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送光、架网、连世界:这些中国青年的非洲创业实践

7小时前创业故事3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3日,刚果(金)戈马,一公司技术员卡坦博·瓦兹瓦兹走过一处太阳能农场。视觉中国配图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不久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非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近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北京集体会见非洲国家驻华使节,共同庆祝“非洲日”。非洲多国驻华大使表示,中国始终与非洲站在一起,期待中非携手团结,共同繁荣。

中非贸易额2025年前5月达 9632亿元 ,同比增加12.4%。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大陆上,一群中国青年带着技术与梦想,为非洲注入现代化的动力。这些在非洲创业的中国青年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更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了民众生活,成为中非合作的生动缩影。

一、中国太阳能“照”亮加纳

在非洲大地的加纳,电力短缺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千家万户。如今,一位青年用源自中国的太阳能技术,悄然改变这一切。这位青年叫陈大教,是一位在非洲扎根8年的中国创业者。

起初,陈大教在国内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主要负责为全球不同国家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2014年,他到加纳出差时,发现这个国家治安和营商环境不错,但非常缺电。

2017年,中国的太阳能发展迅速。想起加纳,陈大教萌生了一个想法:从中国引进高质量的太阳能产品,为加纳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选择。也是这年,他遇到了一位深耕加纳6年的合作伙伴。“市场爆发点到了!停电很严重,大家都缺产品。”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启一段跨国创业之旅。

2018年,刚结婚45天的陈大教便带着妻子飞往加纳。

然而,初到加纳,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残酷。仓库漏水,需要自己修补;饮用水浑浊,需要自己重新过滤……更大的打击来自信任危机——一位客户用百万元订单骗走50多万元货款。最艰难时,荒野的虫鸣声都在折磨着陈大教的神经。“那时候听见虫鸣就想逃。但已经来了,除了咬牙坚持,还能怎样?”

尽管如此,陈大教始终坚持原则,他从创业第一天起就严格按照规定缴纳税款。这种诚信经营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为公司在非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8年来,陈大教与合作伙伴在加纳发展了近8万个用户。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一次性花3000元人民币购买的太阳能发电产品,使用寿命长达数十年。“这类太阳能产品日均发电量在4度左右,基本可以满足百姓日常需求。”陈大教说。

太阳能技术正在显著改变当地的生活。在加纳一个偏远地方的学校,陈大教团队安装了太阳能供电系统和热水器,解决了原本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今,这所学校不仅拥有稳定的电力,还能提供热水,大幅改善了学生们的生活条件。

陈大教回忆,2019年,一位焦急的老人专门坐了3小时车从农村赶来他的办公室,手里攥着一个破损的太阳能照明灯。他说:“全家照明都靠它,听说这里有中国人可以修理。”陈大教修好灯后,还塞给老人30加纳塞地的路费,让他回家。“看到这些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陈大教感慨。

8年来,多名当地青年工人从只会拧螺丝开始,逐渐被陈大教培养成技术骨干。“我手把手教了他们大概两年时间。教会徒弟不会饿死师傅,让更多人用上电才能照亮前路。”对于当地员工,陈大教毫无保留。

经过8年的发展,陈大教的公司已经覆盖非洲6个国家,包括加纳、尼日利亚、马里、塞内加尔、南非和津巴布韦。当初那些“花半年工资买太阳能,用一个月就坏”的情况,已被可靠的技术服务取代。“赚钱和帮人是一体的,但后者让内心更踏实。”陈大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二、信号满格处,希望正生长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超百万人口生活在狭窄的铁皮屋内,地板上积着雨水,一家五六口人挤在几平方米的空间里。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互联网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背后,有一位中国创业者的努力。

2019年,杨仰杰来非洲考察时,居住的民宿突然停电,网络也断了。他意识到,肯尼亚的通信基础设施薄弱,而网络需求却十分旺盛。经过一番调研他发现,当地的网络安装没有施工规范,很多网线都是乱拉的。“这既不美观也不安全。”杨仰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市场的巨大潜力,2022年,他决定在非洲搭建通信网络。

相较于肯尼亚此前使用的网络架构,杨仰杰选择了一种更先进的网络方案——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他形象地解释道:“数据中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心脏越强大,整个系统就越稳定。”不仅如此,他还向当地员工传授了光纤熔接、设备调试等核心技术,用以搭建高效稳定的主干网络。

经过3年的努力,许多当地员工从最初的学徒成长为技术主管,掌握了现代通信技术。杨仰杰说:“十年前他们几乎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项目了。这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观念的改变。”

网络的普及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在基贝拉贫民窟,杨仰杰推出了超低价套餐,每天只需五角钱人民币,就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通信需求。杨仰杰告诉记者,对于贫民窟的居民来说,网络不仅是娱乐,更是生存的工具。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接触到外界的信息,学习知识,甚至通过电商平台赚钱。

在内罗毕商业区的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里,原本因网络不稳定而无法正常开展的在线课程,如今变得流畅起来。“之前他们的网络总是断断续续,欧洲的外教每节课要掉线很多次。现在网络升级后,学生们可以顺利上网课,学习资源也更加丰富。”

目前,杨仰杰的公司在肯尼亚雇佣了87名本地员工。公司规模虽小,却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我们是第一家在肯尼亚建设数据中心的中国公司,同时也是首家在当地进行电杆架设并铺设光缆的企业。”杨仰杰希望把网络覆盖到肯尼亚的更多城市,甚至更偏远的农村,让更多人感受到信息化的力量。

“我们作为中国企业,不仅要为当地带来技术,还要关心当地百姓生活。”杨仰杰告诉记者,他在工作之余,也会向一些学校捐赠文具和食物。“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作为中国人,我希望能帮助当地人提升生活品质。”

目前,杨仰杰已在卢旺达成立了分公司,计划未来扩展至东非其他国家。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东非国家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稳定、便捷、价格合理的互联网服务。正如他的信念所说,当信号格满的时候,希望就不会消失。

三、5元运费背后的数字非洲

在踏上非洲大地之前,80后杨秀波已经是一位房车代工领域的成功创业者。为了探寻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他走过欧美、踏足南美,最终被充满机遇的非洲大地吸引。

2016年,杨秀波的车在加纳偏远的乡间路上抛锚了。尘土飞扬中,一群当地孩子跑来帮他推车,还找人帮忙。这份善意像一颗种子,深深扎进他的心底。“我的人生价值应该是把美好带给别人,给需要的人带来真正的帮助。”这个想法成为他扎根非洲的起点。

最初,杨秀波在非洲做的是国内一线品牌的代理,通过搭建海外仓库的模式,将国内好的产品带到非洲。后来,当地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他感觉“机会来了”。2019年,杨秀波开始搭建自营电商平台。2022年,他意识到商品丰富度还不够,又开始邀请一些供应商入驻。他笑称,这个平台从“京东”变成了“淘宝”。

杨秀波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包裹丢失、货物损坏……“困难的时候我会想,100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我能够扛过去,我就能成功。如果不难,那很多人都能做了,意义就不大了。”杨秀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非洲创业的过程也是他不断训练自己心力的过程。他的目标,并非“急于求成赚钱”,而是以建成跨国公司为目标,踏踏实实地构建属于他的生态布局。

“苏尼亚尼、塔科拉迪这些城市,以前是没有‘网购’的,现在通过我们的平台,那里的百姓可以买到电视机、冰箱、手机等日用品。”杨秀波介绍,目前他的平台共涵盖60多万种商品,配送范围覆盖偏远地区。平台上的商品比实体店便宜不少,比如一台冰箱在实体店要4900塞地,而在他的平台只需3900塞地。此外,杨秀波打造了“惠民”的物流体系,3公斤以内的货物运费仅需8塞地,约人民币5元,可以说真正将便宜与便利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此外,杨秀波也将国内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带到了加纳。他回忆,一位用户网购的手机意外摔坏后,从平台获得了全额退款。用户感叹,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可以全额赔付如此昂贵的商品。“我感到自豪,我认为自己做的很值得。”杨秀波告诉记者,他认为加纳当地百姓非常淳朴,很懂感恩,因此他也始终对大家真诚相待。

真诚换回了人们实实在在的回馈。目前,杨秀波的电商平台在加纳已获得100多万个用户。“很多人会问我们用户从哪里来,其实都是靠裂变,也就是老用户介绍身边的人进来的。”杨秀波告诉记者,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老百姓自然会口口相传,互相推荐。

杨秀波的平台不仅便利了非洲民众的生活,也为中国品牌架起了通往非洲的桥梁。看到中国企业的商品通过他的平台在非洲热销,看到当地小商户借助他的平台拓展了生存空间,杨秀波感到满足。“我不仅改变了当地消费方式,也在助力无数个体实现他们的梦想。”

谈及未来,杨秀波表示,“我的事业还没有完成。”对他而言,真正的价值感并非源于冰冷的商业数字,而是那些被改善的生活。正如他说起自己的信念:“人总得做点伟大的事。我为别人作出贡献,不一定要图回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媛媛 实习生 黄馨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2日 08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245.html

“送光、架网、连世界:这些中国青年的非洲创业实践” 的相关文章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地龙,俗称“蚯蚓”。在《神农本草经》有详细记载,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效。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据了解,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而在进贤县张公镇江西腾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返乡只因为儿时的梦想袁小梅“蜂”狂的“甜蜜”梦想源于小时候喜欢看...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大家看一下,这个病斑一圈一圈像轮纹一样,这是轮纹病在果实上的表现,是前期用药不当造成的。”江苏丰县大沙河镇43岁果农陈厚武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种植果树,在忙于果园的同时不忘帮助村民一同致富,经过在苹果园里18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一块白板,一支水笔,还有一块粉笔擦,这就...

樱桃大王白智勇:30万亩的创业梦

樱桃大王白智勇:30万亩的创业梦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古籍《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了“土”字的含义,原初“土”字并不带有现在“土包子”等蔑视讥讽之意,更多的则是朴厚的涵义。黑马哥意欲用“土老板”一词来形容这样一批创业者,他们通常出身于农村,也植根于农村。他们从事的事业常常是“土生意”,没...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创业故事: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10月的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一角,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这一块都是去年流转的土地,受长期干旱影响,收成不如预期。”指着眼前蜿蜒的田坎,宁芬芳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2020年,宁芬芳辞去张家界市慈...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