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15年创业路,一起来看看高明这位手艺人的创业故事

8小时前创业故事9

15年创业路,一起来看看高明这位手艺人的创业故事

空港经济将开启高明制造业、服务业、物流运输业等行业的新篇章。在高明区更合镇,一位15年前创业的老板,痴迷于欧式中古风,打造的家具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空港经济来临的当下,他更是信心满满,一起来看看朱光亮的故事。

朱光亮的创业起步。

在更合镇更楼圩合和大道旁歌的一个家具厂房里,工人正把一段巨大的木头,用车床、刨床做成原木的茶几。车间内,摆满各式雕刻成的马头、狼、狗等动物装饰品,以及修复欧式古建筑的配件。

欧洲古建筑配件。

“一坨一坨掉得太大了,感觉就不一样。拍油漆的时候,这里拍薄一点,就会自然露一点底色。”佛山歌的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光亮边检查质量,边与员工交流。

家具做旧。

在工厂内,每一件实木家具,通过粗磨、细磨、精磨,然后进行喷漆。崭新的家具到最后,竟然是要“遍体鳞伤”。

“我就是要把它做旧,做得好像用过几百年一样的家具,欧洲客户都是喜欢古建筑,喜欢修旧如旧的复古产品。”佛山歌的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光亮说。

原木茶台。

十多年来,朱光亮专做中古风的欧式家具。厚实的原木,深沉的皮件,从浪漫法式家具到巴洛克式复杂而精美的雕刻花纹,都独具岁月的痕迹。

展厅里,一群“小木马”特别引人关注,粗大原木做的马身、马头,用钢筋连接,坐在上面,前后摇晃,感受惯性带来的愉悦。这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玩具,即便是现在的小朋友,对它仍是十分喜欢。

欧洲中世纪儿童木马。

朱光亮生产的是欧洲修复古建筑的构件,以及新古典家具,精雕细刻、有文化含量和异国情调。而他的入行,是随家人做家传手艺的家具开始。

朱光亮是来自湖南的新高明人,师范毕业,本来要做老师,后来跟着哥哥一起做起了家具彩绘、雕花,并试着销售,发现雕花这一块大有发展,于是买了几台机器,租了一个几十平方的地方就开始做了家具生产的生意。2010年来高明受到一位英国客户的赏识,觉得他们的雕花手艺不错,于是在高明更合镇的更楼圩做起代工,企业就这样做起来的。现在公司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员工有四五十人。

家传木刻手艺。

朱光亮15年前创业的更楼粮仓。

在更合创业15年,朱光亮的企业经历了三次飞跃,厂房也由更楼老街的粮仓,扩大发展搬到合和大道旁。但是他依然保留着老街粮仓的位置,参与到更合旧街区的改造活化。由中古风的欧洲风格领悟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朱光亮认为旧建筑的每一次修缮,都是一次对历史的温柔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坚定期许。他希望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建筑与家具变废为宝,让更多的人知道修旧如旧的装修风格,引导他们用最低的装修成本,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提高生活品质。

朱光亮说,空港经济是发展的大机遇,物流人流新项目在此落地,也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更合,希望自己生产的中古风家具产品,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 任家文

视频/高明融媒记者 李向荣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01.html

“15年创业路,一起来看看高明这位手艺人的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最近一周,洛川的雨水一直不断,这让王琦犯了难,眼下正是当地苹果的收获季,果子再收不上来,店铺的订单就要断货了。今年30岁的王琦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娃,目前正在陕北的农村老家进行电商再创业,主要销售当地的洛川苹果。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琦,从陕北只身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闸北区虬江路的赛格电子...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穿着工装裤,手拿剪管刀,在满是尘土的毛坯房里装管接线……近日,一个在厦门同安做水电工的女孩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了,多个视频获千万级播放量,点赞量频频破万。她叫陶媛,粉丝们称她小园,其实除了水电工、“网红”博主,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子电工产品淘宝卖家。而正因为她既能肩挑手扛做水电,也能靓丽出镜拍视频...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创业故事: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10月的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一角,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这一块都是去年流转的土地,受长期干旱影响,收成不如预期。”指着眼前蜿蜒的田坎,宁芬芳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2020年,宁芬芳辞去张家界市慈...

大学生为家乡卖菜 小镇里也有别样的春天

大学生为家乡卖菜 小镇里也有别样的春天

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今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主,北京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人孔博,仍觉得自己是踏入电商领域创业的学生。十年前,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孔博放弃都市白领工作,返乡卖菜,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孔博觉得自己是“孔二愣子”,坚持用电商方式把密云特色农产品卖向城市,曾经只有2...

返乡创业青年姬京建:发展电商带领乡亲致富

返乡创业青年姬京建:发展电商带领乡亲致富

寻找优质产品、联系存储、对接项目、安排发货……近日,姬京建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乐此不疲。去年年底,姬京建辞去了北京新发地的工作,回到家乡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雅家寨村,借助电商平台,创新特色产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36岁的姬京建说,他在北京新发地工作了5年,对农产品销售行业比较熟悉。近两年,他发现水...

于得水:农村穷小子筑起的“建筑圈江湖”创业故事

于得水:农村穷小子筑起的“建筑圈江湖”创业故事

农民创业故事:有人说,他的创业故事配得上“传奇”二字;有人说,他从农村穷小子跃身成为千万富豪靠的是“幸运”;有人说,他被被圈内人士誉为“民工好大哥”、“最佳合伙人”。我们说,在建筑圈历经艰难一路成长,近24年的沉淀与积累,成就他——精彩的“建筑圈江湖”;他,就是于得水,河南鹿邑人,建筑工人出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