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的创业故事:从谷歌工程师到全球化品牌标杆
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的创业故事:从谷歌工程师到全球化品牌标杆
一、基本信息
• 姓名:阳萌(Steven Yang)
• 籍贯:湖南长沙
• 身份:安克创新(Anker Innovations)创始人兼CEO,湖南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UT-Austin计算机博士(肄业),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 核心成就:
• 2011年创立安克创新,从亚马逊跨境电商起步,打造出中国出海消费电子品牌标杆;
• 带领安克成为全球充电配件领域头部品牌,旗下Anker品牌在欧美市场占有率超30%;
• 推动中国品牌全球化,产品覆盖充电储能、智能创新、智能影音三大品类,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安克创新2020年登陆创业板,市值一度超800亿元,成为“跨境电商第一股”。
二、创业起点:从谷歌工程师到“亚马逊卖家”的跨界尝试
1. 早期职业:硅谷大厂的“技术派”成长
阳萌出生于湖南长沙,从小就是“学霸”——初中接触计算机编程,高中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保送湖南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深造,随后赴美攻读UT-Austin计算机博士(后因创业肄业)。
2006年,阳萌加入谷歌美国总部,成为搜索引擎工程师。在谷歌的5年,他参与了谷歌广告系统、搜索算法等核心项目的研发,积累了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全球化视野。彼时的硅谷,互联网创业氛围浓厚,阳萌身边不少同事选择离职创业,这让他开始思考:“技术能否转化为更直接的商业价值?”
2. 第一次“触电”:亚马逊上的“配件商机”
2010年,阳萌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损坏,他在美国亚马逊搜索“笔记本电池”,发现价格高昂(动辄100美元以上),而搜索“中国产笔记本电池”,价格仅为30-50美元,但商品详情页写着“中国制造,需通过第三方转运公司邮寄”。
这一细节让阳萌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消费电子供应链成熟,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缺乏认知度。如果能用中国供应链做出高品质产品,通过亚马逊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或许能开辟一条新路。”
他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淘宝上找到一家深圳的笔记本电池供应商,采购了一批电池,贴上自己在亚马逊注册的“Anker”品牌(“Anker”取自德语“锚”,寓意“可靠、稳定”),通过亚马逊FBA(海外仓)发货销售。没想到,这款电池上线首月就卖出上千块,利润率远超他的预期。
三、创业核心:从“充电配件”到“全球化品牌矩阵”的崛起
1. 创业初期:用“工程师思维”做产品
2011年,阳萌正式辞去谷歌工作,回国在长沙创立安克创新(最初名为“湖南海翼电商”),团队仅有5人——3名技术员、1名设计师、1名运营。他给公司的定位很清晰:“不做低端代工,不做‘白牌’生意,要用中国供应链做出媲美国际大牌的品质,打造全球化品牌。”
安克的第一款爆款产品是“USB充电电池”。当时,市面上大多数充电电池需要专用充电器,而阳萌团队研发了一款“通用USB接口充电电池”,用户只需用手机充电器或电脑USB口就能充电。这款产品凭借“便捷+高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年销量突破百万块,成为亚马逊同类目TOP3品牌。
2. 关键突破:从“单一产品”到“品类扩张”
安克没有满足于“充电配件”的标签,而是围绕“用户需求”持续拓展品类:
• 2014年:切入智能音箱领域
推出首款智能音箱“Anker Roav Viva”,搭载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成为北美市场畅销的“平价智能音箱”之一;
• 2016年:布局车载充电
研发“车载重力支架+无线充电二合一”产品,解决司机边开车边充电的安全痛点,成为亚马逊车载配件类目TOP1品牌;
• 2018年:进军智能家居
推出“eufy”子品牌,涵盖智能摄像头、扫地机器人、门锁等产品,主打“高性价比+本地化服务”,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超20%;
• 2020年:探索储能领域
推出“Anker Solix”户外电源品牌,满足欧美家庭露营、应急用电需求,单款产品众筹金额超千万美元。
截至2023年,安克已形成三大核心品类(充电储能、智能创新、智能影音),拥有Anker、eufy、Soundcore等7个子品牌,全球用户超1亿。
四、创业挑战:从“贴牌质疑”到“品牌突围”的生死考验
1. 品牌认知战:从“Anker是贴牌吗?”到“中国品牌也可以很高端”
创业初期,安克常被海外消费者质疑:“Anker是不是贴牌?是不是廉价中国货?”阳萌意识到:“品牌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需要时间积累。”
他做了三件事:
• 坚持“自主研发”:安克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7%(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在深圳、长沙设立研发中心,团队超1500人,累计获得专利超1500项;
• 对标国际大牌:安克的充电宝采用与苹果同款的“氮化镓”芯片,体积更小、充电更快;智能音箱的音质调校邀请柏林音乐学院专家参与;
• 本地化服务:在欧洲设立售后服务中心,承诺“2小时响应、24小时上门维修”;在美国亚马逊平台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货”,退换率比行业平均低50%。
这些努力逐渐改变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2018年,安克成为首个入选“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Top10的消费电子品牌;2020年,Anker品牌在欧美市场的NPS(净推荐值)达72分(行业平均为45分),接近苹果的水平。
2. 质量危机:一场“召回事件”带来的反思
2017年,安克一款车载充电器因“高温环境下可能过热”被海外消费者投诉。阳萌第一时间启动召回程序:全球范围召回超10万件产品,赔偿用户损失;邀请第三方机构重新设计电路,增加过热保护芯片;公开发布《致用户信》,承诺“质量是安克的生命线”。
这场危机让安克损失超千万元,但也让团队更加重视质量管控。此后,安克建立了“全流程质量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组装,再到成品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设置“红线标准”;引入AI视觉检测设备,对每一件产品进行外观瑕疵筛查;设立“质量追溯系统”,任何问题产品都可快速定位到生产批次和供应商。
五、创业哲学:从“长期主义”到“全球化思维”的坚守
1. 长期主义:不做“赚快钱”的生意
阳萌常说:“安克的目标不是‘卖货’,而是‘做品牌’。品牌需要时间沉淀,我们要做的是‘长期主义者’。”
这种“长期主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 拒绝低价内卷:安克的产品定价通常比同类“白牌”高30%-50%,但通过“高品质+好服务”赢得用户复购;
• 不依赖单一平台:虽然亚马逊贡献了安克超50%的营收,但阳萌坚持“多渠道布局”——开设品牌官网、入驻沃尔玛线下店、与Costco合作;
• 持续研发投入:即使在疫情期间营收增速放缓,安克仍保持研发投入增长,推出“氮化镓第三代充电技术”“AI降噪耳机芯片”等创新产品。
2. 全球化思维:用“本地化”赢得市场
阳萌认为:“全球化不是‘把中国产品卖到海外’,而是‘为当地用户创造价值’。”
安克的“本地化”策略包括:
• 团队本地化:在北美、欧洲、日本设立子公司,核心团队由当地人组成(如美国团队负责市场调研,日本团队负责产品设计);
• 产品本地化:针对欧美用户喜欢“大容量充电宝”,推出10000mAh以上的产品;针对日本用户注重“小巧便携”,研发超薄充电宝;
• 营销本地化:在欧洲赞助足球赛事,在美国与YouTube科技博主合作,在日本投放地铁广告。
六、结语:从“谷歌工程师”到“全球化品牌标杆”的传奇
阳萌的创业故事,是一部“从技术派到品牌人”的转型史,更是一部“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奋斗史。他用12年时间,把安克从亚马逊上的一个小卖家,打造成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标杆品牌,不仅让“Anker”成为欧美消费者心中的“可靠伙伴”,更证明了“中国品牌也能赢得世界尊重”。
正如他所说:“创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我们看到了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也看到了海外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安克要做的就是架起一座桥——用技术创新连接中国供应链和全球市场。”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