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郑建伟:盲人海归硕士的返乡创业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5

残疾人创业故事:“盲人就注定终身做按摩师?不!”32岁的重庆盲人青年郑建伟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热爱教育的他,在家乡办起了英语培训班。尽管这个盲人青年曾屡屡取得“不可思议”的成绩,此次创业依然是他最大的人生冒险——他面对的是看不见的世界和未来,他甚至不能上街发放传单,也不知道渴望学习地道英语的孩子在哪里。

几个月下来,他的创业道路显得格外艰辛。但梦想没有坍塌,他渴望打破盲人的人生天花板。

此前,他的梦想已经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虽然眼前一片黑暗,但他通过电脑“看”到这个纷繁的世界,更用双手“摸”出6.5分的雅思成绩,最终“走”进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而今,他选择勇敢地闯向未来。

梦想也曾让他走上人生的巅峰时刻:去年5月16日,他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现在,他和家人期待着,梦想能推动他创业,去改变更多的事情。

郑建伟在卧室的办公桌上用手“阅读盲文”课本。

这个“让盲人靠知识而不是手指去维持生计”的梦想,源于他的孩提时代。

1983年,郑建伟在重庆市黔江区出生,幼时的他近乎全盲。“田字格中的毛笔字,都无法看清笔画,只能隐约看见格子。”

借助这微弱的视力,他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感知能力,甚至学会了骑自行车。7岁时,郑建伟被父母送往重庆盲校求学,开始了离开家乡、独自生活的日子。

盲校与普通小学有很大差异:和他一起进入一年级的10多名学生中,只有他一个适龄的孩子,只有两人小于10岁。

盲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让孩子学一门技能,以后能够谋生。在小学和初中,郑建伟先后学习过五行、解剖和普通针灸、推拿、中西医基础理论。而文化知识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学校和学生都不太重视”。

“那时很多人说,一定要学好按摩,以后才有饭吃,要不就只能去算命。但是,我不信这一套。”郑建伟说。

郑建伟初中毕业时,正逢青岛盲校成立全国第一个盲人普通高中部,他立即报了名,“要知道,那时候能上高中,对我来说,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在青岛盲校,学制、课程、教材与普通高中基本一致,没有按摩课程,老师使用盲文教孩子学习。

2001年,“更爱读书”的郑建伟通过“单招单考”成功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他在大学学的是针灸推拿。2006年,大学毕业的郑建伟进入黔江中医院,当了一名针灸科医生,每月能挣两三千元。

但郑建伟并不快乐,他无法割舍自己的梦想。他喜欢读书:“谁说盲人就一定要靠按摩为生?能不能靠脑袋而不是手指维持生计?”

他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可是国内没有招收盲人的研究生学校和专业。这意味着,如果坚持深造,只能出国。

2008年,郑建伟决定报考雅思,出国留学。2009年10月,他正式辞职了。

即便对健全人而言,从头开始学习英语,参加雅思考试,也不是一件易事,而对英语几乎是一张白纸、完全失明的26岁青年郑建伟来说,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家人、朋友都不太赞同我辞职,担心我的生计问题,毕竟在医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安稳熬到退休。”他回忆说,“去留学,父母更是不放心,家里特意为此事讨论了好几次。但最后一致认为,父母不可能照顾我一辈子,还是要靠自己独立解决。”?

郑建伟自己也经历了挣扎,但他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彷徨,全身心备考。

郑建伟从网上找到《新概念英语》的电子版,一步步从基础学起。26个英文字母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读懂一个单词,都要把字母“摸出来”,再在心里拼一遍。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郑建伟先后3次走进雅思考场。这位西南地区首位雅思盲人考生考出了6.5分的成绩(满分为9分),这意味着他能“较有效地运用英语”。

考试期间,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单独为他开了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考场。原本10多页的考卷被翻译成近百页的盲文考卷。健全考生几十分钟就能完成的阅读题,郑建伟要摸上几个小时。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考试,从早上9点一直考到晚上9点,考了12个小时。

后来,他被埃塞克斯大学对外英语教学专业录取,攻读硕士,成为这所英国一流院校的一位盲人学生。

在英国读书期间,教学实践是郑建伟面临的最大挑战。很多同学有过英语教学的经验,郑建伟却没有。“起初我有一些抓狂。”他回忆说。

“老师对我说,不要试图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完美,以此来掩饰自己身体上的不便。不方便就不方便。”他说,这种提示让自己豁然开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人生的成长,“放开你自己,不要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

“留学的最大收获,是验证了一个假设:让残疾人士和健全人在同一环境接受融合教育,这种经历非常重要。”他说,人是需要认同的,需要融入某一集体,如果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被隔离在社会生活之外,那么,心理上始终会有影响。

盲人的学习效率较低,郑建伟不得不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但他也积极地开展社交,“和同学朋友聊天,甚至去酒吧喝上一杯”。

在校期间,他完成了8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还完成了1.5万字的毕业论文,研究如何提升视障国际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间,他入选2013年“感动重庆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即便是健全人,也未必能有你那清晰的方向。自幼在暗夜中摸索,想寻觅一条光明通道。不祈求神助,全凭心血付出,去点燃心中的灯,照亮失明的世界——胸怀梦想天地宽。

去年9月,毕业论文通过后,他去伦敦和北京游历,萌生了返乡创业搞英语培训的念头。

11月,他回到重庆老家。依靠最原始的熟人介绍的方法招生,当月月底,他招到了第一个学生,在他的辅导下,学生的期末考试提升了20多分。“可以说是初见成效,给了我很大鼓舞。”

他的学生队伍也随之壮大。虽然招收的学生不算多,但所得收入基本能维持生活。

对这个盲人硕士来说,创业的道路比其他人来得更为坎坷。“确实困难很多,比如,怎么才能找到学生。”他苦恼于自己不能去发放传单,缺乏有效的宣传,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身体的不便还是给了我很多制约,交往的圈子也不够大,招生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对于未来,他有着焦虑,“这拨培训的孩子走了,谁来续?”此外,他也受到资金、场地等问题的掣肘。

但生活的历练让他习惯于面对挑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慢慢来。”郑建伟仍充满信心,“首先是我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次,我致力于提升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这正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最后,我可能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耐心。”

他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我热爱教育,希望能开一所可以让任何人入学的学校——学生不受身体障碍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78.html

“郑建伟:盲人海归硕士的返乡创业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暖心”小伙创业开花店,赢得客户心

90后“暖心”小伙创业开花店,赢得客户心

在不起眼的街角开一家文艺而小资的花店,似乎是每个女孩心中的梦想。但是,开花店却不是女性的专利。在嘉定,有一家名为“无有之花”的花店,店主正是一位“90后”男生。花店于2014年成立,2年多的时间里多次与知名化妆品牌雪肌精、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和上海浪琴杯环球马术冠军赛合作,迅速成长为业内的一颗新星。...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半月谈记者 李亚楠 张思洁 张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位于秦岭深处,属原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进位于县城的特产馆,琳琅满目的木耳、芝麻、核桃产品一旁,山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喻琰正在向客户介绍自家公司的产品——手工空心挂面。她一身白衬衣、牛仔裤、运动鞋的打扮,简单干练。如今的她,是山阳这个小县城里的创业...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2021年5月,山东曹县因为偶然的机缘爆红网络。“走红,是给有准备的城市”,对于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14年10月,我跟老公回老家时接触到了曹县电商业,便跃跃欲试,不久后,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开张当晚,我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件学士服。为此,我们常要守在服装加工厂门口抢货,辛苦归...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10年前,上海少见本地产的火龙果。这个吃口酥软、爆汁清甜的水果,主要产地在热带地区,并不适合上海种植。10年后,在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1080亩的庄园里,每年火龙果的产量达到了500吨。上海人的水果篮里,也有了火红的本地火龙果。而由火龙果发酵制成的酵素,也已批量上市。陈红霞是一名普通的安徽姑娘,因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