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3

近日,一则“博士天团”小城兴业的故事在社交媒体热传。7年前,一群高学历人才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河南巩义胡坡村创建企业研制新材料,而今,他们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

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这样的选择其实在情理之中。这里头,既有乡土情怀使然,更有当地产业基础打底。要知道,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是当地主导产业,和“博士天团”的研究方向非常对口,“很容易就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场地以及很多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加之当地政府管家式的服务,都让创业之路平顺了不少。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兴产成为新潮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他们有的基于当地养殖业基础,建成现代化养殖场促进了产业升级;有的依托电商下沉东风筹建电商直播园区,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添砖加瓦;还有的钻研地方传统古法技艺,成了小有名气的非遗传承人……从一系列火热实践不难看出,今天的乡村产业愈发多元、面貌焕然一新,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如果说当初年轻人外出求学、打拼是为了更好发展,而今回流扎根很大程度也是基于发展机遇的“用脚投票”。

吸引人才扎根是第一步,结出硕果离不开产业扶持的真招实招。让干事创业的种子更好生长,一方面要完善不同层面的补贴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帮补创业前期投入,同时完善服务保障,为返乡人才提供项目申报、融资对接、技术护航等全链条服务。另一方面要健全产业链条,以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助力创新,让大家都能办出特色、创出水平。充分用好政策“工具箱”,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找到发展舞台,方能引得来、留得住一个个“金凤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期待彼此成就的创业故事越来越多,期待更多有知识、有闯劲、懂技术的年轻一代投身乡村振兴沃土。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作者:高源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05.html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吗?走,今天带大家到计家沟村见识见识!”“潘家岩的樱桃红了,快来一起摘樱桃吧!”“从沧浪海旅游港乘船,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百喜岛,家门口也可以看海啦!”五一小长假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因为刷到这些短视频,纷纷慕名来到丹江口市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景区游玩打卡、摘果赏景,与家人一...

女性创业者究竟如何大展身手?

女性创业者究竟如何大展身手?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可能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均等地拥抱它们。尽管全球女性企业家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创业领域的女性仍会普遍面临资金、后勤和行业知识储备等资源瓶颈。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有45%的经济体存在着限制女性就业的法律。那么,支持女性创业的经济体为何会显得与众不同?女性创业者究竟在哪里...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民企业家刘银莲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一个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致力于乌骨鸡的规模养殖,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农民工创业的传奇故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刘银莲脸上既充满了快乐,也写满了创业的艰辛;2013年的9月,一直在县城开办超市的刘银莲,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随着县城的各大超...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残疾人创业故事:李能龙,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人,现任象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扶贫好村官”“德宏好人”等荣誉称号。养猪创业促脱贫今年39岁的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以微薄收入拉扯5个孩子长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