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1

拉枝、盘扎、修剪、整型……盆景基地里,园艺师们全情投入盆景修剪。随着园艺师手中剪刀的上下飞舞,原本普通的绿植很快呈现出宝塔、瀑布、雄鹰等造型。

打包、装箱、发货,一棵棵盆景“飞”出村落——这是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山村高鹏的励园盆景基地的一处景象。

高鹏和胡瑞宁在园区内整理盆景。

返乡创业 变身“村”里人

在励园盆景基地,虽已是初冬时节,但园子里的树木仍旧长势喜人。天刚蒙蒙亮,高鹏便起身出门,细心地为园子里的树木浇水施肥、核对当日发货数量。

“一大早就出门,天快黑了才能回来。”高鹏一边说一边扛起化肥装车。返乡6年多,这个“80后”的男人脸上已经褪去了青涩,更多的是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的自然。

1982年生的高鹏,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大学毕业后的他,立志要闯出一番事业,开始了北漂生活。

“‘漂’了这么多年,但每逢过年过节还是想家。”高鹏说,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灯火通明。后来,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但他始终期盼着,能再次看到家家户户的灯重新亮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鹏被花鸟市场里各种造型奇异的盆景所吸引。“我的家乡义井镇有广袤的土地,自然条件很优渥,并且盆景发展也处于空白,是否可以回乡创业呢?”他心里默默琢磨着。回家创业的念头,在高鹏的心中悄悄扎下了根。

有些亲戚和邻居不太理解,“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走到大城市,这下又一头扎回农村了,干着我们干了一辈子的事情,你读这大学有啥用?”

听到类似这样的话,高鹏只是笑笑,心里却暗暗发誓,“那我就用事实让你们看看,我读这大学的用处。”

2016年,在经过一番前期调研和学习后,高鹏回到老家西山村,在那里承包了20亩农田,与妻子胡瑞宁一起开始了盆景艺术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时,只是跟着村里的师傅学习如何把植物种活,后来为了提升种植技艺,我和妻子专门拜师学习种植技术,还先后到江苏、上海等地参观花卉基地,参加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公开课,学习种植知识。”高鹏说道。

经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高鹏掌握了盆景的习性。在种植过程中,对不同种类、习性的盆景,他因树制宜、对症下药,施以不同的种植方法。

政策给“创业”提供土壤

“当时带着一股子激情就回来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一株盆景树从幼苗到成熟至少需要2到3年时间。”回忆过去,高鹏仍然历历在目。

如果说对故乡的眷恋是返乡动力,那么好政策便是返乡创业的催化剂。

返乡容易,创业却不易。调查显示,返乡创业群体往往面临“朋友圈”“资源圈”等多方面的挑战。如若无法在家乡建立起稳定的创业团队、解决创业初期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很可能会打消其返乡创业的念头。

这一点,高鹏深有体会。为了圆自己的回乡创业梦,他选择在农忙时期回乡种植,其余时期由妻子在家照顾幼苗,他则在外打工以补贴创业所需费用,这样两地奔波的日子一直到2021年才真正结束。

2021年,峰峰矿区农信联社了解到高鹏因园艺项目扩大规模的融资需求,经调研后认为盆景基地发展前景良好,不但具有特色且已经形成产业链,于是便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降低利率、简化手续,仅用两天时间,成功投放信贷资金100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高鹏和妻子的干劲更大了。为了拓宽销路,高鹏和妻子跑遍全国各地的苗木交易展会推销自己的盆景。

他指着园区内郁郁葱葱的一片盆景,昂起头自豪地说,“我的第一批盆景订单就是在展销会上签订的,直到现在,我和这位客户还一直维持着生意往来,现在这十余亩编织老槐树,都是为他定向培养的。”

网络带火了好日子

园艺盆景是“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每一株树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形态。为了更好地了解树木的形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胡瑞宁拿起画笔开始练习绘画。

她通过盆景素描作品,剖析盆景造型中每一个枝条的摆放,造型的立意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高鹏夫妇的盆景造型越来越多。

“现在每天必做的两件事就是,看看田里种的树木,再拿起画笔画上几幅。”胡瑞宁举起一幅她创作了大半个月的素描画边向记者展示边说,“这是我创作的盆景造型,它的成品更是广受好评呢!”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夫妻俩的盆景生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看到丈夫整天为销售发愁,妻子胡瑞宁急在心里。有一天,她在刷视频时,看着网上直播带货热火朝天,胡瑞宁想,我们为啥不能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呢?

起初,夫妻俩拿来几钵小盆景试播了一次,没什么人来,后来几天,也仅仅只有几个粉丝……

这可怎么办呢?为了拓宽销路,胡瑞宁不断想办法。“我看到别的直播间里有边做边卖的产品。于是,我开始尝试一边画盆景一边直播。”胡瑞宁说,经过大半年的不断坚持,直播间固定粉丝增长到几百人,励园盆景基地也通过‘线下+电商’的销售模式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

“现如今,我们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生意也在蒸蒸日上。”胡瑞宁介绍,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励园盆景基地已发展到60余亩,拥有大棚2个,养护盆景桩材10余万盆、植物造型树5万棵。

“西山村是我的家,助农增收致富是我回家的初心。”高鹏告诉记者,盆景基地的技术人员都是来自西山村的村民。

“工作就在家门口,每个月有固定工资,”西山村村民张永祥连忙插话,他现在收入稳定,工作顺利,每天和工友相处很开心,能养家糊口,还能学到专业技术,获得一技之长。

站在一旁的高鹏频频点头:“他是基地的‘元老’了,这些年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如今都快成半个技术专家了。”

“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谈及未来,高鹏夫妇信心满满。

他们坚信,只要认真对待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她将给你丰厚的馈赠。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8.html

“这夫妻俩把小盆景种成了大风景” 的相关文章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如今有5个项目农村市场空白,是农民发家的好机会

农村创业适合从事的门路有哪些呢?其实农村有很多行业都还比较空白,发展的机遇很大,仔细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有以下这些项目,农村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也是商业的发展趋势,青年人回乡创业的潜力是非常看好的。1,老年人产品的生活馆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时代,在农村服务老年人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夫妻俩创业,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夫妻创业故事,从收酒瓶到卖酒水,再到成立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康德云和丈夫张京宝用了26年的时间。26年,夫妻俩三次创业,并拿下多个“全国第一”8月23日,费县上冶镇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内,刚刚与一家电商公司对接完的康德云拨通了丈夫的视频通话,在电话里,两人互相交代今天各自的工作进度,相互鼓劲儿,像7年...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中一批批90后返乡创业在农村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努力实现青春价值墨竹工卡县拉东村的桑登顿珠就是其中一位“藏香猪”被称为“高原之珍”,与普通的圈养猪相比,藏香猪生长周期长一倍,运动量大。因为跑得多,藏香猪的身材比普通圈养猪更加“健硕”,脂肪含量较少,肉质鲜美。相应地,藏香...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梨城“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回乡创业

梨城“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回乡创业

生于梨城,求学西安,留洋英国,供职北京,因思乡心切,今年年初,库尔勒市“90后”海归女硕士惠菲兜兜转转又回到梨城,放弃大都市月薪数万元的工作,婉拒国内几所高校的职位,选择回家乡教英语创业来“致青春”。质疑、不解、支持……当周围人用各色眼光打量这位年轻的姑娘时,惠菲毫不理会,埋头将自己的创业之路走得笃...

普通人如何利用互联网创业?

普通人如何利用互联网创业?

普通人如何利用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创业很简单,简单到一个手机,一台电脑,我想这个条件不是10年的时候电脑很贵的买不起的那时候,对我就是那时候开始互联网创业的,现在也不算啥成功哈,不然也不会在这回答问题说正题,现在是社交电商的年代,比如流量变现,知识变现,移动电商引流变现,互联网项目变现,创业类型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