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创业青年陈崇姣与她的餐饮梦

2023-01-18创业故事65

从小镇青年到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从餐饮门外汉到行业成功人,创业路上的每一次转型与尝试,对陈崇姣来说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凭借勤奋和敢想敢拼的意志,五家原创店创始人陈崇娇一次次抓住机会、克服困难,在创业路上勇敢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2014年,在外求学了4年的陈崇姣,接触到了许多家乡没有的新事物,顺着这个“空口”,加上对家乡的思念,一毕业,陈崇姣就回到家乡,跟朋友合伙开了临武的第一家咖啡馆。

陈崇姣说,90后这一批人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从大学毕业开始步入社会,他们是有这个消费需求的,当时临武也确实也需要这样子的一个咖啡馆。

阳光洒进玻璃房的下午,喝着醇厚带微苦的咖啡,吃着精致的法式小甜品,当时跟所有创业者一样,陈崇姣对自己的第一家店满怀憧憬,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缺乏经验,她的第一家店很快就倒闭了。

“当时倒闭,内心还是会有一点点小难过,但是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这件事情对我来讲,它不像一个打击,更像是一个学习。”陈崇姣回忆,当时第一家咖啡店倒闭后,家里人都不再支持她继续创业,但仍有一些老顾客会找到她买咖啡和甜品,顾客的认可给陈崇娇带来了极大的鼓励。没有犹豫多久,说干就干,陈崇姣花了几百块钱买了个烤箱,决定继续坚持下去。同时,咖啡店的倒闭,也让她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美好与简单,要想真正创业,还是得有真本事。

2015-2016年刮起的私房甜品风印证了陈崇姣的坚持,因其产品独特的社交属性,两年时间,她的私房甜品收货了一批忠实粉丝,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互联网媒体宣传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半年后从私房转为了工作室。生意越做越好,客流量越来越大,扩建门店成了当务之急。但基于前期的创业经验,陈崇娇意识到,店面要扩建,技能也要提升。

陈崇姣说,产品创新就相当于新鲜的血液,任何一个门店,产品如果没有了创新,那就相当于是没有了活水。

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2017年到2020年,陈崇姣利用三年的时间积累沉淀,期间还远赴重庆、上海、南京、长沙、深圳等各大城市学习技术,结识同行,互相交流经验。跟团队反复调试每一款产品,稳扎稳打,为了挑选一块好牛排,她甚至连跑多个城市,进行多处比对。三年时间,陈崇娇和她的团队从一个餐饮小白,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维,有坚定目标的创业者。

2020年第一家店的生意模型跑通之后,极大鼓舞了她的自信,紧随其后,开始在嘉禾筹备第二家店。同时,在这学习过程中,陈崇姣发现到茶饮这个赛道。

“当时的奶茶店都是以植脂末冲泡为主,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做鲜果茶,虽然价位可能稍高一点点,但是它的品质会更好、更健康,当时临武确实也没有这样的门店,所以我觉得在临武是非常有市场的。”陈崇姣说。

从做一杯大家都喜欢的健康果茶出发,口味是基础,视觉上跟其他茶饮拉开差距,2021年5月,陈崇姣的原创果茶店在临武开业,一个20平方小店做到了一个200平门店的营业额。同年9月份,嘉禾店也开始试营业,跟临武店一样一炮走红。

短短两年时间,在小县城连开数家新型原创店,这对每个年轻创业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既需要一定的实力,也需要足够的勇气。

在县城创业的这八年,陈崇姣在成长,她说,她的成长是建立在临武县城的与时俱进和日新月异之上,她深刻地感受到县城的包容性更强了,也给了90后、 00后这批新生代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县城的一些空白,也需要年轻的一代去填补,而陈崇姣就是通过多样化的餐饮方式,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从2020年到2022年,我开了五家门店,团队也从一开始的2人到现在的60人,未来可能还会开更多的门店,一起把我们的小县城变得更多元,把我的果茶、融合料理辐射到周边县城。同时,我也会坚持做技术和运营输出,辅助更多想创业的朋友更快的去融入市场。”陈崇姣希望她的品牌和产品能够成为临武当地一种特色,能带着临武的光环与印记走向更大的市场。

我们与这座城市共生长,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座城市,我们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耀的星群,勇气与梦想的碰撞将点燃燎原的光,等风来不如追风。90后创业青年陈崇姣与她的餐饮梦其实只是广大临武人民追逐梦想的一个缩影,我们也相信,临武的发展将会助推更多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希望从小生活在小镇、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青年们,能够在临武这片热土继续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77.html

“90后创业青年陈崇姣与她的餐饮梦” 的相关文章

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大学生创业要“接地气”

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大学生创业要“接地气”

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在全国院线上映。剧中,由古装小花旦何琢言饰演的“院花”梦媛(女一号)在陪伴同学创业团队,接触到大山深处岛濑村亟待脱贫的村民后,毅然放弃了自己以成绩第一入选全国赛的专注于互联网信息检索的“滴海”项目,转而投入到新的团队,为农村电商创业大数据平台的稳步升级、加速拓展业务提供了技术支...

从香港到广东,3个大学毕业生创业6年,打造农业科技专利技术

从香港到广东,3个大学毕业生创业6年,打造农业科技专利技术

临近换季,梁立锋的工作量又多了起来。从早上开始,他一整天都泡在大棚里,仔细检查棚内栽培系统的消毒情况,为育苗种植做新一轮准备。2016年,他和两个中学同学搭伙,自香港前往广东江门市创业,创业项目是鱼菜共生。6年时间,3个踏出校门后一头扎进农业领域的大学生,用“笨”办法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模式,从如...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这周的生意怎样?”“有没有碰上什么技术问题?”8月20日上午10时,哈啰电动车的东莞地区总代理商姚传勇已经跑了3家门店,这是他的日常。根据工作需求,东莞有100家门店,他和同事每周都要一一走到,维护客情、摆放陈列。金九银十,这是电动车销售的旺季。受新国标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上牌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东...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4月上旬,苗族聚居的花垣县山中细雨霏霏,桃红李白。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苗家青年,其中,有3个人的故事令人难忘……硕士当上“放牛郎”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的龙胜新年方27岁,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却被人们戏称为“放牛郎”。2011年毕业后,龙胜新决定自主创业。通过时近半年的社会调...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惠阳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兄弟曾广浩、曾广深,在成功打造惠阳首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后,又涉足了新领域——这回是惠阳冷门养殖行业,石金钱龟、草龟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养龟菜鸟到如今能够帮龟治病,曾氏兄弟的养龟场成为当地最大规模养龟场,养龟7000多只,是惠阳重要龟种、龟苗集散地。曾氏兄弟与陈勇明打理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