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放弃高薪工作 榆中创业两青年成功养虾填补空白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4

两名80后青年立志为家乡造福,放弃原单位高薪,潜心于养殖白对虾,并终获成功,也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这是记者8月18日在榆中县青城镇采访获悉的。

长在黄河边,两发小大学生弃高薪改行

8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村黄河边,这里分布着多个养鱼的池塘。记者看到两个年轻人正在忙碌着,黝黑的皮肤、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曾是两个拿着高薪的80后大学生。在4台大型增氧机的轰鸣中,密密麻麻的对虾在池塘里游弋着,而用地笼捕获上来的白对虾在水盆里蹿上蹿下。

今年29岁的陶文清和30岁的曾桐堂是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后来分别考进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大庆石油学院钻探专业学习。2010年毕业后分别至长庆油田和省建投四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摔打,已分别成为单位青年骨干,年薪均超过了10万元。

陶文清正在打捞白对虾

但单一的工作令两个年轻人慢慢有了乏味感,并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们都是吃黄河水长大的,能否在水上做点文章,南方很多人靠养殖发家致富,我们能否也试试,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曾桐堂最先有了这个念头,却遭到妻子和父母的强烈反对。于是他想起了好哥们陶文清,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顶着压力,曾桐堂首先自费前往辽宁盘锦、山东东营、内蒙古包头、海南海口等地考察、学习养殖南美白对虾等热带水产品种。

自筹20万,在黄河岸边养虾成功

在掌握养殖技术后,2015年,两人辞去了别人都羡慕的高薪工作,自筹资金20万元,来到河对面的青城镇东滩村,以入股形式承包了2个10亩大的鱼塘,清理了池塘底,并从外地运来4台大型增氧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今年6月9日,120万尾南美白对虾种苗从海口空运而来,看着肉眼难辨清、每个仅8毫米大小的种苗进入水中,两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口。“从海水变为淡水,虾苗落地最初的10天是最重要的,我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池塘边,每天下午都要检测PH值、亚硝酸含量、氨氮含量,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遇上暴雨、冰雹天气,我们更是紧张得夜夜睡不着觉。”曾桐堂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作,第一批南美白对虾终于养大了,成活率达到50%,平均体长10-15厘米。已“嗅”到商机的水产商已抢先将两个池塘的五六十万尾白对虾全部订购。

创业成功,南美白对虾落户榆中

最早指导他们进行养殖的甘肃省水产养殖科技中心主任开守仓高兴地说,此前我省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尝试养殖白对虾,但都没有成功,要么成活率低,要么产量少。像这两个大学生养殖的白对虾,不论是成活率还是单产量都是很高的,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也有效利用了当地的盐碱地,开辟了我省养殖新模式。

陶文清介绍说,南美白对虾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出肉率达60%,此前只能从外地空运来,而且多是死虾,本地培养成功白对虾,将积极供应附近的兰州、白银市场,让更多群众品尝上鲜美的活虾。

东滩村村长李奋忠告诉记者:“近年村民养殖遇到瓶颈,养鱼利润也小,两个大学生养殖白对虾成功,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解决就业,并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村上将支持年轻人扩大生产。”

“根据青城的气温,这种白对虾一年能产两季,今年初次养殖成功,除去各种成本,利润有十多万元,我们明年将增加养殖螃蟹等品种,同时将产品正规包装打造,拉长产业链,形成产销一条龙,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陶文清信心满满地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09.html

“放弃高薪工作 榆中创业两青年成功养虾填补空白” 的相关文章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女大学生刘玉红创业跨境电商逆势飞扬

大学生创业故事:衡阳市,蒸湘区政府领导到“荣鑫达”公司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2022年10月9日下午,在衡阳市蒸湘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湖南荣鑫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红在电脑上给我们看了一条来自美国的邮件,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您是我们准备支付首期预付款的公司,合同在走流程,我会随时通知您。祝您快乐!...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养殖业创业故事: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1、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走进开封市祥符区半坡店乡易洋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新西兰万只肉羊育肥基地,一个个养殖大棚映入眼帘,几千只羊儿“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羊舍内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利奴、萨福克、乌珠穆沁等高端品质羊精壮灵巧,在追逐撒欢,刘洋正在为它们拌料、喂料,忙得不亦乐乎。两年前,还穿着笔挺的西服和锃亮的皮鞋,领着国外百...

刘伯敏:从学生老板到“苏青”合伙人

刘伯敏:从学生老板到“苏青”合伙人

青年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这十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高潮,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他们敢想敢干爱追梦。十年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无数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被激活,校园里走出一批“学生老板”,刘伯敏就是其中一位。“你创业面临租场地,那我们就可以免费提...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创业故事: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10月的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一角,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这一块都是去年流转的土地,受长期干旱影响,收成不如预期。”指着眼前蜿蜒的田坎,宁芬芳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2020年,宁芬芳辞去张家界市慈...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