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4年挣上百万”当事人回应:团队收入,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

2023-03-09创业故事14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一名来自贵州的男子在社交平台晒出大学4年一边念书,一边卖零食、卖二手书创业,最终赚了上百万的经历,引发大量网友关注。3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当事人王明(化名),他介绍,上百万其实是他和同学合作赚的,除了卖书和卖零食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不少比赛,参赛奖金也包含在其中。此外,他表示,这只是个人经历,创业面临的风险很多,他之前也注销了好几家公司,所以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

王明此前在社交平台发文(图源:截图)

从小捡破烂赚零花钱

王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是一名95后,老家在贵州的偏远农村,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一名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时,他的父母觉得要把孩子带到身边督促学习,便将他从老家带到了广东。

每天都要去工厂上班的父母其实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到王明,而且因为出身农村,习惯了节省的生活,父母能给他的零花钱也不多。王明便学着当地的小孩,一闲着就去街上捡饮料瓶、废铁片攒着卖钱。附近有邻居阿姨在家看孩子,接一些小兼职,他也会学着一起做。

“当时还会打听每天这些‘破烂’是什么价格,专门挑价高的时候去卖,攒一次卖二三十块,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一大笔零用钱了。”王明说,他现在都还记得,大家都最喜欢捡到铜,能卖到几块钱一斤。

等王明到了上初中的年纪,父母把他送回老家读寄宿中学,他也只能结束这种边念书边赚零花钱的日子。

“但我感觉后来创业,可能与我小时候就一直模仿身边人赚零花钱的经历也有关。”王明表示。

大学时期多次创业

2014年,王明从贵州考到四川成都上大学,大学给了他更多的自由,除了学好课业,他脑子里还有一个想法:怎么才能赚钱养活自己。大一上学期临近圣诞节时,他和几个同学看到了学校里卖苹果和圣诞帽的商机,便网购批发了一些圣诞帽,在校园里出售。

“其实那时候算不上赚钱,不过在折腾卖圣诞帽的过程里,学校里慢慢有人知道,原来还有人在学校做小生意。”之后,他又开始尝试在宿舍楼里卖零食盒子,在学校支持学生创业的商业街里卖二手书,趁新生开学卖日用品,包下附近的宾馆再租给新生父母住……

大一大二,王明都在“折腾”经商。一下课,他不是在忙着鼓捣零食进货,就是去书店里整理旧书。“我们按斤回收课本,最多的时候店里有成吨的旧课本,有时候要和同学通宵整理,有个暑假,我妈还过来帮我整理过。”王明介绍,他印象很深的是,自己骑着三轮车,晒得黢黑,在校园里奔波。

王明和同学一起整理的旧书(图源:当事人提供)

据四川卫视此前报道,当年王明和同学一起经营的小书店拥有两个店铺和两个仓库,基本可以满足团队同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每到新生选课期间,就是他们书店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4年赚百万”是团队成果

但对王明来说,现在回看,这些经历不过是小打小闹。大三时,他在同学的邀请下,开始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竞赛,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在王明所就读学校的官网,还能查到当时他和同学一起在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获奖经历。

“得奖之后,我们想拉来融资,把获奖的项目落地。我感觉也是从这开始,才算能称得上创业了。”王明介绍,他的大学成绩一般,同学拉他入伙,也是看中了他平时能折腾、能张罗的能力。但包括他在内的几人,没人真正接触过商业项目,第一份企划书,还是花钱找人代写的。为此,几个没毕业的人又专门注册了公司,但最后种种原因,导致项目没有真正落地,他们注册的几家公司也先后注销。不过,王明觉得,自己仍然从中受益匪浅。对此,曾与王明合作过的朋友李想(化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对于王明的这些变化颇有感触。之后,他与王明一起合作比赛项目时,发现王明和其他同学,对于比赛参赛以写企划书等流程,已经十分娴熟了,根本看不出还有花钱找人代写企划书的经历。

最近几天,王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大学4年凭借创业,他赚了上百万。之后,相关词条登上热搜。有网友十分羡慕王明的赚钱能力,也有网友表示,在大学里卖零食和二手书,真的能赚到那么多钱吗?

王明创业时售卖零食的货柜(图源:当事人提供)

对此,王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所说的赚了百万,其实是和团队一起赚了百万。不仅仅包括零食、二手书小买卖的,还有后来的参赛奖金。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王明仍在多家公司任职。其担任法人的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他作为大股东,持股70%。

不过,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6日,王明已经清空此前在社交平台上所发布的创业赚钱内容。

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

作为与王明相识十多年的朋友,两人虽然大学并未在同一所城市就读,但李想也很了解王明“折腾”的经历。

“可能他自己都有点忘记了,刚上大学时,周围同学都忙着学习,在别人眼里,他做的事情很像不务正业,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也确实赚了不少钱,作为同龄人,我觉得他还是很优秀的。”李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他看来,王明想到就敢出手去做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比如2020年初,助农直播非常火,他就突然过来找我一起合作做这个。”李想介绍,两个人都没有做过相关工作,作出决定后就立刻找网红、租场地、找设备。但尝试一段时间后,助农直播的项目没有坚持下去,两个人也没赚到多少钱。对李想而言,项目失败,便翻篇成了过去式。但他没想到,直到现在,王明还会突然找他,总结反思这个项目当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我觉得,创业就是他热爱、感兴趣的领域。”李想说。

不过,王明也表示,虽然他上大学后不断折腾,但其实创业面临的风险很多,他之前也注销了好几家公司。但他出身农村,愿意冒险,所以他的经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尤其是现在,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他还是鼓励年轻人把创业和学业结合,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792.html

““大学4年挣上百万”当事人回应:团队收入,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 的相关文章

“85后”海归学霸回国创业 让激光大灯实现国产化应用

“85后”海归学霸回国创业 让激光大灯实现国产化应用

环保、IT、投资、客座教授、教育顾问...... 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的王钢是80后。声音爽朗、年轻帅气,谈及海外留学后选择回国创业的历程,王钢侃侃而谈,他表示,国内鼓励年轻人创业的氛围让他心动,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关注,让他觉得回国发展更加有活力和动力。在采访中,王钢告诉记者,2001年高中毕业后...

宁陵90后夫妻回乡养羊创业

宁陵90后夫妻回乡养羊创业

10年前,房海传大学毕业返回家乡创业,和妻子赵晓倩一起搞养殖,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如今,在宁陵县逻岗镇和庄一片杨树掩映下,棚舍中养着600多只波尔山羊。“这几间简易房就是我们一家的生活区,生活条件很简陋。这三条狗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日夜守护着羊圈。”32岁的房海传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但讲起了他的创业...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收纳师是物品整理师,是空间规划师,是心灵净化师”。80后收纳师吴波在“数字化时代 寻找灵活就业新36行”全网征集活动启幕会上说。作为近几年逐渐走俏的小众新兴职业,收纳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给家政服务业带来新风尚。“收纳的本质是规划。”16日,吴波告诉记者,收纳不仅是上门做物品的归类摆放,其最重要的...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大学生高密度全流水养鱼,成活率超90%,3个月收益近20万元

90后贫困家庭大学生放弃高薪,返乡创新发展流水桶养殖模式。“我是家乡走出去的人,学成归来后理应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重庆市黔江区的90后小伙杨振,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员,年薪近20万元。今年,杨振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到家乡金洞乡杨家社区,发展高密度全流水养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