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五得利面粉厂创始人丹志民:白手起家创业 现如今身价48亿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

他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为己任,创办五得利面粉厂,从一个十几人的小作坊,到如今拥有数十个分厂的大企业,以一己之力改变行业现状,带领中国成为制粉强国。

那么他究竟是谁?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本期创业者故事网带你走进“中国粉王”的丹志民创业故事里。

白手起家,全靠压价

丹志民于1968年出生在大名县的一个农村里,家里勉强能吃饱饭,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丹志民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打拼了。

创业之前他在一家机械厂里工作,工资也算比较高的,除去开支每个月还能存一笔钱。这一干就是好几年,他也从基层干到了组长,薪资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

就当大家以为他会为工厂奋斗终生的时候,他却决定换个奋斗目标,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国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而也有一批人通过创业一夜暴富,这时丹志民也按奈不住了。和家人商量一番后,以家庭联产承包方式开办了一家面粉厂,取名为五得利。

至于为什么开办面粉厂,丹志民也作出了解释,大名县盛产小麦,但整个大名县都没有一家像样的面粉厂,许多农民想将小麦磨成粉或面,都得走十几里山路去隔壁县城。

丹志民也正是瞅准这一商机,创办了五得利面粉厂。然而万事开头难,起初加工好的面粉根本就没有人买,货物的累计,卖不出去,令工厂运转不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丹志民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用面粉换取粮食,这样一来,不仅将面粉出售出去,换来了原料,而且还从中赚取了一笔加工费。

可要从36家面粉厂脱颖而出,这点办法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丹志民决定从“实惠”和“质量”上着手,他知道食物最重要是安全,让人们买的实惠,吃的放心,要是能做到这两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借助改革开放这股春风,丹志民明白生产的重要性,于是将赚取的金钱都投资在面粉厂的生产技术上。技术方面的提升,使面粉生产的速度加快,从而加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效应。

靠着这些,五得利面粉厂不仅从大名县脱颖而出,更是进军整个华北,向全国范围发展。

最终,在全国开办了19家分厂,年营收入为300亿元,而这也让丹志民成为身价48亿的大名县富豪。

要做就做全国最大

丹志民只说了十二个字:严把质量、做好服务、扩大规模。在他的心里,食品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服务,只要做到这两点客户就不会少。

至于为什么要扩大规模,则是因为他想引进新型机器,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提高市场影响力。

产品质优价廉、服务又周到、出货速度还快,这样的厂家谁不喜欢,短短一年时间,五得利面粉厂就从36个面粉厂里脱颖而出,妥妥的一只行业标杆。

1991年,五得利发展遇到了瓶颈,想要进一步,就必须将面粉卖出大名县。丹志民决定将多余的面粉拉到邯郸去卖。

这也是五得利品牌进入外地市场的第一战,决不能失败。丹志民亲自背着面粉到粮店推销,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想和他合作。

毕竟他是一个外地人,是丹志民作出巨大让步还再三保证之后,才给了他一个合作的机会。结果显而易见,凭借质优价廉以及周到的服务,五得利很快就席卷了整个邯郸市场。

无数商家和企业都找上丹志民寻求合作。1992年,丹志民乘热打铁,一举打开石家庄、天津等市场,有了先前的经验,这一次就容易许多。

当时北京市场可是一块香饽饽,只要能进入就能大赚一笔,丹志民自然也想分一杯羹。1993年,丹志民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带领五得利面粉正式进军北京。

可北京当时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根本无法容纳五得利,要不是做了调查,这一次还真翻车了,有惊无险,五得利顺利进入北京市场。

1999年,五得利面粉厂已经颇具规模,丹志民顺势成立五得利面粉集团,还将未来发展重点定在了全国市场上面,他说:要做就做中国最大!

丹志民再一次提出扩大规模同时,要注意产品质量与安全,他还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全封闭无尘生产,工厂也进入了半自动化模式,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都蹭蹭往上长。

到了2003年,五得利在河北建两家、山东建三家面粉厂,每天产量突破4000吨,成为当时中国面粉加工行业产量第一。

丹志民说五得利面粉厂面粉种类多达140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真有140种吗?

面粉一哥

140种真不是丹志民吹牛,据知名财经报道称五得利面粉厂面粉种类早已突破140种,也就是说丹志民还谦虚了。

原来,丹志民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还在带领团队研发新产品,其中民用粉系列就有五得利超精粉、富强粉、特精粉等数十种。

其次还有特精粉等品种。早在2010年就有人统计出种类已达140种,在此期间,五得利依旧还在不断创新,140种面粉也已是过去式。

如今,丹志民也做出一个重大的抉择,将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程序化,每个环节都设立严格的质控程序,七层楼的车间只需要3个人就能管控,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目前,五得利面粉厂已从当初十几个人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19个分厂,每日加工小麦45000吨的“世界面业一哥”。

很多人多五得利这个名字很感兴趣,问丹志民其中的缘由,丹志民也做出了回答,他说:五得利的五,指的是客户、工厂、农户、员工以及国家。

客户愿意买,农户愿意卖,国家愿意支持,员工愿意干,这四个愿意加上工厂就形成了五方得利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叫五得利的原因。

而目前五得利集团也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不断前行,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多少年,只要五得利一天不倒,五方得利的理念就会一直不变。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五得利面粉厂稳站国内面粉行业的首座,被人们视为面粉界的“龙头”,面粉的产量不仅稳居第一,就连面粉的种类也是行内的翘楚,达到140多种,其中民用粉系就占据了半壁江山。2018年,五得利品牌价值达到54.13亿,成功拿下中国农业榜榜首。2021年,五得利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市场覆盖率更是高达97%,成为中国最大的面粉厂。

而且丹志民已经开始着手于将面粉生意发展到全球,光2021年入账就超过300亿。而作为他背后的男人,丹志民功不可没。丹志民表示,要带领五得利面粉厂走向世界,向着“全球式”发展,让外国友人尝到中国制造的面粉。

抛去企业的光环,丹志民个人还有河北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粮食行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一路艰辛,一路歌,所有的称号丹志民都实至名归。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65.html

“五得利面粉厂创始人丹志民:白手起家创业 现如今身价48亿” 的相关文章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

女性创业者想要成功 离不开这七把创业“武器”

女性创业者想要成功 离不开这七把创业“武器”

如今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理念都有了全新的概念,这就让很多过去死板的事情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现在的创业者已经不再只有男性了,并且已经有很多女性创业者都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作为女性创业者来说,想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具备这七个创业武器。一、做出明确的事业规划作为女性创...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张新从小就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现在的他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好光景,也带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张新儿时的伙伴贺志龙说。1990年12月,张新出生在吴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养羊、开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建农庄,张新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但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在为贫困户献爱...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