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刘金萍:贷款5万元,梯田阿妹返乡创业逐梦

2023-01-18创业故事29

初见刘金萍,青春的面孔,干练的风格,很难把这位年轻的姑娘与大山、梯田和黄元米果联系在一起。

梦想 地地道道好米果

2014年,刘金萍在银行贷款5万元,回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扛起了锄头,成了新农人。

创业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刘金萍夫妻俩挨家挨户走访,租赁乡亲们撂荒土地,开垦荒地,复耕梯田,犁田翻土、育苗莳田、除草施肥、收割翻晒。务实的干劲,拼搏的精神,乡亲们看在眼里,打心里佩服刘金萍夫妻俩。

如何做出地地道道的上堡黄元米果,成为了刘金萍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难题。黄元米果品质好不好,关键在原材料。刘金萍坚持使用纯正黄元柴、槐花、大禾米,并通过反复测试黄元柴灰水、槐花、大禾米的比例,实现了制作工艺优化。

突围 夫妻上阵拓销路

黄元米果从年货变成商品,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路。农务闲暇时,刘金萍把家中土坯房翻新改建成黄元米果加工厂,购置产品包装等设备。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形状和大小,优质的米果有了更好的卖相。黄元米果上市后,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成为了第一批顾客,好产品带来好口碑,大家的口口相传,黄元米果迎来了销售的第一个小高峰。

有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刘金萍夫妻俩信心更足了,开始去县城跑市场,希望能打开新销路。他们带着黄元米果一个商铺接着一个商铺推销,但收效甚微,几乎没有商铺愿意进货。原来,当地人习惯找熟人购买黄元米果,通过商铺购买黄元米果客户较少,导致商家不愿囤货。

面对这种情况,刘金萍顶住资金和库存的压力,改变销售模式,对各商铺进行铺货,按商铺销售量来结算。经过多次接触,反复沟通,黄元米果慢慢地摆上了一些商铺货架,渐渐地有了零星销售。刘金萍看到了希望,更加频繁地跑市场、打电话,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初步建立起销售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刘金萍黄元米果成功摆上县城各批发部、土特产商店、大型商超货架,成为千家万户桌上的美食。

出圈 米果远销天下尝

2019年年底,正当刘金萍准备开拓新市场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打乱了预定计划,不仅现有销量下滑,市场开拓更是一筹莫展。

逆境之下,如何坚守?刘金萍开始深耕细挖练内功,研磨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类,改进产品生产线,在传统手工制作生产线的基础上,新增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同时,频繁参加各种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又逢直播带货兴起,刘金萍抢抓市场机遇,从零起步,学习新的销售模式,组建电商团队,开始尝试网络直播带货;同时,加强与外部专业的电商团队合作,用“两条腿”走路,共同推进线上黄元米果的销售。目前,电商销售能达到公司全部销售的三分之一,且增长率高于传统销售。

刘金萍表示,生产模式需要迭代升级,公司实行半订单式生产,结合已下订单量和预计订单量,进行计划生产,并研发一些便于存储、有长保质期的黄元米果衍生产品。

解困 梯田之下共奔富

上堡黄元米果的名气越来越大,其他村民也开始返乡种植大禾米,生产制作黄元米果。在广东打工的何盛回到了家乡,开启了自己黄元米果创业之路。但是他的创业之路似乎困难重重,当刘金萍串门来到他家时,他正在把卖不掉的黄元米果切成小块,拿来喂鸡。

“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黄元米果就这样白白浪费,真的很可惜。”刘金萍看到何盛现在的窘境,想到自己当初创业时的情景,她暗自下决心:同在一片梯田之下,就应该一起把黄元米果做好。

何盛的黄元米果制作工艺不规范,大小不一、包装简易、色泽差异明显,还有不少开裂。刘金萍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配方传授给他,并手把手教他制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何盛制作的黄元米果制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目前,何盛和不少村民一样,自己种植大禾米,制作黄元米果,还会到刘金萍食品加工厂上班,让自己能通过黄元米果挣到两份收入,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金萍会免费给我们提供优质种源,还把外面学来的先进技术传授给我们,资金不足时,还会帮我们垫付购买农用物资的资金。”村民刘福成介绍道。

谈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刘金萍说:“创业其实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是乡亲们的长期帮衬,才让黄元米果事业越做越好。与其说是我帮助了乡亲们,还不如说是乡亲们带着我一起脱贫致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579.html

“刘金萍:贷款5万元,梯田阿妹返乡创业逐梦” 的相关文章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涂宇果:创业需要勇当先行者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涂宇果,那可能是“折腾”。对于爱折腾的涂宇果来说,创业要趁早。大学时,涂宇果就和华西医院创立“小心肝”慢性病管理品牌,因此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一等奖。但获奖后,该项目却因各方对品牌发展理念未能达成一致而解散。项目虽未成功,但却让涂宇果认识到,选择一个好项目比怎么做更重...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一天收入高达1000元

40岁的石旺军,很早就在沙市打工,但生活一直不是很好,2003年来武汉,开始小本创业卖烤苕。石旺军将自己的摊位选在了从公交车站到公园大门必经的路上,这是卖苕的“黄金地带”。每天早上5点多,石旺军就要起床。他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苕的关键。然后引燃几个蜂窝煤放在炉子底...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地龙,俗称“蚯蚓”。在《神农本草经》有详细记载,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效。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据了解,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而在进贤县张公镇江西腾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驯鸟、治疗、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