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村子里的年轻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4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胡杨: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

胡杨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跟东北的很多乡村一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往了城市生活。用胡杨自己的话就是:“去城镇上走一圈,连80后都很少看到,大家读完大学就走了。”

可是胡杨却留了下来。

2019年毕业后,胡杨就回到了家乡。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相反她更喜欢乡村的纯朴与自然。据了解,在200多户人家的村里,胡杨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5后。

为此,胡杨还引起了乡亲们的误解,以为她在家无所事事,成天就是到处晃荡,很没出息。

实际上,胡杨有自己的打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产丰富,这里的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人想到要把家乡推广到外界。为此,胡杨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选择了做电商,通过拍摄短视频,推介家乡,推介家乡的物产。很多人被她手机拍摄下的恬静的乡村生活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胡杨的短视频账号拥有了近百万粉丝。

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功卖出了家乡的蘑菇、木耳等农产品。胡杨下一步打算扩大商品种类,跳出村庄里的熟人社会,开发更多农副产品。

从大学毕业生到采蘑菇的女孩,视频里的胡杨成功转身。在她的眼里,家乡到处都是宝,在山里静等着人们去开发。胡杨说,将来等产业做大了,要雇更多人筛选、打包,让乡亲们都享受到互联网的普惠,一起富起来。

周科学: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从大城市返乡创业。村里有了年轻人就有了活力,在带动家乡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周科学也是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只是创业的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2013年,在广州闯荡的周科学回到了家乡平江县,他感兴趣于家乡的文化和手艺,通过一番考察,周科学开发了谷雨烟茶品牌,致力于家乡土特产品的开发。但由于经验不足,他的谷雨烟茶项目一度中断,这让周科学一筹莫展。

紧要关头,周科学的项目遇到了转机。

那是2019年的3月,周科学参加了碧桂园“青创10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企业专门为平江返乡创业青年开设,致力于提高青年们的创富带贫技能,这帮了很多年轻人的大忙。

周科学更是从中获得巨大收获。他不仅学到了创业本领,还获得了碧桂园提供的50万债权投资,让曾经的谷雨烟茶项目起死回生,继续落地经营。

至今年9月中旬,生产谷雨烟茶的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700万元。周科学说,公司自有和辐射的茶园有2000多亩,帮助1140名群众增加了收入。

郑吃合:从贫困户到养猪专业户

距离平江1500公里的四川昭觉,同样也有个95后年轻人正在带领着家乡人民奔向致富路。

18岁之前的郑吃合从小生活在大凉山,“住着土坯房,与牛羊同吃同睡”,为了更好的生活,他选择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这是彝族青年郑吃合的切身感受。

2015年,郑吃合离开家乡——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来到广州。他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也做过建筑工人,艰苦生活的背后,深深感受到有一项技能的重要性。

一年后,郑吃合来到江西一家养猪场打工,想专心学一门技术。在猪场,看到大货车将一车车的猪拉往屠宰场,郑吃合忽然想到了家乡的乌金猪,觉得自己也可以搞个养猪场试试,通过专业化养猪,发展家乡的特色产业,总会比在外面打工强。

说干就干。2017年8月,郑吃合返回家乡,开始养猪创业。在不被理解,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郑吃合没有放弃。2019年,郑吃合把第一批猪仔养肥了,一下就卖了10头猪,总共赚了3万多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可把家里人都乐坏了。

后来,许多乡亲都来参观学习,开始相信规模化养殖乌金猪也可以致富。郑吃合俨然成了村里人的青年榜样,而他心里的梦想也更大了。今年,郑吃合在碧桂园帮扶下扩建猪舍,建立了乌金猪产业示范基地,扩大了养殖规模,共同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公益企业对乌金猪进行了统一收购,并通过电商平台及线下门店帮助销售。“不仅帮扶养猪,连销售渠道也解决了。”郑吃合对于外界帮扶的力度感到十分幸运,他也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外面的人不了解家乡的乌金猪,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样原生态的猪肉。”接下来,他希望扩大养猪场的规模,把乌金猪做成一个品牌,销售到四川省外,甚至是全国各地。

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年轻血液。实际上,以胡杨、周科学等为代表的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流连大城市的繁华,而是致力于家乡特色产业的开发和推广,逐梦在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路上。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村大有可为,希望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能够走进农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55.html

“村子里的年轻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出去打工,年纪大了工作难找;在家闲着,没了收入生活困难。60岁以后,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农民蔡满坡,处境变得尴尬起来。今年2月,在驻蔡庄村第一书记赵学军的鼓励和帮助下,68岁的他开始在大棚里种植无花果: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年梦想,还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蔡满坡培育的矮化无花果树。六旬老农 痴迷无...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农村创业适合从事的门路有哪些呢?其实农村有很多行业都还比较空白,发展的机遇很大,仔细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有以下这些项目,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也是商业的发展趋势,青年人回乡创业的潜力是非常看好的。1,老年人产品的生活馆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时代,在农村服务老年人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中一批批90后返乡创业在农村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努力实现青春价值墨竹工卡县拉东村的桑登顿珠就是其中一位“藏香猪”被称为“高原之珍”,与普通的圈养猪相比,藏香猪生长周期长一倍,运动量大。因为跑得多,藏香猪的身材比普通圈养猪更加“健硕”,脂肪含量较少,肉质鲜美。相应地,藏香...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这种水培的小白菜,成熟快,一年能收十几茬,并且不依靠土壤肥力,并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健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连日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贸易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抓住时代机遇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在潍坊总部基地,有这样一支“95后”创业团队,抢抓“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积极探索“出海”路径,开创...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卖完了,樱桃地里现在也就捡捡漏了。”张亚缔在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彭庄村创业经营着200多亩的樱桃园,刚进六月,近30万斤的樱桃就已销售一空。“咱施肥只用有机肥、菌肥、农家肥,除虫只用太阳能灭虫灯,樱桃生长自然无公害,味道特别好。今年我们平均批发价格是每斤15块钱,纯利润已经达到了200万元。”张亚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