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1

保合镇盖灵庙村四组,有一个占地20亩的清水鱼场,当地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鱼钓鱼。8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鱼场,见到了正在给鱼群投放饲料的鱼场主人刘守耕。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经验科学养殖,将自己的鱼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使自己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刘守耕给鱼投放饲料

返乡创业发展养鱼业

刘守耕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在外漂泊了二十余载。“人到了一定年纪,心里总对家乡有一种眷恋,想要寻求一种归属感。”刘守耕告诉记者,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自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刘守耕起初种植农作物。后来,经过多次勘查和询问,刘守耕决定开办鱼场,发展养鱼业。

“那条河是渠溪河的支流,几乎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所以我们这里水源条件是比较好的。”刘守耕指着自家门前不远处的小河说,就是它给自己开办鱼场创造了先天性的自然条件。

带着满腔热情,刘守耕说干就干,承包了20亩的稻田请来工人开挖成鱼塘。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鱼场正式投入鱼苗,刘守耕将其取名为“丰都县丹洁养鱼场”。

万事开头难,没有养鱼经验的刘守耕在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有一次因为鱼投放量过大,加上天气炎热,导致鱼大面积窒息死亡,差不多捞起来3000多斤鱼,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刘守耕说,最开始真的没有赚到钱,他意识到养鱼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于是,他便虚心向其他养殖老手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加上自己认真钻研摸索,现在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刘守耕除了20亩的清水鱼场,还发展了20余亩的稻田鱼场。因为鱼比较原生态,刘守耕一年能卖出6万多斤,年收入20多万元。

积累经验科学养殖

除了从他人那里学到了一些养鱼的方法和技巧。近两年,刘守耕自己也在养殖过程中摸索研究出了许多经验。提到自己的养鱼经验,刘守耕显得自信了起来。

“首先要从投放鱼苗开始说起,刚进的鱼苗都是用袋子装着的,加的有氧气,运回来之后不能直接一下子就投放到鱼塘里,要先将袋子一起放在鱼塘里,等它们适应了鱼塘的温度过后再从袋子里将其投放到鱼塘里。”刘守耕说。

刘守耕每年会投放两批鱼苗,一月份投放一批小鱼苗,四五月再投放一批稍微大一点的鱼苗。每次投放新鱼苗之前,都要对鱼苗进行消毒,不仅如此,还要提前三四天对鱼塘进行消毒。

“我都是自己种草来喂它们,所以鱼的肉质非常好。”刘守耕对喂鱼的食物有一定的讲究,与此同时,对要投放的食物量也比较讲究。“八月份天气比较热,鱼的食量比较大,所以它们吃多少尽量给它喂多少,但最好是少吃多餐的形式。九月份气温慢慢开始下降,食物的量就要减少。到了十月份又要适当加量,因为鱼群要越冬育肥。”刘守耕说。

记者发现,在刘守耕家中有一些鱼药,诸如水产多维、大蒜素、拜特肝胆宁、拜特克菌星之类的。刘守耕告诉记者,这些药具有保肝、增加食欲、防止肠炎、防止细菌等功效,为了鱼的健康成长,每个月至少喂一次。“特别是八月份,至关重要,气温高,鱼特别容易生病。如果八月份没做好相关措施控制不住,对后期的生长有影响。”刘守耕强调说。

此外,刘守耕向记者介绍,养鱼必不可少地需要增氧器。一般在十月份要注意出现鱼塘缺氧的情况,因为气温下降了,加上饲料加量,池塘里水的浓度增加,就容易造成鱼塘缺氧。缺氧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在凌晨2-4点,所以那段时间必须要特别注意,不然等到天亮就来不及了,防止缺氧的措施主要就是安装增氧器。

那么该怎样来判断鱼群是否缺氧呢?“夜晚12点过后,如果打开比较亮的灯照个几分钟后关掉,鱼塘里出现‘轰’的一声,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了缺氧现象。”刘守耕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79.html

“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的相关文章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榛子乡育林村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社员重点种植有机包菜。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邹磊 摄)包菜又叫甘蓝,口感清脆,味道甘甜,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市场需求量大。在种植上,包菜适...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人山人海,挥汗如雨,虾壳成堆。前些年万人龙虾宴那场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热火。”在江苏盱眙县做了30多年小龙虾餐饮的於孝成说,受疫情因素影响,昔日的“大场面”当下难得一见了。从养殖到餐桌,盱眙的龙虾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不仅是当地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也是让全县1/4人口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品,别看他只是一盆小小的种植杯,里面还有很多‘大学问’呢!”来自济阳区创业小伙骆科学表示。骆科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擅长的芯片研发工作,后来,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发现乡邻们还在因为种植技术等因素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犯难而感到无奈,尽管在外面打拼多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