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最忆小橘”出圈裂变 从一人创业到带动百人创业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5

乡村振兴和风劲吹,立足家乡建设新农村,悄然成为“小镇青年”追逐的风口。有的人立足本土创业,有的人返乡创业,有的人成为了网红,有的人搞起了直播带货,增收的方式越来越多,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让我们通过“五四青年节”这一窗口,走近“小镇青年”,感知小镇之变。

4月末,气温升高,连片的橘园吸足养分,经历花开花谢,结出米粒大的果实。树下沟陇里,遍地果园中,蒲公英悄然绽放,结出毛绒绒的果球。

刘峰钻的两个女儿,站在沟陇里,吹着蒲公英,衣服上沾满花絮。孩子吹了蒲公英,又跑去追鸟儿。

如此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是刘峰钻5年的奋斗成果。

35岁的刘峰钻,5年前从央企辞职,返乡创业,成为生态种植新农人,在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经营千亩橘园,全国首创蒲公英以草治草模式,又借力互联网营销拍短视频走红,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带动百人创业。

因贡献突出,2019年,他入选中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 2021年获“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刘峰钻是“最忆小橘”带头人

新农人

首创蒲公英生态种养模式

刚过去的几个月,刘峰钻过得惊心动魄又成就感十足。

为差异化竞争,他的橘园种植优质新品晚熟杂交柑橘,主要为大雅耙耙柑、沃柑。因为去年遭受严重霜冻天气,橘园损失惨重,今年1月,刘峰钻和团队就忙着给耙耙柑套袋盖膜,顺利度过霜冻天气。只是谁也没有想到,3月中旬,30°以上的高温天持续多日,一些果子被晒软,损耗率超过10%。好在高温后,口感迅速提升,批发价涨到5元/斤。

“今年耙耙柑进入丰产季,产量240万斤,又实现建园以来售卖均价最高的一年。”销售大获全胜,刘峰钻终于尝到丰收的喜悦。

5年前,从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硕士毕业的刘峰钻,加入国家能源集团,全程参与世界抗震等级最高的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建设。水电站建好后,天性爱折腾的他,决定在农村创业。

搞农业,选地、选种、种养、销售、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都会造成巨大损失。经过5年摸索,在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指导下,橘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浇山泉水、施农家肥和树下养鸡……

最具特色的还是全国首创的蒲公英以草治草模式。走进科学规划的橘园里,会看见蒲公英贴地生长。

刘峰钻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他们尝试了20多个草种,才确定种植蒲公英。“它根系只有20cm厚,不与果根抢营养。又是多年生植物,可以让土壤变得松软有空隙,利于蚯蚓和微生物生长。”

生态种植的耙耙柑,2019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主销高端社区,走精品路线。

硕士毕业生变身种橘人。

新营销

拍短视频打通全渠道销售

新农人不仅要会种,还要会卖,这是区别于传统农人重要的一点。

刘峰钻运营了一个抖音账号,叫“最忆小橘和他的朋友们”。在200多条短视频里,主要有三个人的身影,刘峰钻、吕哥、巩文超。

刘峰钻辞职创业时,高中同学吕哥吴吕也从湖南核工业地质局辞职,大学同学巩文超也辞去公务员工作,加入到刘峰钻团队。三个核心的创业者,吕哥负责线上销售,巩文超负责线下贸易,刘峰钻负责生产和行政。

短视频里,被粉丝称作“陈奕迅分迅”的刘峰钻是科普担当,他总是快速又精准地普及各个种植环节关键点,比如,“满树繁花如何处理”“土壤干旱为什么利于花芽分化”“割草卡丁车怎么操作”……

也有新农人的幽默展现:巩文超在橘园重金属说唱,吕哥面无表情把旋耕机开翻深水沟里,刘峰钻用野外采的观音子给女儿做项链,电视台真人秀节目在橘园欢乐录制。

刘峰钻的抖音账号粉丝已有5.3万,且多以种植户为主,男性占90%以上。都说宇宙的尽头是带货。对于刘峰钻来说,对也不对。“一是对接更多的上下游资源;二是将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新农人。”

通过4年非传统电商实践,刘峰钻依靠思路创新,搭建起全渠道销售模式。“积累了来自全国的500多个私域流量渠道、北上广的的精品线下渠道和农旅融合采摘渠道。”

在刚刚过去的销售季,刘峰钻的电商每天平均发货2000~5000单,提前20天就卖完耙耙柑。

在行业内打响知名度后,刘峰钻又帮大足区的种植户宣传销售五星枇杷、火龙果、蜂糖李、水蜜桃等水果。

刘峰钻分享最新种植技术。

新基地

带动一批青年人种植创业

今年1月,刘峰钻的粉丝询问:自家八百亩橘园,要不要盖膜?刘峰钻建议他不惜一切代价盖膜,结果对方因各种原因没盖,导致果子冻伤率达30%,损失惨重……

刘峰钻的粉丝,大部分都是种植新手。因为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高人气,橘园每年都有很多青年农场主前来考察、交流。

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刘峰钻干脆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疏果、割草、剪枝、施肥各类培训。他每个月都会办一期培训班,来不了的就线上听,来得了的就线下听。

就连全国首创的蒲公英以草治草模式,刘峰钻也总结成文字,分享给种植者。

现在,刘峰钻的管理团队有25人,多为城市白领返乡创业者。另有常年在橘园的打工者150人。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又研究出一个反包制生产模式。

刘峰钻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说,他们承包土地后,再将土地分片区,分包给各场场长,由场长负责工人安排及落地执行,“我们出技术、出农资,场长除每月工资外,奖金收入根据商品果的量来计算。”

刘峰钻还免费为当地贫困户发放种苗,手把手扶持当地群众掌握种植技能,带动周边624户老百姓增收。

大雅耙耙柑喜获丰收。

新计划

川渝地区建100个连锁果园

刘峰钻的果园梦起于大足。经过5年发展,又在渝北木耳、永川黄瓜山建立2个直营果园,还向垫江和渝北大盛的1000亩果园进行技术性输出合作。

踌躇满志的刘峰钻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在2030年,在川渝地区,直营或者联盟果园数量达到100个。”果园建起来后,再把果园变成网红打卡点,联动周边农家乐、家庭农场、其他果园等推出新的旅游体验项目,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同频同振。

农业路上,刘峰钻也走过弯路,比如线下果品店耗时耗力效益不高,他就果断放弃。

依据当工程师训练的思维能力,刘峰钻习惯做决策时靠数据支撑,疏果时“一个篮球大小的空间,留一个果子”,卖果时“85mm~90mm最好,大了皮厚,小了不甜。”

5年时间,刘峰钻有个认识越发清晰:橘园不仅承载了自己的创业梦,还有团队的事业梦,周边老百姓对好生活的期待。

农村广阔天地,农创时间漫长。刘峰钻做好了长线奔跑的准备。返乡创业是成功的,他将带动更多青年农场主奔向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49.html

““最忆小橘”出圈裂变 从一人创业到带动百人创业” 的相关文章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创业葡萄种植,开辟振兴之路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寻访者”队伍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当地的农业创业者,了解他的创业历程,探寻农业创业的路径。“我也是第一次搞这个。”作为种植树葡萄的领头人黄国文先生说,“当初提起做这个的时候,农民大多数在观望。因为我是村书记嘛,所以就想说当个领头人。”黄先生笑说,当时大家都还在...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26岁女白领辞职创业网上卖“垃圾”,3年赚一百多万

26岁女白领辞职创业网上卖“垃圾”,3年赚一百多万

电商创业故事:我曾多次说过,想赚钱,思维很重要,你想要赚别人的钱,那么你就得发现别人的需求,并且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样别人才会心甘情愿的付费给你,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销售是想方设法的让别人付费给你,这样一来客户最后还有可能后悔,毕竟不是心甘情愿的;营销就是通过不断的吸引客户,然后让客户主动成交,这样...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走在青岛胶州市洋河镇曲家炉村的一条乡间路上,道路两侧的樱桃树枝干粗壮,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尽头。“路南600米,路北500米,整片园区占地1000亩。”10月18日,在曲家炉村的樱桃种植基地,王蒙向记者介绍他的这片樱桃园,“园区采用矮化密植、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种植密度高达每亩164棵,提高产量的同时...

台青创业在厦门:这里是逐梦筑梦圆梦的“梦工厂”

台青创业在厦门:这里是逐梦筑梦圆梦的“梦工厂”

接单、整理、发货……国庆假期,当人们休闲放松之时,在厦门创业的台湾小伙王在荣却忙得热火朝天。一批批货物通过跨境物流,奔赴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王在荣是厦门沙盒视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湖里云创智谷创业园区里,经营着这家以中东欧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逐步在市场上站稳...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当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的时候,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南依然鸟语花香。作为海南水果界的“后生”,曹路、孙晗和唐思奇三兄弟通过在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原产地直发海南菠萝蜜,从早期的艰难创业一跃发展成现在的年销3000万斤“水果大户”。▲曹路(右)、孙晗(中)和唐思奇,3个“90后”于2020年在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