作,凭着专业知识和爽朗的性格,仅用两年时间,喻琰就做到了公司的项目部总监和策略部经理,月薪1万多元。

受父辈的影响,喻琰心里一直有个经商梦。上世纪80年代,她的祖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起小作坊生产空心瓦罐;到90年代,她的父亲接手企业,转做砖瓦厂,赶上了农村居住环境的大发展,生意一度非常红火。“所以我总想着做点什么。”她说。

2012年,喻琰在工作中接触到一家金针菇生产企业。“这家企业当时正准备上市,我去参观了他们的工厂,很震撼,我才意识到,做农产品也是大有可为的。”跟父母商量后,喻琰辞去工作,回到了老家。

回乡后的喻琰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我在一家商店看到了进口的手工挂面,一套售价高达上千元。而在我的老家,空心挂面的制作已有千年历史,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口感一点不输这个,价格却天差地别。”喻琰说。

于是,喻琰选定手工空心挂面作为创业项目。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在市场经验丰富的喻琰看来,成本高、利润小。“2013年时,电子商务方兴未艾,我就萌生了通过电商销售家乡手工挂面的念头。”

赶着电子商务的一波发展浪潮,山阳县第一家销售挂面的电商企业就这样在喻琰手里诞生了。

喻琰在推荐自家工厂生产的挂面

踩在时代步点上

创业就像蹚水过河,每一步都得摸索着走。

企业创办初期,喻琰想直接从农户手上收购挂面成品,结果质量不可靠。慎重考虑后,她筹资300万在中村镇开办了手工挂面工厂。人手不足,她就招录当地有经验的老人带新人。手工挂面按照12道工序流水线做出来经常断,她就优化工艺,将核心环节交给固定的老师傅做。

“要保持手工的初衷就必须放弃量产,我们调整策略,不盲目追求规模化,就做小而美。”她说。

到了第3年,喻琰的企业终于开始盈利,手工空心挂面的产量和品质都趋于稳定,年产300吨左右,喻琰这才松了一口气。“我记得有天晚上从西安出差回来,绕过蜿蜒曲折的山路,看见厂房里一片灯火通明,天上繁星点点。当时我就觉得既浪漫又感动,总算闯出来了。”

党的十八大后,脱贫攻坚战打响。山阳县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喻琰顺势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了200多名农民加入。合作社制定产品标准,收购农民的自制挂面,建立起“农户+生产企业+合作社+销售公司”的产销模式,带动一方百姓增收。

企业粗具规模后,周边一些农民找到喻琰,希望她能帮忙销售核桃和魔芋。借此机会,喻琰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2017年,她的企业总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其中挂面类产品年销售额1700万元。

2020年,企业发展又赶上消费扶贫和直播带货的双重红利,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农产品资源,种类拓展至100多种。“我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发展的步点上。与时代同频共振、有政策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这是创业10年来喻琰最大的感慨。

广阔农村前景可期

10年过去,喻琰名下已经有7家公司,涉及农产品加工、电商、贸易等多个领域。回县城发展,给了她创办农产品公司的机会和舞台,但喻琰坦言,近年来,受疫情和县城的区位特点限制,企业确实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去年底今年初陕西出现疫情期间,公司前半年的销售额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一半,政府给我们送来了10万元的稳岗补贴,缓解了暂时的经营困难。”

另一个摆在喻琰面前的问题是人才不足。喻琰的公司现有30多人,其中有6个大学生,许多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在县城工作。喻琰现在寄希望于西安至山阳的高铁尽快开通,把企业高层次运营和管理人才放在西安,客服类人才放在山阳,以缓解目前的局面。

在她的办公室一角,摆放着显示屏、灯光和直播架,这是她下一步的规划之一——做乡村网红的培育。“山阳是山区县,有很多留守妇女和老人,其中不乏一些短视频玩得不错的人,我想通过培训,让他们也能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获得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同时,喻琰还在规划着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辐射范围,与其他电商企业形成合力,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广阔潜力,将山阳打造成秦岭山货的集散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58.html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的相关文章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大学生创业故事:“西安、株洲、广州、顺德、重庆、西安、天津、株洲、顺德,说完了!”杜浩宇一口气报出一串地名后,在电话里发出爽朗的笑,“过两天再回西安,30号回学校报到。”1993年出生的杜浩宇是湖南株洲人,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开学就升大四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成熟老练,极少有“学生气”。杜浩宇在地...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一直听朋...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很不方便,挣钱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也翻番了,一年至少能赚五六万元。”青岛莱西市七星河新村村民徐希红说,“这都多亏了王云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说起王云静,返乡创业、造福乡亲,周边村庄的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八零后的王云静,从小在七星河胡家疃和龙三村长大。大学毕...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先把宝宝的小手打开,然后从手心开始,轻轻向外推,一二三……”在吕梁市离石区的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室内,许艳平正在教十几位农村妇女做婴儿抚触。她一边做示范,一边强调:“动作一定要轻柔……”六年前,许艳平还是临县小山村里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一张证书,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自己当老板,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