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黄平县:夫妻回乡创业,创造满山遍野“李”芬芳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1

“轻一点,慢慢来。”余河轻声提醒着妻子欧阳兰,手上的动作也放得更加地轻柔,筐里的李子像瀑布一样“流进”了背篼里,李子越流越多,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潭红绿色的“泉水”。这是记者在黔东南黄平县纸房乡背猛村余河夫妇的李子种植基地里见到的一幕“盛景”。

余河夫妇

那潭红绿色的“泉水”是由一大箩筐的半边红李子堆成的,是余河夫妇的“得意之作”,夫妻二人看着这一筐果实,脸上笑开了花,可是心里还是忍不住酸楚,因为这一筐果实着实得来不易。

2014年,余河家被识别为贫困户,考虑到家里还有两个在读书的孩子和一个年迈的父亲,正是要用钱的档口,日子也着实不好过,夫妻二人决定到县城打工,打了两年工以后,日子似乎有了一些长进,可是余河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却始终静不下来——他想回乡创业!

在家乡创业是余河从小的梦想,他总想着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干出一番名堂,可是创业绝非易事,光是资金就已经让他一筹莫展了。国家出台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给予余河希望,于是余河夫妻二人横下一条心,带着打工赚来的钱回了家乡纸房乡背猛村自主创业。

刚回到家乡,余河就受到了当头一棒,他父亲并不赞成他们回乡创业,村里人更是在听说余河要搞创业后把余河叫成“余疯子”。

但是这些声音没有成为余河夫妻二人的阻力,创业还是一定要搞的,眼光独到的余河决定种李子。夫妻二人说干就干,顶着大太阳在背猛的各个高山上勘察了几个月,最终择定了170多亩荒地。因为是荒地,自然山高路远、荆棘密布,仅交通一项就成了他创业的绊脚石,于是,夫妻二人决定“开路”。但是开路的资金从哪儿来?当二人正觉无望之时,国家出台的5万元“特惠贷”政策,成为了他们创业的及时雨,开路的资金也有了,夫妻俩顶烈日、战酷暑,同租来的挖机一起发力,不到一个月就把路修到了山顶。

路修好了,可是,选什么树苗?引什么种?……等等,在余河心里都没有底,于是他同妻子查资料、翻地图,来回到处跑,这期间,钱也花了不少,最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竟然在家门口的平溪翁岩找到了满意的李子树苗,最终10000株的李子树苗种在了170亩的荒坡上。

栽种、下肥、浇水、除草、剪枝、除虫、防冻等等环节,余河夫妻把这些小树苗像“老祖公”一样伺候,甚至连房子都搬到了山里。

“以前的兄弟朋友现在看到我都躲我,去他们家里玩也怕我找他们借钱。”说起当初创业的经历,夫妻二人显得有些伤感。

“明明可以留在县城里打零工,偏要到这深山里干这种苦活。”最关心他们夫妻二人的余河父亲也不免这样说他们。村里有些人甚至把余河叫成“余疯子”。4年多来,余河也“不负众望”,就像“疯子”一样,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地创业,虽然四年来只见投入,不见一分回报,夫妻俩咬紧牙关、艰难度日,终于迎来了满山遍野李芬芳的今天。

“今年产量估计能达到6000斤,收入估计是在5万到6万左右”。余河对于今天的成就,显得非常自豪。

如今的“余疯子”是黄平县纸房乡萍沃李子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三年来一共给带资入股的13户农民分红42900元,2016年自主修建的“创业路”便利了6家贫困户的李子种植事业,成功实现了在荒地开垦希望,造福家乡人的愿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23.html

“黄平县:夫妻回乡创业,创造满山遍野“李”芬芳”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只只兔子肥硕健壮,一碗碗饲料让兔子吃得欢实……8月14日,乌苏市四棵树镇哈尔莫墩村,看着争先恐后抢食吃的兔子,冯中平乐呵呵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冯中平是“90后”,也是乌苏市营赢御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哈尔莫墩村方圆几百公里内,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兔倌”冯中平...

女性创业者究竟如何大展身手?

女性创业者究竟如何大展身手?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可能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均等地拥抱它们。尽管全球女性企业家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创业领域的女性仍会普遍面临资金、后勤和行业知识储备等资源瓶颈。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有45%的经济体存在着限制女性就业的法律。那么,支持女性创业的经济体为何会显得与众不同?女性创业者究竟在哪里...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2021年5月,山东曹县因为偶然的机缘爆红网络。“走红,是给有准备的城市”,对于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14年10月,我跟老公回老家时接触到了曹县电商业,便跃跃欲试,不久后,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开张当晚,我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件学士服。为此,我们常要守在服装加工厂门口抢货,辛苦归...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庐江县90后大学毕业生余宏伟,利用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返乡创业,养起了黑水虻,为当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出一条新路子,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余宏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五艾村境内,一天三顿都要喂食,而喂养黑水虻的食物有点特别。合肥保护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三亚湾坡鸭,天天泡温泉,吃鱼又吃虾……”歌中所歌颂的湾坡鸭是三亚湾坡村着力打造的产业品牌,谈到湾坡鸭就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周永泽。在周永泽心里,他希望把家乡的湾坡鸭产业品牌打造起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部队的生活锻炼了我,让我始终坚定信念,回家乡创业,实实在在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