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18

盛夏的向阳湖畔满目葱翠,荷叶飘香。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更是一派鱼虾肥美的丰收景象。

7月18日,记者来到对虾养殖基地时,只见60余口鱼塘整齐镶嵌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杨巍正在指导工人补放虾苗。杨巍说,头天晚上,这里刚刚卖出3000余斤对虾。从6月底到7月中旬,基地已卖出对虾近5万斤。

初次创业即成功

30岁的杨巍是河南信阳人,来到向阳湖创业之前,他曾在黄冈的养虾基地打过工,也曾去华中农业大学跟随教授学习,加上曾在老家有过养殖实践,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虾专家。2015年年初,经反复考察,杨巍被向阳湖优良的水质、连片的鱼塘深深吸引,以每亩500元的租金,在斩关村租下400亩鱼塘,开始了异乡创业之路。

第一年,基地养出的18万斤对虾销售一空,当年即收回全部成本。2016年,受水灾影响,基地亏损严重,但杨巍并未气馁。今年,他将承包面积扩大到600亩。“今年基地未受灾,对虾长势良好,预计可产虾40万斤。同时,今年对虾的行情也很好,我们的出货价格稳定在每斤28元。”杨巍说。

成功背后是付出

丰厚的回报背后是杨巍辛劳的付出。“养虾,一要保证池底干净;二是要培植好水藻,为虾供氧;三是虾苗要进行淡化。”聊起养虾经验,他更是如数家珍。

在杨巍的养殖基地,12口标准养殖淡化池一字排开。原来,虾苗是从海南运过来的,必须经过淡化处理,才能在淡水中存活。为了保证对虾的生存环境,杨巍每天上、下午都要检测水的PH值,一旦超出标准,就要及时调整。

对虾除了对水质的要求苛刻,对水温也有要求。“低于8℃,对虾难以存活,低于18℃不摄食,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6℃以上。”杨巍说,为了确保对虾尽早上市,他组织劳力在每口鱼塘的一角搭起了大棚,罩上保温膜。3月底,虾苗运回基地后,咸宁的气温还较低,虾苗被投放到大棚内暂养,待外围水温高于22℃后,再放到棚外养殖。

“对虾虽然娇贵,但只要掌握了技术,也挺好养的。就拿查看进食情况来说,只要看到观测区的饵料吃完了,说明整个塘的饵料也就吃完了……”说起养虾的窍门,杨巍头头是道。

对虾市场前景广阔

一年40万斤的产量,杨巍根本不愁销路,信心何在?原来,杨巍的对虾品质好,第一年就打开了市场——除了供应咸宁本地市场,还销往武汉、南京、南阳等地。今年,武汉、黄石两地经销商早早就与杨巍签好了供货协议。

“从基地到咸宁室内的大型商超,或者到武汉、黄石等地,运程都在两小时以内,对虾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杨巍介绍,这一优势是沿海虾无法媲美的。正因为如此,可以大大保证对虾的鲜美度。

“我们的对虾从6月26日开卖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第一批卖完后,20多天第二批又可以上市,预计基地的对虾可以持续供应到11月中下旬。”杨巍的合伙人顾法宏告诉记者。

除了自己致富,杨巍还带动汀泗、向阳湖等周边的村民发展规模养殖,大家抱团闯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4.html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的相关文章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创业,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背后的心酸和艰辛,只有自己深知其味,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更是一种磨砺。何俊华,今年43岁,阆中文成镇人,在外打工20年,于2011年回乡创业,创办了畜牧养殖场,依靠养殖小尾寒羊,走上了致富之路。阆中人社局介绍,经过5年时间打拼,现在何俊华所经营的羊业专业合作社,集种羊培育、...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梨城“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回乡创业

梨城“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回乡创业

生于梨城,求学西安,留洋英国,供职北京,因思乡心切,今年年初,库尔勒市“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兜兜转转又回到梨城,放弃大都市月薪数万元的工作,婉拒国内几所高校的职位,选择回家乡教英语创业来“致青春”。质疑、不解、支持……当周围人用各色眼光打量这位年轻的姑娘时,惠菲毫不理会,埋头将自己的创业之路走得笃...

8名大学生用微信卖水果 3个月营业额达45万

8名大学生用微信卖水果 3个月营业额达45万

8位大学生,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走到了一起,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勇敢地“杀”入当下最时髦也最火爆的市场——移动互联网O2O。目前,他们开发的“移动互联网+门店”微信平台——“大象果园”,已经让不少本地市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而且项目运营三个月以来,总销售额达45万元,带动四十余名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如今...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