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1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了一条生态产业链。人畜粪便、农业秸秆、园林树枝、有害植物……这些都是蚯蚓们的“口粮”,它们每天要吃掉近百吨“垃圾”,生产出蚯蚓粪用于生态种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手捧蚯蚓的罗景杨

一、家里种植枇杷亏损,她产生了养殖蚯的念头

12月13日,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的蚯蚓粪生产基地内,不时传来一阵阵臭味,大棚内的养殖床一垄一垄的,形式大小统一,罗景杨扒开阴暗潮湿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红色蚯蚓不断蠕动。

整日与泥土、粪便、秸秆打交道的罗景杨尽管一身工人装,也掩盖不了她身上“新农人”的身份,“你别看蚯蚓小,但它们浑身是宝,生态经济效益好,还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谈起自己的事业,罗景杨颇为兴奋。20多岁的罗景杨是凉山州德昌县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美容行业的工作,月薪过万,生活稳定。2018年,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辞掉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凉山,选择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养殖蚯蚓创业。

罗景杨介绍,回乡养蚯蚓创业,主要是受家人影响。2014年,罗景杨一家人在德昌县种了300多亩枇杷,预计四年能丰产盈利。但到了2018年,枇杷树上结的果子不仅产量少,而且口感差。追根溯源,是土壤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的问题。“丰产盈利”的梦想破灭了,一家人辛苦四年却亏损了300万元。看到父母为此一筹莫展,罗景杨很着急。为了帮助家里走出困境,她每天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除了蚯蚓粪粒别无沃土”。所以,她产生了养蚯蚓生产蚯蚓粪改良土壤的念头。

二、创业路上曾遭遇挫折,20多万元的蚯蚓苗一夜死光

罗景杨继续查看了很多关于蚯蚓粪的信息,并走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的行业专家,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家里的种植难题。在走访过程中,罗景杨对蚯蚓粪的了解更多了。“蚯蚓粪不仅可以给植物提供很好的养分,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化肥的用量,蚯蚓粪中的蚯蚓蛋白酶,还可以抗病虫害。” 罗景杨了解到,利用蚯蚓的食腐性能,可以把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混合发酵后,用蚯蚓吞食,变成蚯蚓粪。

罗景杨查看蚯蚓长势

在家人的支持下,罗景杨很快找到了合作人,一同成立了西昌千丘润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西昌市委、政府及高草乡领导的支持下,在西昌高草乡租用了104.5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创业路是平坦的,罗景杨也是如此。她和表姐跑了几个省,购买回第一批价值20多万元的蚯蚓苗,兴冲冲地投入养殖,却没想到一夜之间全部死光。“我们把粪便、秸秆混合泥土后,就把蚯蚓放进去了,后来才知道第一步就错了。因为这些东西混合后会产生高温,蚯蚓是很脆弱的,受不了高温就死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罗景杨经常请教专家,经过不断试验和改良,因地制宜得出了一套适合西昌的蚯蚓养殖技术,去年迎来了第一批蚯蚓粪。为了证实蚯蚓粪的效用,罗景杨并没有急着投入销售,而是在自家的枇杷果园里做起了试验,“枇杷树的生长情况明显好转,果子产量明显提高,口感也很好”。

在养殖基地内,放着一堆堆秸杆和树枝、枯草,工人操作下的机器发出轰鸣声。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这些秸杆和树枝被加工后,混合一些人蓄粪便、生活污泥、泥土等发酵,堆成养殖床用于蚯蚓养殖。

三、变废为宝,每天吃掉上百吨“垃圾”产出蚯蚓粪

罗景杨表示,“蚯蚓工厂”主要原料来自农村禁止焚烧的秸秆、城区的园林修剪的树枝、发粪池的人蓄粪便、自来水公司污泥等,“邛海泸山景区的枯枝杂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有害植物,景区不好处理,都拉到我们这里,我们加工后变废为宝”。目前,公司用蚯蚓已经处理各种粪便3万吨,园林绿化树枝秸秆2万吨,年创收数百万元,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利用其粪便拓展种植养殖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融合。

“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能吃掉它们体重一二十倍的东西,养殖床要保持疏松透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机器松土,不然蚯蚓可能出现死亡。”站在蚯蚓养殖床旁,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养殖床开始有80厘米高,蚯蚓要吃掉一半的高度,“它们几个月走完一生,这里大约有上亿条蚯蚓,每天要吃掉上百吨‘垃圾’”。目前,蚯蚓生产出的蚯蚓粪已用于石榴、蓝莓、葡萄、辣椒等农作物种植。段春英谌堡村种了1.7亩辣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采收,她告诉红星新闻:女孩创业故事,“蚯蚓粪比普通的肥料更好,亩产增加约四分之一,且种出来的辣椒外形、口感更好,批发价要高一些,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七八万元。”

如今,罗景杨不仅把蚯蚓粪卖到了西昌多个乡村的种植户手中,还吸引了凉山以外的农户和企业前来购买。西昌市高草回族乡党委书记陈琪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一家环保企业,蚯蚓粪对于改良土壤土质效果比较明显,减少了土壤板结现象,种出的农产品口感好,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利用蚯蚓进行秸杆处理,有利于环保。”在当地,很多人都称罗景杨“蚯蚓妈妈”或“蚯蚓女孩”。“很多女孩子见到蚯蚓就会起鸡皮疙瘩,你天天与粪便、蚯蚓这些东西打交道,不怕脏不怕累啊?”也有人问过她这样的问题。不过,罗景杨表示:“虽然创业很辛苦,但要踏踏实实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经历的脏累苦都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觉得奋斗的青春最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39.html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的相关文章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临近春节,在酉阳县涂市镇大林村2组,青年农场主佘德江的高山蔬菜基地里,十几位村民正在收割白菜,割菜、去脚叶、装箱、搬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将蔬菜整理包装后,运送到大林村冷链仓储车间进行冷藏,根据市场需求定量发货,产品销往广东、重庆中心城区等地。“昨天广州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电话预定了3吨高山白菜,...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昨天下午,杭州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门口,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一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下了车,匆匆忙忙地往大堂里跑。“不好意思迟到了,司机不认识路。”他满脸歉意地坐了下来,小小的会场里坐满了人,都在等他。他是邵根伙,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疫情之下的90后女性创业者:我已为它写好墓志铭

疫情之下的90后女性创业者:我已为它写好墓志铭

值三八女神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三位90后女性创始人分享了抗“疫”故事。希望她们的能量、态度和生命力可以感染到更多的人。文丨曹玮钰从前开年谈未来,今年开年论谋生。2020年,无数创业者都在默默吞咽着损失,拼尽了全力想要着活下去。在哀鸿遍野的创业圈,有着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年轻、自信而美丽,看似柔弱,却拥...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80后女青年丁淇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头镇三河村的丁淇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赚钱生意,回到家乡卖起了鲜食玉米。经过苦心经营,她创立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并远销省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为实现当地乡村振...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视频直播创业故事,大学毕业“杭漂”四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视频拍摄经验后,他决定返乡创业,成立农业公司。利用“直播+短视频”模式尝试销售家乡的土特农产品。在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增收,他就是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90后”人大代表宋超。一、返乡创业他做起了“带货”主播“这是...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