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个百香果农有惊无险的创业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4

创业故事,“真倒霉,这年要亏大发了。还有三四十万株卖不出去,再过半个月就过了栽种节气了。”去年3月初,记者初次见到钟海扬时,他面对着一大棚子滞销的百香果苗垂头丧气地说。

钟海扬是闽西长汀县南山镇的一位百香果农,官坊农场得心生物科技百香果育苗基地负责人。了解他的人知道,近几年,在他发展百香果育苗产业的创业经历中,命运就像在跟他开玩笑,让他的发展连续“坐过山车”。

2017年,为丰富农场经营品种,他从单纯种植转向育苗。但因缺乏技术,当年从别处引进的果苗成活率仅10%。2018年,搭上政府引导科技下乡的便车,他在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指导下开始自己育苗。在专家指导下种苗成活率有了起色,达到40%左右,他似乎看到一线曙光。

到了2019年,钟海扬成立了自己的育苗基地和育苗实验室。通过与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合作育苗,当年他试验种植的百香果种苗成活率超过98%。近几年,市场上百香果苗需求量大增,这让他觉得看到了育苗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钟海扬在他的生物育苗基地大棚中查看百香果苗长势。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但应了那句话,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年4月,钟海扬筹款400多万元建设育苗大棚,准备大干一场。但育苗大棚刚筹建就遇到3个月的连阴雨,险些使他错过当年育苗周期。最后苗总算如期育出来了,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出现了开头销售遇冷的一幕。

今年记者再次见到钟海扬,他说,好在结果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去年随着疫情好转最后苗都卖完了。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的果苗,因成活率高、挂果多且品质好,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又增加了。”钟海扬说。

寒冬里,生物燃料供暖的育苗大棚温度适中,果苗青翠欲滴。今年,钟海扬增加投入新建一个育苗大棚,育苗数量增加了20万株。目前他的果苗除省内订货,还收到广东、海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订单。

他还告诉记者,去年基地培育的“蜜语”和“紫妍”两个百香果品种,试种中获得省内外大型蔬果销售平台青睐,有望成为赢得市场的“拳头”产品。

“农业科技挽救了我的育苗产业梦。”钟海扬说,如今他正通过技术人才培育、成立销售公司等,力求提供百香果种植技术、生产资料和产品收购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谈到今后发展,钟海扬说,做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希望农业专家给予他更多支持。他会不断开拓业务并加强与种植户联系,提供优质服务,带领更多农户种果致富。(记者秦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48.html

“一个百香果农有惊无险的创业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创业故事: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些有志青年怀揣青春梦想,在家乡带头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80后青年张顺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几年他靠发展蛋鸡产业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广,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奔向好“钱”程。在岑巩县凯本镇芭蕉冲保览组,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俨如世外桃源。在这个寨子里,最显眼的就是张顺江的蛋鸡养殖...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这位90后创业者,她是悦己整理的创始人白悦诗。在自我精进的过程中,她积极学习日本“断舍离”的官方课程和国内职业整理师课程。她所带领的团队,不到2年时间,就迅速累积了1500+小时的上门服务经验。她利用业余时间所运营的视频号,位列同品类的TOP10!悦诗曾多次被大连本地的官方媒体、大企业邀请作为分享嘉...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各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带动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荆州市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的小伙子蒋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15年创业路,曾遭遇7年山穷水复的绝境,又因为一个金点子,柳暗花明、走向成功。85后乡村创业代表,荆州市荆州区小有名气的养羊达人,带动周边1...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种地到底多辛苦,我国的唐朝诗人李绅早已一语道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在福建厦门的康英德却不怕吃苦,他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农业的种子。留学归国后,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种菜,靠着一粒粒的蔬菜种子,带领家乡村民实现致富增收,年产值近1.17亿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种菜呢?讲述三农致富...

谭俊:越风雨越坚强,小小多肉实现创业大梦想

谭俊:越风雨越坚强,小小多肉实现创业大梦想

种植业创业故事:扔在土里就能蓬勃生长的多肉,谭俊感觉自己像极了它,虽然折翼,但在田野里,生命只因扎根而成长。5月13日,年轻的谭俊受邀参加长沙市残联举行的“就认这个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微宣讲活动,演讲中,他动情地说:“靠着自己的勤劳与诚实,打造一片多肉王国,折翼的雏鹰并没有断掉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