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赚了几千万,创业1年差点倒闭,90后东北小伙逆袭,年销超10亿
创业故事网,染发,纹身,桀骜中带有诙谐。彭瀚给人的第一印象潮流又随性:他不像两个亿级品牌“高爷家”“许翠花”的创始人,倒像是个随时准备下赛道烧胎的赛车手。
但彭瀚笑着说,自己只是个笨拙的“猫奴奶爸”。
在高爷家公司,几乎所有员工都是“猫奴”。许多猫咪在工区随意游走,时不时跳上办公桌,它们在前台附近有专门的照片墙。为了照顾新捡来的流浪猫,彭瀚还把自己的办公室隔出一半,作为“猫房”。
“高爷家”这一品牌名也充满“猫奴”气息:2018年,彭瀚苦于买不到放心的猫粮,决定自己创业做一款。他和团队收集了所有合伙人家猫的名字,分别去注册品牌,最后唯一通过的就是“高爷”——一只陪伴团队十多年的橘猫。
在高爷家的众多“猫孩子”中,有一只肠胃脆弱、容易软便的猫咪“翠花”。2022年,彭瀚发现了一款结团紧实的国际品牌植物基猫砂,十分适合“翠花”。但这款产品频频断货,价格高昂,高爷家团队决定逆向研发,做同款植物猫砂产品。再考虑到研发这款猫砂的工程师姓许,品牌就命名为“许翠花”。
彭瀚透露,目前这两个品牌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今年618期间,“高爷家”“许翠花”整体增长超过50%,其中许翠花增长超过150%,在多平台霸榜品类Top 1。
快速增长背后,是严谨的产品理念。为了杜绝外界对“毒猫粮”的担忧,“高爷家”从一开始就贯彻透明化方针:公布每一批产品的配方、原料来源、生产商、检测报告,增进消费者信任度。“许翠花”前后投入了百万元研发资金,测试淀粉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性质,消耗掉的淀粉原料以吨计算。
当然,创业过程也绝非一帆风顺。2019年底,高爷家线下销售受阻,“账上只剩几万块钱”。适逢宏观环境变化,彭瀚干脆把猫粮贴钱卖给武汉、温州的消费者——当时这两座城市急需物资,猫粮被炒到两三百元一斤。
寄往武汉和温州的猫粮每一个包裹里,都塞着一张手写小卡片:“猫要好好吃饭,人也要好好吃饭,一起努力,等待春暖花开。”
之后,彭瀚花3000元投了一条短视频广告,打算再处理掉一些尾货。没想到这条广告一夜之间爆火,高爷家的单日销售额从一两千元直冲到十多万元。直到那年618大促开始前,还有消费者不断以原价下单,并备注“不要赠品”或“不要折扣”。
曾经付出的善意,在此刻收到了回报。彭瀚感慨:“最大的窍门和最好的捷径,还是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
回归产品初心,品牌的打法也变得朴素起来:深挖供应链,追求产能自给。目前,许翠花已经在杭州建起了两座猫砂工厂,年产量达到10万吨。对内,管理层喊出了“许翠花单品牌年销10亿”的口号——这意味着,在猫砂这个相对廉价的品类里,许翠花的市占率要达到15%。
这当然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彭瀚反思,过去数年自己犯了好几个错误,其一是开发了太多渠道专供款,其二是盲目降价。此外,工厂管理对他们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如何在猫砂这个近乎“无品牌”的赛道里保持优势,更需要时时警醒。
天下网商总结,高爷家和许翠花的打法可以归纳为:
锚定安全作为品牌价值,以“透明化”获取消费者信任。品牌主打信息透明,公开配方用料,在猫粮这一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这一措施不仅迎合了“成分党”的需求,也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痛点,强化了品牌和消费者的正面连接,提升了用户信任和粘性。
积极寻求差异化机会,打造极致产品体验。在猫粮这一红海赛道,高爷家主打益生菌配方产品;在猫砂这一分散赛道,许翠花找到全新细分品类“植物基猫砂”。两者均有差异化的产品力。同时,由于猫砂品类属于养宠人士的刚需,许翠花只需要做好产品体验,不必花费太多投流成本,就能带来极高的复购率。
“自产+代工”相结合,合理配置轻重资产。结合品类特殊性,品牌在供应链端采取“自产+代工”模式。许翠花自建工厂生产“植物基猫砂”,来应对国内没有匹配工厂的困境;而高爷家采取代工模式,是因为国内宠粮代工厂已经高度成熟,品牌方拥有把控产品细节的话语权,同时避免资产投入过重。
不盲目拓品,持续投入研发,构建产品壁垒。公司重点聚焦猫粮和猫砂类目,以既有人群为原点谨慎扩张。彭瀚认为,不能以“烧钱”的方式竞争,应该保留一部分利润,持续投入新品研发;在供应链能力极强的宠物行业,唯有不断颠覆自己,构筑产品壁垒,才能防止被别人超越。
打开线上渠道,并开拓海外市场。早期,高爷家以私域打开市场,积累原点用户,后与电商平台合作铺量,打开线上销售市场。目前,全公司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超过9成。2025年已开拓海外市场,覆盖北美、日本、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地。
这两个年轻的“黑马”品牌,有过艰难的时刻,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后迭代认知、自我突破。在全中国1亿多只宠物犬猫的托举下,它们正在一条机会与风险并存的道路上找准前进节奏。
采访结束后,我们经过一条走廊。彭瀚指着一只三花猫介绍:“它就是‘翠花’。”
我试着一把抱起“翠花”,它胖乎乎的,重得像一颗秤砣。
以下是天下网商和高爷家&许翠花品牌创始人彭瀚的对话,经编辑整理:
为猫出发,做一款“让自己放心”的猫粮
天下网商:您看起来很年轻,以前有创业经历吗?
彭瀚:我1992年出生,大学就创业做旅游。那时候赚得比现在多,有大几千万。
天下网商:“高爷家”是2018年底创立的,为什么选择在这时进入宠物行业?
彭瀚:我们收养过很多只猫,本就对这个行业有了解、感兴趣。过去,哪怕是现在,大家可能还是觉得好的猫粮要看进口。(如果)吃坏了,那不是粮不好,一定是自家猫的问题。
突然有一天,我在豆瓣看到有人说渴望经销商真假掺卖。我们就慌了,怎么办?咱买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当时真的不放心,孩子不能不吃饭呀,要不咱自己做一个宠物品牌,自己做猫粮。我们团队全都支持。
天下网商:为什么要起“高爷家”这个名字?
彭瀚:“高爷”是我们合伙人的一只猫。为猫做的粮,当然要用猫来命名。当年我们把所有的猫都拿来注册商标了,发现最后只有“高爷”是可以注册的。OK,我说那就叫“高爷”,结果“高爷”也不行,最好还要加个字。我说,那就“高爷家”嘛。
天下网商:高爷家一开始进入宠粮赛道,找到的切入点是什么?
彭瀚:益生菌猫粮。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供应链可以自己跑,但配方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很难的事,我必须要找到一个靠谱的人。但说实话,工厂的配方我们是先天打一个问号的,我不是很信任当时的工厂配方,所以就要自己去做配方。
那时候能找的,要么就是中国农业大学,要么就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我们找了浙大动科院的李卫芬教授,她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益生菌。所以我们最早就定了这样一个益生菌产品。
我们从没停止过研发。到今天,我们还在跟中科院沼气所、中国农大、浙大开展合作,我们新的办公场地也要建微生物实验室了。最近,我们还从猫的肠道和初乳初便里面提取专门的益生菌。这个基本上已经变成高爷家的特色和禀赋了。
天下网商:当时中国的宠粮品牌里,狗的供给比较多,猫的供给相对稀缺。同时国际品牌林立,国产品牌以白牌居多。你们找到了中间价位段的猫粮市场存在的空白。
彭瀚:对,它是空白的,没人做。那个时候养猫的人喂国产粮是被大家看不起的,因为那会儿的认知里国产粮都很烂。定价上,国产粮都是几块钱一斤,渴望、爱肯拿、巅峰、纽翠斯这种进口粮,就是五六十块钱一斤。
所以我们当时定的价格很尴尬,128元3斤,折合一斤四五十块钱,(在国产猫粮里)非常非常贵。我们的一家代工厂跟我说:老弟,你信哥的,你不能做这么贵的,你要做便宜的,你做那么贵的一定做不起来,搞不了的!我就没接过成本这么高的客户。
我说:试试,试试——国产的一定差,进口的一定好吗?
我们没想那么多,为了孩子能吃上饭,只能一股脑做。但前期销量确实不是很好。
线下突围失败,创业1年濒临倒闭
天下网商:国产猫粮不敢定高价,高爷家以益生菌作为差异化卖点,但一开始没能找到突围的机会。后来是怎么突破的?从线下吗?
彭瀚:一开始线下线上都在做,但都不温不火。因为线下更在意品牌,而高爷家是一个刚起步的品牌,什么都没有,天然无法适配线下渠道的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想了各种“巧劲儿”,都没有太大起色,才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把产品做好。
天下网商:跑通线下渠道,第一需要品牌足够大,第二需要给它足够多的利润。你们没能从线下突围,那么线上呢?
彭瀚:电商也很难,那时候天猫的门槛非常高,开不了天猫店,只能开淘宝店。当时公司真的面临倒闭的风险,我印象中当时账上就剩几万块钱了。
后来就遇上了宏观环境变化,很多人在加价卖猫粮。武汉和温州这两个地方,猫粮狗粮炒到了两三百块钱一斤。我们想,这帮人太**坏了!就想办法把三五吨猫粮库存运过去。针对武汉和温州两个地方,我们降价到98元,买一赠一。不加价,反而降价。
那时候能跟我们合作的快递只有EMS, 这个价格其实连运费都不够。我们想,把这批货亏出去就算了,就当做个好事儿。我们还在每一个包裹里写了一张手写贺卡,“猫要好好吃饭,人也要好好吃饭,一起努力,等待春暖花开”。
后来,事情开始有了转机,我们花3000块钱投了一个短视频博主,讲我们贴钱买猫粮的事儿,结果这条视频直接就爆掉了。本来我们每天只能卖一两千块钱,突然之间,一天卖了可能有十几万,第二天、第三天更高。那一个月就冲到了百十来万。就这一条视频,是我们破局的开始。
618预售的前一天,订单还在疯狂涨。我在供应端看收货地址,都是湖北、温州、湖北、温州,备注也都是“不要赠品”或“不要折扣”——我们就是感谢你们帮了我们,就买不打折的产品,打折我们不要。这波(热度)救了我,不然就不可能存在这个品牌了。
天下网商: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神奇。
彭瀚:特殊时期,大家一听说其他品牌都加价,就这个降价,还包邮,还买一赠一,都疯狂下单,我们累得打包都打不过来。甚至杭州的出租车师傅都来给我们当兼职,帮我们打包。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辛苦很值得。
严守消费者信任,依靠“透明化”破局
天下网商:一条视频成为了公司的转折点。从特殊节点的特殊用户,到如今一个年收入数亿元的品牌,高爷家的人群是怎么继续扩大的?
彭瀚:第一,当时我们真的踩到了短视频的红利,那一条视频的ROI可能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后来它扩散得越来越多,有很多武汉、温州之外的用户看到了,觉得品牌很暖心,认同我们的品牌价值,刚好产品也还不错,就支持一下我们。
第二,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用户痛点。他们为什么不买国产粮?因为不信任。怎样才能让他们信任?消除信息不对称。他们不信任,我就把配方写出来,把实际的投料量也写出来。再不信任,我每批次都去做第三方检测,把检测报告也放出来。
天下网商:实际的投料量具体是指?
彭瀚:正常的产品配方,就是鸡肉、鸭肉、鱼肉,按照用量降序排列。我们不仅把百分比加进去了,还把实际的投料量也写上去,比如说每吨猫粮实际用到鸡肉 750公斤,鸭肉300公斤,多少核心料,都写上去。你不信,那我就告诉你。
很多人觉得这应该是所谓的商业机密,但对我来说这不是核心。我会把代工厂写上去,甚至把每一批次的原料供应商都写上去,比如说鸡肉是新希望的,还是福建圣农的。供应商的采购单,我也在详情页上放出来。对于消费者来说,信任这个产品是最关键的。
天下网商:高爷家没有和最便宜的宠粮竞争,一开始做的就是用“透明”来取代“品牌溢价”。但也有人认为,品牌应该有一点神秘感,让别人不知道它做了什么。如果你把供应链全部列出来,那么品牌最终发挥的价值是什么?
彭瀚:我觉得取决于品类。猫粮、奶粉这些东西不能神秘,对消费者来说越透明越好,因为事关食品安全。有些品类可以神秘,比如奢侈品,一定要有调性;比如咖啡豆,来自什么埃塞俄比亚;比如说酒,威士忌,过过什么桶,哪个酿酒师搞的……它们确实需要神秘感。
但是对于大消费品、战略物资,奶粉、柴米油盐等东西,一定是要安全,安全就是品牌(价值)。猫粮对于猫来说,就是它的柴米油盐。
天下网商:你觉得品牌不需要神秘感,只需要“透明感”,这就是产品的表达——品牌等于产品的清晰表达。但品牌也需要产品的差异化创新,高爷家怎么对外表达自己和其他品牌不一样的地方?
彭瀚:我们现在不太会去关注竞品的表达,也不太去和竞品比较,做好我们自己认为对的、该做的事儿,这就是我们和其他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猫粮方面,其实我们是在克制增长的欲望,不希望有太多营销投放,反而是把节奏慢下来。我们希望高爷家是一个慢品牌。
天下网商:怎么理解慢品牌?
彭瀚:第一,别死,不能跟别人烧钱竞争。第二,保证一部分利润,持续投入研发。我们做猫砂,也是因为猫粮有利润,我才能耗两三年时间去研发一个还是未知数的产品,甚至花几千万去建个工厂。
现在大环境比较“卷”,所有供应端都在涨价,销售终端又都在卷价格,平台之间又会比价。而品牌不盈利就不能活下去,如果为此牺牲供应链,那原料和产品质量一定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把节奏慢下来,回归到商业本质,踏踏实实地做研发、做品控,把产品做好。
投1000万元建厂,拓展差异化新品类
天下网商:很多头部宠粮品牌都致力于把供应链做深,建自己的工厂。但高爷家还是采用代工模式,这是出于效率上的考量吗?
彭瀚:其实很久以前我们考虑过要建猫粮工厂,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我们觉得,第一,现在国内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像我们这种有一定体量的品牌,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工厂用谁的原料、现场怎么生产、怎么检查卫生、能不能达到我们的生产标准,这批货生产出来,我们哪些要、哪些不要,都是我们说了算。甚至工艺、参数等都是我们来定,跟自己的工厂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重资产不在我们这边,工厂最大的成本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包括一些铺底流动资金等。所以我们考量下来,建工厂没有意义,我们做自有工厂,未必能有代工厂成熟和稳定。如果为了“自有”的名头,卖品控不稳定的猫粮,就本末倒置了。
天下网商:也就是说,2021年您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自建猫粮工厂,二是做猫砂。最后您选择了后者,创立了新品牌“许翠花”。为什么一家做宠物食品的公司开始做宠物用品?拓品逻辑是什么?
彭瀚:我们拓品特别主观,或者说特别“自以为是”。我们作为“猫奴”,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许翠花的初心是为了公司一只叫“翠花”的猫,它肠胃不好,总是软便、拉稀,我们买过市面上能买到的几乎所有猫砂产品,总没有特别满意的。后来是我从国外买了一款植物猫砂,才解决这个问题——结团太好了,完美包裹小猫的排泄物,拯救了我们这帮“绝望的家长”。于是我们说,我们也要做植物猫砂,为了“翠花”。
在公司里走动的“翠花”
天下网商:和普通猫砂相比,许翠花带来的铲屎体验有什么区别?
彭瀚:第一,不黏底了。正常用完猫砂,猫砂盆上会粘的到处都是,要清洗。我们这个一铲,猫砂盆特别干净,不会粘上去。第二,猫砂铲上有些时候糊的都是排泄物,这个也没有。甚至对强迫症来说,铲屎变成了一种快感:轻轻一撬,一整块就下来了。第三,它颜色是白色的,稍微泛点黄。猫稍微有一点血尿或者是血便,能立刻看出来。
整个宠物赛道里,只有猫砂是人在用,不是猫在用。所以(只要)产品体验好,这个东西就好做。用过许翠花就像坐过飞机头等舱一样,再想让你坐经济舱,你但凡有消费能力,一定还是要回去的。
天下网商:这是一个超强复购的品类吗?
彭瀚:对。用得好就是百分之百的复购率。最终肯定达不到百分之百,但是很多人用完之后喜欢这种产品状态,一定会一直买。
也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明确的需求,所以就逼着做。如果按照真正的逻辑,我们不可能做这个品。因为植物猫砂这个品类,全网一年也就500多万的GMV。但是现在这个品类涨得非常快,肯定十几个亿了。
天下网商:第一家工厂建在哪里?花了多少钱?
彭瀚:在杭州临平。投设备六七百万,前后一千多万。
我们胆子非常大,配方还没做出来,工厂已经建好了。猫砂品类是非常卷的。我们也不确定能不能做好,当时全是问号,甚至连怎么生产这个猫砂都是问号。我们就拍脑袋先赌,做了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到底能不能做出我们这个猫砂,也不知道。
天下网商:这时候为什么不找成熟工厂代工了?
彭瀚:能做出成熟合格的产品是第一原则,但当时没有人能做这个,没得选。
我们做的是逆向研发,研发了两年,一年百十来万的研发成本,再加上几百万、上千万的设备买过来,去赌未来能不能卖得好。
天下网商:研究猫砂要花的成本是哪些?
彭瀚:打样,研究原料,把淀粉加热到不同温度、不同压力,观察它的性质。既要保证它足够粘,要结团,还要保证它吸水,还不能太粘,粘到底儿上,这个东西很难控制。小许(“许翠花”研发工程师)差不多一次打样十几公斤,用了几吨料,你想想得要多少遍的研发。
我们就是评估这个事儿有没有意义。也别说宠物市场有多大,我们吃不了那么大的。我们先把自己这一类用户服务好就足够了。我们觉得它是值得持续研发的,OK,那就立项,然后做,差不多了就开始建工厂。
天下网商:工厂是重资产,当时有没有想过Plan B(备用方案)?万一做不好怎么办?
彭瀚:不敢想啊,想了还能睡着觉吗?也没想过Plan B,就是一股脑地(投入),这个事儿无论如何都要成。实在不行,设备买错了,再换一批设备。压根儿就没给自己留什么退路。
天下网商:自建工厂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您有没有引入管理工厂的新合伙人?
彭瀚:自己管嘛,所有的坑一步一步踩过来。我们已经建了两个工厂,第一个工厂负责踩坑,第二个工厂就是把之前没踩过的坑再踩一遍,踩过的坑尽可能规避一下。
战术大胆、战略谨慎,在“无人区”自我颠覆
天下网商:高爷家的合伙人之前接受采访,说有信心跑到猫砂第一,2025年的销售额目标是10亿元。这是内部的战略吗?
彭瀚:高爷家也好,许翠花也罢,我们一开始都没有太大的商业野心,只是用心做出了一款我们自己认可的产品,把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做到极致,市场的体量增长以及市场身位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许翠花很优秀,我们只是认为许翠花有能力、应该成为猫砂第一。
另外,这10个亿也是倒推出来的。我必须保证我的边际成本是最低的,理论上,两个工厂24小时365天连续生产,产能拉满,算下来(销售额)是10个亿。这是打鸡血的说法,我们一直在拼搏,我对电商的小伙伴说,你们明年的目标就是做10个亿。
天下网商:新品类都需要品类教育,许翠花是怎么快速成为电商平台Top 1的?
彭瀚:第一,上了头部达人的直播间,但前提也是销量好,第二,就是利用淘系的一些推广工具,去做站内推广。所有人都说许翠花的小红书、抖音种草做得好,很多消费者拿我们作为案例分享,但许翠花618期间的站外投放预算几乎为0,我们的重心一定是在产品。
天下网商:现在也不花吗?
彭瀚:我们在猫粮上会投入一些营销费用,但是猫砂几乎没有,都是在站内完成的,站内也是控好费比。
猫砂跟猫粮不一样的是,猫粮确实需要新人流量,需要站外种草。但是猫砂只要好用,让消费者用到了,没所谓被不被种草的,他们会先买来试试,好用就会复购。所以我们做猫砂的策略更多偏站内,消费者用得好,自然而然会回来复购。
天下网商:你现在费用更多投在站内,天猫这个平台对你们的两个品牌来说意味着什么?
彭瀚:天猫是我们两个品牌走向规模化的核心阵地,尤其是在品牌初期,它帮我们建立了第一波信任与用户基础。
对“高爷家”来说,猫粮是一个复购长、信任门槛高的品类,天猫天然有高粘性、高信任的用户群体,是我们做长线品牌积累最重要的渠道。对“许翠花”来说,猫砂是一个重体验、重口碑的高频消费品,天猫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分发渠道。我们几乎不需要额外的站外投入,就能快速触达目标用户、完成初次试用和复购闭环。
所以,天猫不仅是我们的销售平台,更是我们验证产品、打爆单品、放大复购效应的主战场。
天下网商:在品类或产品的决策上,您犯过哪些错误?
彭瀚:我们从最开始的“大单品”(策略),这一个品我要卖到绝对的老大,到现在我们已经被各个电商平台卷到,天猫有天猫的专供品,京东有京东的专供品,抖音有抖音的专供品,拼多多有拼多多的专供品。太多的SPU对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都有很大的压力,各个平台间的“专供款”又不利于消费者端的认知建立,甚至会致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模糊,增加了决策成本,我们认为这就是策略的失败。
天下网商:许翠花已经做了高端体验了,为什么要往更低的体验去做?
彭瀚:高端客群非常窄。单品牌10亿元销售额意味着15%的市占率,那我一定要去打下沉市场。
天下网商:“植物基猫砂”这一新品类起势快,增长也快,一定会有更多人入局,大资本也会进入这个赛道。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彭瀚:持续研发。与其让别人打我们,不如自己先打自己。我们现在就在想办法自己颠覆自己的产品。比如说,猫上完厕所容易把猫砂的颗粒带出来,我们就想办法怎么让它不带出;现在许翠花还不能冲厕所,我再去解决。甚至在材料科学上,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原料能够代替,进一步把成本降下来。
我们也经常问自己,许翠花还有什么缺点?如果再升级,还能怎么升级?以前是抄别人,有目标很简单。到现在就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打自己,这个过程很难,但必须要做。
天下网商:许翠花今年有出海的规划吗?
彭瀚:已经在做了。目前确认合作或者在推进中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澳大利亚、英国、北美和日本等。日本和北美我们已经开设亚马逊店铺,确定合作的海外经销商也在积极出口。
天下网商:关税会影响你们吗?
彭瀚:他涨关税我们涨价呗。
天下网商:你们扩张的边界是什么?
彭瀚:看需求,看机会。猫孩子的需求、铲屎官的需求在哪里,而对于这个需求,我们有能力做出真正的好产品,那这就是边界。当然目前还是踏踏实实把猫粮和猫砂做好,其他用品要看需求和机会情况。如果(现有业务)增速放缓,我们也需要居安思危,开发新产品,自己颠覆自己。
天下网商:在猫砂这个品类里,您怎么看待品牌化这件事?
彭瀚:前面我说,猫砂就像家里用的柴米油盐,以前大家的目光很少放在生活中这些基础产品上,但现在不同了,就拿饮用水举例,大家会在乎纯净水和矿泉水的区别,说到底,就是对产品安全、健康的需求变高了。做品牌也是这个道理,对猫粮这个品类来说,品牌的建立是潜移默化、一步一个脚印的,要及时、敏锐地关注消费者需求,做出高爷家的努力,这就是我们的品牌,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90后创业故事,我认为猫砂品类的品牌力不在于广告驱动的营销力,而是用户驱动型的。猫砂是一个高频的日常消耗品,相比广告营销、流量触达,消费者更愿意倾听真实用户的使用反馈、身边朋友的推荐。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产品能打动猫、能打动人,用户愿意讲出来、晒出来、推荐出去,这个品类中的品牌自然就建立了。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