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泰兴宣堡马小芳:匠心注入小小馄饨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8

说起马小芳,一般人估计都不认识,但要说宣堡小馄饨,一般人都不陌生。宣堡小馄饨是江苏泰兴市名小吃,以产于泰兴市内宣堡镇而得名,形成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相传民国36年(1947年)宣堡镇的赵鸿福,人称赵锅子,经营饮食小吃,经过多年反复实践,形成特色小吃。马小芳是宣堡小小馄饨店的店主,也是至今存在的宣堡第二家小馄饨店。

说起马小芳与宣堡小馄饨那也真算有缘。1992年时,马小芳还是泰兴缫丝厂一名工人,她爱人高国生和父母一起做裁缝,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而那时,赵锅子的第三代传人杨建萍租下了马小芳家在镇区北街的两间门面,做起了小馄饨的买卖,这一租就是两年。这两年,马小芳除了上班的时间就是给杨建萍打下手,聪明的她明里暗里学会了制作小馄饨的一切工序,两年后马小芳下岗了,两年间与小馄饨天天打成一片的马小芳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创业开小馄饨店卖小馄饨。而她老公也与她保持一致,于是马小芳负责制作小馄饨,高国生负责煮小馄饨。从一九九四年正月十六日开始,宣堡街上第二家小馄饨店——“宣堡小小馄饨店”正式开业了,这个店一开就是25年。

皮薄馅嫩味美汤鲜,宣堡小馄饨的名声响彻泰兴及至市外省外各界,变成了很多人的早餐,慕名而来的越来越多,宣堡镇也慢慢多了几家店,泰兴包括其他乡镇也越来越多的以宣堡小馄饨命名的店面。

真正让马小芳走入大众视线的是2016年,2016年3月宣堡镇举办了桃花美食节首届宣堡小馄饨比赛,来自全市的各家小馄饨店都来参加这个比赛,马小芳家的小小馄饨店一举夺魁,人们也从此记住了这个小小馄饨店以及店主马小芳。

问起马小芳这么多年的经验,她是这么说的:

第一皮子好,选上好面粉,加少量和适量水揉匀揉透,进行擀制,需要注意的是水的适量保证软硬度,投放碱的适量保证酸碱度,擀皮时注意厚薄度。说起皮的厚薄马小芳还讲了一个小故事,2018年小馄饨比赛的时候评委们说她家的小馄饨在口感上今年绝对是最好的,唯一的遗憾是皮稍微薄了一点。马小芳说,其实评委们不知道,其他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买的面皮店现成的机制皮,她家是唯一自己一张一张的擀制的,其实并不薄。只是比较机制的才显得薄了点。可惜评委们知道这时评选结果已经出来了,所以她家获得了第二名。

第二馅儿好,开店以来马小芳坚持选用后腿纯瘦肉,用机械绞碎法成茸后,加入生姜末、葱末、糖、盐、味精、酱油、搅拌均匀,口味以咸鲜为好。

第三包得好,左手托皮,右手用刮子挑入馅心,左手从小拇指开始依次把皮子向里靠拢。最后用右手以竹括子再把皮子向里靠一下,左手一拢即成。这点马小芳很骄傲,说二十多年来,她从来都是一气呵成,从不需要竹括子括两下,而很多人会括两次甚至更多次,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皮叠层,吃起来就硬,而且煮的时候也不容易起泡。

第四下得好,首先掌握水量,一定要大汤,其次要注意水温,一定要是水开了立即下,千万别等水沸腾过了,起锅时要快,把生馄饨倒入锅内,勺子沿着锅边把馄饨搅动一下使之起身,后盖上锅盖焖一会儿,一般一分钟左右,千万别久了。

第五汤得好,油渣末(全自己熬出的纯情猪板油斩成的碎末)准备好,待用汤碗里放入大油、酱油、味精、油渣末、葱末,将水锅里的汤冲入碗中,后用爪篱捞20到30只馄饨于碗中,撒上胡椒粉,即可上桌。

都说小馄饨难长期存放,马小芳家准备了很多格子盒,她说每年都外寄很多到上海广州了,用格子盒一个一个放好,外用冰块和专用包装盒,再用顺丰快递,收件人反映非常好,店里每年都外寄数百盒。

现在马小芳的生意不错,平时一天百盒左右,节假日多时有五六百盒,夫妻两人月均工资加起来过万元,他们打算做到哪天做不动了,就不做了,问有没有想法将手艺传承,马小芳说儿媳妇感兴趣,目前也在帮做些宣传。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93.html

“泰兴宣堡马小芳:匠心注入小小馄饨” 的相关文章

一位90后女生的“逆袭”创业路

一位90后女生的“逆袭”创业路

在湖南省科技厅的18楼,李旭寅和团队正在为一家招标的企业准备资料。她创建的湖南鸿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如今拥有员工30多人,而6年前,包括她自己在内只有2个人。从一腔热血创业到如今距离梦想越来越近,李旭寅告诉所有创业者,在创业路上的所有辛酸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2012年,李旭寅考入湖南交通...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姓名:赵丽梅居住小镇:平谷区峪口镇工作内容:2014年辞去北京市里的稳定工作,带着全家回到了老公的家乡平谷区峪口镇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路。蜂蜜丰收的时节里,赵丽梅展示刚做好的蜂蜜。39岁的赵丽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城区上班,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平谷区养蜂协会前任会长聊起养蜂的故事。斟酌...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张新从小就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现在的他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好光景,也带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张新儿时的伙伴贺志龙说。1990年12月,张新出生在吴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养羊、开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建农庄,张新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但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在为贫困户献爱...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