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办泥鳅养殖场自己脱贫,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8

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发展。今年36岁的石柱县鱼池镇金竹村村民罗继福就是其中一位。他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办起了泥鳅养殖场,不但让自己家成功脱贫,还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创业。

回乡创业

既陪伴家人又能挣钱养家

罗继福和当地很多村民一样,都有随大流外出务工闯荡的经历。“我16岁就跑到外地打工去了。”罗继福说,自己母亲手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16岁的他放弃读书选择去外地务工。

“浙江、江苏、新疆、甘肃,全国各地我都跑转了。木工、钳工、电工啥都干过,哪里有活就去哪儿。”回忆那段日子,罗继福坦言很辛苦,但为了能让家里的父母压力小点,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

然而祸不单行,2014年罗继福68岁的父亲患上了关节炎,家里彻底没人能干活了。罗继福和老婆商量后,决定让一起打工的老婆先带着小孩回去,帮忙照顾老人,他自己则留在外地打工挣钱。由于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动力,罗继福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入不敷出。当年6月,被评为了建卡贫困户。

罗继福和妻子一起打捞泥鳅

2017年春节回家团圆的时候,罗继福看到了一条石柱县就业局“欢迎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创业”的宣传标语,他突然感悟自己在外奔波了十几年,仍始终无法改变家庭经济拮据的局面,想到自己的父母已是古稀之年,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常年留守在家上学,长期缺少父爱与陪伴。他认真的思考后,决定留在家乡边创业边照顾父母和孩子。

政策扶持

“组合拳”给创业者“雪中送炭”

创业,首先得选好项目。回到家乡后,罗继福立即开始调研。他很快发现,金竹村三合组海拔1000米以上,林木茂盛,土地含水量丰富,虽然适宜种养殖产业发展,却无支柱产业引领群众致富,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的田地无人耕种。

“我从小对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电视节目看到了泥鳅的养殖,一下子就很感兴趣。”罗继福查阅了泥鳅养殖的相关资料,发现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很适合泥鳅的生长。于是他决定对养殖泥鳅先进行市场考察,并专门到县农委和县就业部门咨询有关养殖泥鳅技术和有关创业扶持等政策。他的想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这样更加坚定了他在家乡创业的信心,罗继辐决定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开挖一个泥鳅养殖场。

除了好的项目,资金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罗继福说,在他创业资金最困难的时侯,县农委雪中送炭提供了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随后,他又从就业部门了解到,今年贫困人员创业有“两无创业贴息贷款”支持,便立即向县就业局申请“两无创业贴息贷款15万元”来扩大养殖场规模,“没想到贷款很快就申请了下来,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2018年,罗继福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协调下,按照撂荒田每亩600元的价格,共流转当地村民土地6亩多。完成了养殖场地的基本建设后,罗继福用5万元采购泥鳅苗78万尾投入养殖场,并于2018年注册成立了石柱县清河养殖场。

产业脱贫

带动家乡贫困户一起创业致富

经历前期创业难的艰苦后,如今收获的季节正悄然临近。“经过了五个月的生长,今年第一批泥鳅已经成熟,预计可销售产值达4000斤,市场价约20元/斤,预计可收益80000元。”罗继福说,首批泥鳅成熟后很快就打通了销路,让他增加了产业脱贫的信念。

“我自己脱贫了,也希望村里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为了让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罗继福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都会优先租用周边贫困户的土地,优先雇请贫困户到养殖场灵活就业。罗继福也因此受到村民们交口称赞。

马世长和谭林芳两家都是村上的贫困户,“家里有近2亩撂荒田地,流转给罗继福办养殖场后,每年多多少少有点收入,我一大把年纪了还可以在养殖场所做季节性零工,每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说起流转土地带来的好处,金竹村三合组的其他贫困户深有感触。

“养殖场建立起来了,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可以带动乡亲们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罗继福说,下一步他打算扩大养殖场规模,流转更多的土地,增加投入,通过养殖产业发展带领家乡人民实现脱贫。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94.html

“返乡创业办泥鳅养殖场自己脱贫,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的相关文章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养螃蟹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蟹苗只有在海水里才能孵化,我们这边如果大量养殖,就需要到海边城市去进蟹苗。”近日,记者在联系胡顶时,他正在为明年的螃蟹养殖做准备。从一个门外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磨砺,胡顶已经成为一个螃蟹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第一次创业,亏空家底胡顶在承包的池塘里劳作...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虽说在商界里企业家都是以男性居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少,男性女性更加的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力。就创业来说,现在创业不分男女老少,而且女性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像董明珠、陈丽华这样知名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女性创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是分担家庭压力,有的...

跨境电商的女性“闯入者”:海外“扫房”建仓,牵手国际巨头合作

跨境电商的女性“闯入者”:海外“扫房”建仓,牵手国际巨头合作

初见知性、温婉,偶尔还有面对镜头的一丝拘谨。这样一位女子,短短数年,润物细无声地在跨境电商领域“杀出”一条大道,业务遍及全球18个国家,引来亚马逊、eBay等国际巨头合作。仅是其在西安的产业园项目,目前已经扶持万余人自助创业,跨境电商出口额累计超100亿元。即便是女企业家,似乎也极易联想到雷厉风行,...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近日,一则“博士天团”小城兴业的故事在社交媒体热传。7年前,一群高学历人才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河南巩义胡坡村创建企业研制新材料,而今,他们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这样的选择其实在情理之中。这里头,既有乡土情怀使然,更有当地产业基础打底。要知道,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是当地...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地里种“冰淇淋”销售受阻,急需您的帮助

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地里种“冰淇淋”销售受阻,急需您的帮助

创业故事,萝卜切开是紫色的?吃起来还是冰淇淋的口感?这种萝卜你见过吗?这就是这两年才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网红萝卜——紫萝卜。一说起网红商品,都应该是不愁卖甚至供不应求才对。可是平顶山鲁山县的程佳佳今年种了200亩紫萝卜,这已经到了成熟期,却遇到了销售困难。一、4500元一斤的种子萝卜喜获丰收却成了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