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于得水:农村穷小子筑起的“建筑圈江湖”创业故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3

农民创业故事:有人说,他的创业故事配得上“传奇”二字;有人说,他从农村穷小子跃身成为千万富豪靠的是“幸运”;有人说,他被被圈内人士誉为“民工好大哥”、“最佳合伙人”。我们说,在建筑圈历经艰难一路成长,近24年的沉淀与积累,成就他——精彩的“建筑圈江湖”;

他,就是于得水,河南鹿邑人,建筑工人出身,小学半路辍学,外表貌不惊人,但在河南的建筑圈,凭着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精神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下面给大家讲讲于得水的故事。

他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娃,到坐拥近千万身家的农民富豪,于得水认为,“8分幸运+1分智慧+1分汗水=自身成功”,自身成功最终关键还是“幸运”两个字。

农村娃走出城市之梦

1973年,于得水出生在河南鹿邑一个贫困农民的家中。“家中姊妹多,家中男孩我是老大。”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所受的教育就是,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走出农村,去城市里生活。”因为贫穷,所以于得水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为了能实现在城市生活的梦想,于得水选择了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1990年的春天,于得水在北京的建筑工地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五年。在很多人看来,建筑工地就是搬砖的,既没金钱,更没地位。为能在城市生活,他想证明自己,必须掌握一技之长。为此,于得水总是勤奋好学、虚心向师傅们学习,于得水的技术水平也因此得到质的突破。

偶遇贵人,踏上创业之路

2010年,于得水从北京辗转来到河南汝州。当时,安徽民生集团正在汝州承建一个现代化小区工程。那个时候的于得水通过近24年的沉淀与积累,已经是小有积蓄并且手下有百十号工人的小包工头了。但于得水不满足于带着工人干点杂活,继续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一个多月后,发现这家公司在面向社会招“大包。”所谓“大包”就是承揽一项工程的所有项目。需要很大的垫资,但是利润也很丰厚。由于二十多年工地实操经验打下的基础,于得水对工人的管理、质量的把控做得比较好。

最后,在民生集团高管多次考察之后,终于同意于得水的建筑队进入这家公司。“机会犹如一把钥匙,给于得水打开进入建筑领域的一扇大门”,后面就有了第一个机遇,民生集团在汝州的第一个6.8万平米的主体施工项目交给了于得水,事实证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艰难创业之初,筚路蓝缕干事创业

在事业发展方向上,于得水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很多人的做法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放,不把质量与诚信当做第一位,认为干完活拿钱就走了,管那么多干嘛”。因此,我必须走和它不同的道路,我们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诚信交给民工兄弟去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2016年,于得水原本准备大干一场,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父亲病倒了,检查出是癌症晚期,于得水立即返回乡。那一年,于得水带着父亲走遍全国各大医院,却还是无果。无助的于得水陪着父亲到各地旅游散心,留下父亲最美的时光。“几个月下来,于得水瘦了一圈,身体与精神都垮了,工地也荒废了,但是他不后悔,能陪着父亲走完他的人生,这辈子都值得”。

功成名就返乡回报乡亲

从父亲去世的阴霾里走出来之后,于得水全心扑进工地上,他对工人真诚、对甲方负责,尤其是对父亲的孝心,打动了不少朋友,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合作。“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路过哪里就在哪里交往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于得水对朋友真诚相待的原因,总有以前的甲方源源不断的帮助于得水介绍新的工地,成就了于得水的“建筑圈江湖”。

自2018年以来,于得水积极参加公益,买米买油送到家乡的敬老院。买书包、买文具、捐助学费送到贫困儿童家中。于得水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我现在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去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爱上公益。

采访中于得水多次热泪盈眶,他说:“我一个农村孩子能有今天,得感谢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我的民工兄弟们的信任、感谢成长路上帮助我的贵人。”

农村大哥“建筑圈江湖”的成功,来自于近三十年辛勤汗水的付出,来自于那颗最难能可贵的初心。

致敬每一位建筑人:城市的拔地而起,离不开每一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你 ,愿你每一次经历都走向热爱,继续往前,成就精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18.html

“于得水:农村穷小子筑起的“建筑圈江湖”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从对手工作品的一见倾心到模仿制作、创作开发,她把手工制作之美带给她人。从独自创办工作室到联合志同道合的姐妹们并肩开发作品完善制作流程开展手工艺课程培训,她用一双巧手将“青果”培育成一片巧妇手工园地 。她就是李英,北京青果布艺工作室(以下简称青果工作室)创始人,现任全国手工协会会员,北京巧娘协会理事,...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80后”崇阳返乡创业青年雷志超,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拓荒开路,带领群众种植黄精奔富路,在黄精地里刨“黄金”。在崇阳县举行的2022年首届“桃溪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雷志超荣获第三名。雷志超是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公司,开始几...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群山环绕着水库,78个自然村散落其间,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平均海拔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这个数据仅为9624元。2017年,村民杨丽芹的丈夫因脑淤血双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时失能,不仅每个月要花近800元的医药费,还需要有人守在身边照顾。儿子正在读大三...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只喜欢买买买、囤囤囤,却没有收拾的习惯;房子储物空间不足,杂物凌乱堆积;搬家乔迁,物品杂乱得无从下手整理……在广阔的收纳需求背景下,一个小众职业——整理收纳师悄然兴起。据统计,2022年中国66.7%的家政服务消费者年龄在27岁至39岁之间,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年轻人有很多潮流单品,他...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这种水培的小白菜,成熟快,一年能收十几茬,并且不依靠土壤肥力,并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健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连日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