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宿迁泗阳:特色养殖闯新路带民富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9

养殖业创业故事:“在在村里的养殖厂上班,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活儿轻便还不累,一个月下来5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和小,不比过去外出打工差。”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宋学珍感慨万千。

宋学珍家生活的改善,得益于宿迁市泗阳县庄圩乡返乡创业青年胡飞投资建设的江苏省宠物龟繁育基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许多农民离开故土进城打工时,胡飞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另一条路:从城市回到农村养乌龟。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每年通过养殖乌龟,可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

乌龟浑身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从龟壳到龟蛋,都可以卖上好价钱。8月2日,记者走进庄圩乡农科村江苏省宠物龟繁育基地,看到几名工人正在给乌龟投喂食料,另一边的大棚里,许多乌龟小心翼翼地探出小脑袋“晒盖”。目前该乌龟养殖基地有巴西龟、火焰龟等30多种乌龟,通过近几年的孵化,成功培育了金钱龟、白化龟等10个稀有品种。

“近年来养殖宠物龟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稀有品种价格也持续走高。成功孵化的稀有品种中比如一只两岁的金钱龟,市场价格达上万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孵化室,完全有可能蕴藏着上千万元的财富,许多乌龟同时还具有药用、食用等价值。”在细数养殖乌龟带来的效益时老板胡飞如数家珍。

怎么会养起乌龟呢?原来,早在13年前胡飞外出广东打工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从事养殖乌龟。受圈子里朋友影响胡飞开始尝试在杭州、苏州等地慢慢搞养殖,在感觉到效益不错的同时。胡飞乘着家乡政策的东风决定回到老家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选场地、建池子、买种苗,有了打工时的养殖经验,胡飞的创业之路还算是平坦,邀请相关专家答疑解惑及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创业的路上通过不断摸索和学习养殖技术,现在的胡飞对于乌龟养殖可谓是得心应手。“水温、气温、水质很重要,要少食多餐,乌龟适宜生活温度在28℃-32℃,水质要求PH值不能低于7.5、也不能超过9.0。天冷要供暖,天热要排风,它们也会感冒、流眼泪、流鼻涕、得肺炎。”如今,说起养殖注意事项,胡飞侃侃而谈。

“现代养龟业竞争趋于激烈,大棚孵化龟苗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只能不断创新,先人一步,才能到达实现创业理想的彼岸。”

一路走来,胡飞靠着敢打敢拼,快人一步的想法,在原有的甲鱼孵化和养殖的基础上,瞄准宠物龟的巨大市场,不断繁育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建有恒温孵化实验室4个,现已繁育、养殖宠物龟40多个品种,建成生态养殖池40个约3.7万平方米、温室养殖大棚50个约4.3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居全省第一,规模全省第二。

今年上半年,胡飞的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已实现销售额2300万元,基地乌龟因品质高、种类多、质量好,产品都甚至远销日本、韩国等地,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额4500万元。

如今的胡飞,不仅自己因为养乌龟走上了致富路,基地还吸纳周边贫困户、老弱留守农民就近就业达30余户,实现了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收入3-5万元。这其中,基地还优先安排周边残疾人、低收入户就近就业。同时,农科村以扶贫资金优先股形式入股,每年基地通过股份分红还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

对于未来,胡飞对乌龟的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他表示有条件情况下将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产量做起来,争取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以“基地+股份分红+农户”的形式,通过发展养龟产业,不断增强农户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庄圩乡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结合乡情实际,推进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县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11.html

“宿迁泗阳:特色养殖闯新路带民富” 的相关文章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创业一词,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经常听到,毕竟,时下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加上创业的门槛变低,所以大家对于创业也并不陌生。创业起步虽然简单,但想要靠白手起家达到富豪的地步,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在54位80后成功创业者当中,只有一...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即使有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收成还是挺不错的,早稻粮款100多万元。”10月中旬,琅琊镇上盛村的种粮大户张俊礼站在成片的农田里,感受着风吹稻浪,十里飘香。从部队退伍后,张俊礼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城市奔波,并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琅琊镇上盛村,看着眼前...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他叫李辉,今年27岁,2008年8月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录取后被分配到陈集镇陈双楼村任大学生村官。李辉任职的陈双楼村,人多地少。虽说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但都是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的方法、品种、技术及经销理念比较老。李辉通过调研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他认为既然种植蔬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