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刘金萍:贷款5万元,梯田阿妹返乡创业逐梦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7

初见刘金萍,青春的面孔,干练的风格,很难把这位年轻的姑娘与大山、梯田和黄元米果联系在一起。

梦想 地地道道好米果

2014年,刘金萍在银行贷款5万元,回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扛起了锄头,成了新农人。

创业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刘金萍夫妻俩挨家挨户走访,租赁乡亲们撂荒土地,开垦荒地,复耕梯田,犁田翻土、育苗莳田、除草施肥、收割翻晒。务实的干劲,拼搏的精神,乡亲们看在眼里,打心里佩服刘金萍夫妻俩。

如何做出地地道道的上堡黄元米果,成为了刘金萍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难题。黄元米果品质好不好,关键在原材料。刘金萍坚持使用纯正黄元柴、槐花、大禾米,并通过反复测试黄元柴灰水、槐花、大禾米的比例,实现了制作工艺优化。

突围 夫妻上阵拓销路

黄元米果从年货变成商品,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路。农务闲暇时,刘金萍把家中土坯房翻新改建成黄元米果加工厂,购置产品包装等设备。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形状和大小,优质的米果有了更好的卖相。黄元米果上市后,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成为了第一批顾客,好产品带来好口碑,大家的口口相传,黄元米果迎来了销售的第一个小高峰。

有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刘金萍夫妻俩信心更足了,开始去县城跑市场,希望能打开新销路。他们带着黄元米果一个商铺接着一个商铺推销,但收效甚微,几乎没有商铺愿意进货。原来,当地人习惯找熟人购买黄元米果,通过商铺购买黄元米果客户较少,导致商家不愿囤货。

面对这种情况,刘金萍顶住资金和库存的压力,改变销售模式,对各商铺进行铺货,按商铺销售量来结算。经过多次接触,反复沟通,黄元米果慢慢地摆上了一些商铺货架,渐渐地有了零星销售。刘金萍看到了希望,更加频繁地跑市场、打电话,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初步建立起销售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刘金萍黄元米果成功摆上县城各批发部、土特产商店、大型商超货架,成为千家万户桌上的美食。

出圈 米果远销天下尝

2019年年底,正当刘金萍准备开拓新市场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打乱了预定计划,不仅现有销量下滑,市场开拓更是一筹莫展。

逆境之下,如何坚守?刘金萍开始深耕细挖练内功,研磨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类,改进产品生产线,在传统手工制作生产线的基础上,新增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同时,频繁参加各种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又逢直播带货兴起,刘金萍抢抓市场机遇,从零起步,学习新的销售模式,组建电商团队,开始尝试网络直播带货;同时,加强与外部专业的电商团队合作,用“两条腿”走路,共同推进线上黄元米果的销售。目前,电商销售能达到公司全部销售的三分之一,且增长率高于传统销售。

刘金萍表示,生产模式需要迭代升级,公司实行半订单式生产,结合已下订单量和预计订单量,进行计划生产,并研发一些便于存储、有长保质期的黄元米果衍生产品。

解困 梯田之下共奔富

上堡黄元米果的名气越来越大,其他村民也开始返乡种植大禾米,生产制作黄元米果。在广东打工的何盛回到了家乡,开启了自己黄元米果创业之路。但是他的创业之路似乎困难重重,当刘金萍串门来到他家时,他正在把卖不掉的黄元米果切成小块,拿来喂鸡。

“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黄元米果就这样白白浪费,真的很可惜。”刘金萍看到何盛现在的窘境,想到自己当初创业时的情景,她暗自下决心:同在一片梯田之下,就应该一起把黄元米果做好。

何盛的黄元米果制作工艺不规范,大小不一、包装简易、色泽差异明显,还有不少开裂。刘金萍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配方传授给他,并手把手教他制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何盛制作的黄元米果制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目前,何盛和不少村民一样,自己种植大禾米,制作黄元米果,还会到刘金萍食品加工厂上班,让自己能通过黄元米果挣到两份收入,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金萍会免费给我们提供优质种源,还把外面学来的先进技术传授给我们,资金不足时,还会帮我们垫付购买农用物资的资金。”村民刘福成介绍道。

谈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刘金萍说:“创业其实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是乡亲们的长期帮衬,才让黄元米果事业越做越好。与其说是我帮助了乡亲们,还不如说是乡亲们带着我一起脱贫致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79.html

“刘金萍:贷款5万元,梯田阿妹返乡创业逐梦” 的相关文章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淠河岸边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通过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连片开发,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许多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回乡发展,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在外经...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金秋送爽,层林渐染。在梅县区程江镇浒洲村的一个山头,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柚,丰收的喜悦爬上伊为香家庭农场主人黄小香的眉梢。今年,是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此打拼的第10个年头。即将开摘的金柚,则是他们创业梦结出的丰硕成果。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摘柚,姐姐现场直播带货,向粉丝推介金柚。舍弃...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庐江县90后大学毕业生余宏伟,利用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返乡创业,养起了黑水虻,为当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出一条新路子,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余宏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五艾村境内,一天三顿都要喂食,而喂养黑水虻的食物有点特别。合肥保护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彭少强,1987年出生,2011年创建51乐返网,一家淘宝购物返利网站,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他用借来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50元买了个域名,200元买了个程序……就这样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月入8000元。看似顺利的创业之路,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彭少强说:“我有一颗不...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地处黔西北乌蒙腹地的威宁县,境内拥有百草坪、灼圃草场等116万亩天然草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威宁充分利用“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这张名片,因地制宜打造牛羊等生态畜牧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畜牧强县”,推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家庭牧场:赶着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