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广告达人变“民宿掌柜”:这对夫妻玩转乡村创业那些事

2个月前 (06-17)创业故事153

夫妻创业故事:“你们到我这儿来,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网络达人木兰晓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对乡村民宿事业的热忱。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黄陂木兰晓荟夫妻化身“新农人”,用创意唤醒山中客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共富生态圈,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活范本。

记者日前走进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古木山水客栈,只见木兰晓荟正与丈夫默契配合,拍摄客栈宣传视频。凭借曾经广告行业积累的专业能力,从拍摄、剪辑到文案,夫妻俩独立完成每一个环节。

2022年,民宿经济蓬勃兴起,夫妻二人毅然踏上回乡创业之路。起初,木兰晓荟通过网络平台售卖黄陂土特产,积累起大量粉丝。2024年,在考察全区80余家民宿后,他们选中长轩岭街虎桥村的古木山水客栈。

“做土特产时就有不少粉丝,是他们建议我找到这里。这里山清水秀,又临近云雾山、木兰花乡等热门景点。”木兰晓荟分享道。

身为广告人,他们深谙营销之道。依托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持续输出乡村慢生活主题内容,迅速收获5万新老粉丝的喜爱。客栈12间客房长期爆满,需提前20 - 30天预订。面对旺盛的客流,夫妻俩创新推出“民宿 + 村民合作”模式,将部分游客分流至周边村民家中,并统一管理标准。目前,已有两户村民加入,每户月增收达2万元。此外,客栈设立的10余个保洁、餐饮岗位,也让村民人均月增收4000元,真正实现“一家民宿带活一个村”。

“我们将深化与周边农户合作,丰富水果、蔬菜采摘等游玩体验,加强与周边景区联动,推出‘一票通’服务,把两天行程打造得更精彩,让游客对黄陂念念不忘!” 当前,木兰晓荟夫妻俩正积极谋划客栈的升级蓝图,以民宿为支点,撬动乡村共富新未来。

(来源:黄陂融媒)

【编辑:王戎飞】

【来源:黄陂融媒】


推荐阅读:

返乡创业夫妻:外嫁来的媳妇开了家悬崖上的民宿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85.html

“广告达人变“民宿掌柜”:这对夫妻玩转乡村创业那些事” 的相关文章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青年创业故事:陕西人张旺是一名90后,在城里长大,但他的创业领域却与山区、农民、农产品有关。过去8年,他创业开启“小满良仓”项目,举办过600场次扶贫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400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邀请科研团队将纳米级生物酶制备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环节;他曾走进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农田,深知农产品卖...

抖音电商00后新农人莲讯:创业不用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抖音电商00后新农人莲讯:创业不用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福建连城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多为低山丘陵,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万物茂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这里全年无霜期291天,土质松软,酸碱适中,十分适合红心地瓜生长。抖音上拥有100多万粉丝的“新农人”莲讯就是连城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成功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连城地瓜,在兴趣电商...

打工多年发现桑蚕养殖商机,他回乡创业一年养80万条蚕

打工多年发现桑蚕养殖商机,他回乡创业一年养80万条蚕

提起养蚕,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儿时养过的一种“宠物”。但对40岁的华阴人陈永江来说,蚕则意味着创造财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机遇,多年打工后他选择学习养蚕技术,然后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如今他的桑蚕养殖已经带动了不少村民加入。对于未来他说,想办一个育种孵化场,还要在孟塬一带扩大规模,力争在华阴形成集蚕种制造...

一年养蚕4个月 村民收入2万余元

一年养蚕4个月 村民收入2万余元

8月4日,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东乐村,最高气温突破36℃,连片的桑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今年蚕茧价格高,上一季每公斤58.5元,我一共卖了7000多元。”站在自家院坝里,村民黄德淑向记者算起收入账,“一年我可以养4季,光是养蚕今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像黄德淑这样的蚕农在东山镇还有很多,作为乐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