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45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加工模式为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机器设备俱全,产品发往山东、河北,经再次加工为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帮助家乡发展也是我肩上的一份责任。”惠民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桑要培娓娓道出他返乡创业的经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桑要培,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2010年,年仅27岁的桑要培到登封市房地产置业公司打工。2013年到禹州市经营小吃店,后又到禹州市东恩驾校当教练。2018年,在禹州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郭涛和桑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建山的动员下,桑要培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说着容易做着难。致富之路千万条,没有经验、没有实力难成功!桑要培想起自己有两家亲戚都在加工生态板芯,就与妻子王燕丽一起到亲戚家,细心观察、虚心请教,亲自现场操作,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了全部技术要领。回家后筹借资金,修建厂房,购置设备,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环评手续,“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刚办厂那会儿,两眼一抹黑。在哪建车间,技术咋解决,销路难不难,这些问题心里都没底。”回忆起建厂初期的艰难过程,王燕丽感慨万千。为了把厂办好,小两口做了具体分工:桑要培负责外购原料、跑销路,王燕丽守在厂里抓生产、把质量,可谓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招收村里的脱贫劳动力和留守妇女进厂打工,采用计件薪酬制度,除车间工人外,其余工人全部实现时间自由,留守妇女可以随时回家做饭、接送孩子、收种庄稼、料理家务,普通工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技术工人每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0余人,全年订单量60000多张,不仅带动本村村民致富,还辐射到周边乡镇,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提高了农民收入,绘就了乡村企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既能在家门口赚到工资,又能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孩子,办事也方便,心里更踏实。”正在搬运木条的几位妇女笑着道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苌庄镇政府和桑庄村两委对桑要培的返乡创业大力支持,不但提供了创业场地,架设了动力线路,硬化了厂院地面,还在政策上给予了有效帮助,并把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确定为“扶贫就业基地”。

致富不忘众乡亲。桑要培和王燕丽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桑要培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防控卡点值守,王燕丽主动到核酸检测现场登记、扫码、维持秩序,看到一线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十分辛苦,就向值班卡点捐款捐物;环境整治当中,两口子为终日奔波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买来铁锨、扫帚、大米、食用油等;秸秆禁烧现场,桑要培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巡视、查看,确保三夏、三秋生产安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桑要培与村干部一起,深入一线,轮流值班,并向村里捐赠雨衣、雨鞋、雨伞等救灾物资,受到领导的好评和村民的称赞。

作为返乡创业的排头兵,桑要培凭借毅力,艰苦创业,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兑现了心底那份承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19.html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的相关文章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大学生创业故事:衡阳市,蒸湘区政府领导到“荣鑫达”公司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2022年10月9日下午,在衡阳市蒸湘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湖南荣鑫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红在电脑上给我们看了一条来自美国的邮件,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您是我们准备支付首期预付款的公司,合同在走流程,我会随时通知您。祝您快乐!...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收纳师是物品整理师,是空间规划师,是心灵净化师”。80后收纳师吴波在“数字化时代 寻找灵活就业新36行”全网征集活动启幕会上说。作为近几年逐渐走俏的小众新兴职业,收纳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给家政服务业带来新风尚。“收纳的本质是规划。”16日,吴波告诉记者,收纳不仅是上门做物品的归类摆放,其最重要的...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淠河岸边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通过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连片开发,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许多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回乡发展,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在外经...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他叫李辉,今年27岁,2008年8月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录取后被分配到陈集镇陈双楼村任大学生村官。李辉任职的陈双楼村,人多地少。虽说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但都是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的方法、品种、技术及经销理念比较老。李辉通过调研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他认为既然种植蔬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