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5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

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

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过两年。“在汽车行业打工,一个月挣3000多元,眼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决定返乡创业。”刘长伟说,他回来后发挥所长,建大棚,种草莓,“刚开始缺经验,每次向村里的老把式请教,那是有问必答,甚至你没问到的也都告诉你。”

短短几年,刘长伟的大棚发展到了8栋8000平方米。“一年赚三四十万没问题。”刘长伟说,不愁卖,销路好。

“我要把根扎在这里,把我的经验传给更多的人。”刘长伟说。

从刘长伟的大棚中走来出,向远处看去,田野上是一片收获的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欢畅奔跑,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在蓝天下闪着金色光泽。

收获的田野

“600多公顷地,几台收割机一齐上,一周内就收完了。农机手都是本村的农民,单是做农机手这一样,一年能赚5万元以上。”合隆镇党委书记、原陈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林青远说,这些年村里的日子不仅富起来,生活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很强。

多年来,陈家店村党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创“党委+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现有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年创产值近4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近700人。2021年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2.5亿元。陈家店村从十多年前的“贫困村、负债村”发展成为“小康村、富裕村”。

现在,村里有16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功能齐全。村委会设置便民餐厅,村民每日只需花费10元就可以吃三餐;村集体投资5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各项基本检查设备俱全。村里曾经的一个废弃脏水泡子,通过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湖面,围绕湖面建设起一个公园,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

村里的公园

蓬勃发展的陈家店村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事业的舞台,同时,日渐完善的各项服务设施也让他们在村里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而且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刘司洋回到了陈家店村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任职。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从2017年开始,陈家店村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刘司洋说,村里的培训(任务)分两块,一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目前已举办18期,每期一百人;二是和省里的农广校和农机校合作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次以上。

刘司洋正在为村民们解释相关政策。孟海鹰 摄

“农民通过学习很有收获,科技种粮离不开知识助力。”刘司洋说,前两年,有多次台风过境,不少庄稼吹倒伏了,针对此种状况,当年冬闲时,举办培训班,进行针对性培训,农民们都说大有收获,抗灾能力增加。作为返乡工作的大学生,刘司洋人生目标更加坚定,同时在家乡的这份工作也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经济护航”计划,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规范化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组织化。同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实施乡村人才回引工程。

“县级要建立回村创业人才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各村要建立外出人才清单。”日前,在陈家店村召开了长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现场会上提出: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要深入开展“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等项目,充分利用“兴农大讲堂”等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依托陈家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平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在我们村,有十多个大学生呢,我们深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王晓红大学毕业后来到陈家店村,如今已有9年了。9年间,王晓红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村官”,现任村党委委员。每当有外村的同行来取经学习经验,她都深感自豪,陈家店村的美好今天和明天都有他们青春的印痕,奋斗的时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希望的田野蕴含无限生机活力。

文字:孟海鹰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8.html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的相关文章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历史悠久,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早在1926年就已建立;江西国有林场发展不息,2016年起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巩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成果,创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今天,江西国有林场通过“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记者连日来走进部分国有林场,场外...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返乡...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五一小长假是旅行的好日子,对宝爸宝妈来说,也是培养亲子情感、户外活动的好机会。在礼泉县骏马镇的沃野青青公社,一群孩子们围绕在讲解员的周围,亲自体验农事的乐趣,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据了解,礼泉县沃野青青公社是一家由返乡青年大学生组建的以种养殖相结合,从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农场。园内除了开展自然教...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2日清晨,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2岁的韩发图麦刚为5岁的孙子穿好衣服就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这几天我们来不了,天冷了,蚯蚓也都进深土了,主要就是保湿,只要大棚盖好,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韩发图麦对电话那头的人说。这位精神而又能干的妇女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北漂奶奶”,顾名思义,...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他叫李辉,今年27岁,2008年8月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录取后被分配到陈集镇陈双楼村任大学生村官。李辉任职的陈双楼村,人多地少。虽说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但都是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的方法、品种、技术及经销理念比较老。李辉通过调研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他认为既然种植蔬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