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2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至3月,江油省外务工人员回流441人,创办企业140家,吸纳就业689人,实现产值6.16亿元;截至4月,共有12名返乡创业者享受创业担保贷款130万元。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生态养牛场

政策支持解决创业难题

受江油市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的鼓舞,在外打拼奋斗多年的薛钊刚回到江油,在武都镇永放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渔之润生态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启了江油市“工厂化”养鱼新模式。

虽然渔场只有25亩的面积,但是因为使用了鱼菜共生,绿色循环的养殖方式,这里一年能够出鱼500吨以上,实现产值超过1500万元。

江油市渔之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薛钊刚说:“我是江油本地人,回到家乡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感觉心里要踏实一点,市、镇、村都对我们整个项目也很支持。”

受江油返乡创业政策利好影响,薛钊刚打算在江油生态渔产业上面大做文章。据介绍,渔之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是,近期带动本土农户发展200个养殖示范基地,年产优质生态鱼两百万斤以上。

看着90多亩挂果的黄桃,返乡创业的新安镇农业公园千山农场主赵永放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

新安镇农业公园千山农场主赵永放说:“目前一亩田将近3000到4000斤的产量,亩产值15000到20000元,今年大概毛利在50至60万的样子,比打工强多了。”

谈到千山农场的发展,赵永放对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表示由衷的感谢。

赵永放说:“我们刚创业时,在社保局申请了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还有8000元的创业补贴,对我们帮助很大。”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江油全市16个部门联合推出36项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从财政支持、创业扶持、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措施和办法;同时狠抓政策扩面,将原来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到全市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为其成功创业提供政策扶持。

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夏远航介绍:“在多项创业扶持政策中,我们重点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落实到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上。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的落地落实,江油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投入担保基金800万元设立创业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信用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

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厚植出江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开始回流,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创业。

眼下正是春见桔橙成熟季,方水镇八一村春旺农场的春见桔橙挂满枝头。农场创始人王永春正在忙着给网订客户采摘果实。

江油市春旺农场创始人王永春介绍:“我返乡回来后,做农业不是很懂技术,干了两三年后资金出现了短缺的问题,人社局给我们解决了无息贷款30多万,解决了我们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搭建平台降低创业成本

针对初始创业者面临的创业场地瓶颈,江油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创业园区等,着力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整合建成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聚集了创业要素,降低了创业成本。

江油市新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中“果语花溪”农业公园

江油市农民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勇介绍:“目前,江油已建成江油市科技孵化园、江油工业园区、江油市新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市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市创客空间、大堰镇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8个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全面承载农民工返乡创业。6个创业园现已累计入驻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各类企业385家,吸纳就业上万人。”

刚刚挂牌成立的江油市青莲镇双石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农产品直播带货,每周会开展一次农技培训,农民群众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诸如取钱,取快递,了解社保政策,找工作和购买农资产品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真正实现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综合服站站长赵林说:我们希望通过营造好的生活、生产、农业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村里走出去的农民工,有机会的时候回乡发展、创业、就业。”

强化服务提高创业能力

为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江油大力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和指导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行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依托现有创业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和定向、定单、品牌培训,并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创业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目前,江油已初步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库、专家咨询服务、申贷绿色通道、后续跟踪服务”五位一体的全程创业服务模式。

江油市攀长钢技工学校负责人:“我们不仅开展SYB培训,还根据江油实际增设了创业优惠政策、劳动合同法、金融知识等自编课程。”

江油市通过完善13个片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员配置、建立全市创业项目库、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开展创业明星创业能手争创活动、举办现场招聘会等方式,提高其创业水平、激发其创业热情。贴心的创业服务和暖心的关爱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44.html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的相关文章

李东:创业养蚯蚓 带富乡里人

李东:创业养蚯蚓 带富乡里人

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金田农业园区,内蒙古奥远君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地占地70亩。15栋白色大棚整齐列队,遮阳网下60垄蚯蚓养殖床一条条排开。旁边是肥料发酵棚和有机肥加工储备棚,大棚旁边种着各种蔬菜,因为施用蚯蚓粪有机肥,长得油绿油绿。7月末,炎炎烈日下,养殖场里没有臭气,只有热烘烘的发酵味...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人山人海,挥汗如雨,虾壳成堆。前些年万人龙虾宴那场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热火。”在江苏盱眙县做了30多年小龙虾餐饮的於孝成说,受疫情因素影响,昔日的“大场面”当下难得一见了。从养殖到餐桌,盱眙的龙虾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不仅是当地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也是让全县1/4人口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残疾人创业故事:李能龙,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人,现任象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扶贫好村官”“德宏好人”等荣誉称号。养猪创业促脱贫今年39岁的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以微薄收入拉扯5个孩子长大。17...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