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生返乡创业,“农创客”用青春谱写乡村赞歌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2

张掖古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这里也是张鹏魂萦梦牵的故乡,三年前他放弃在上海打拼数十年的工作,回到故乡支农创业。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19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 ,全国各地带着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创业人才涌现。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指出,明年是全面小康圆满收官年,必须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乡村是投资兴业的热土,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空间广阔、前景光明。

“孔雀西北飞”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张鹏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最初,我想回到张掖市前进村做一名新农人的决定,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支持,连孩子都反对。”张鹏说,国家需要人才来发展农业,所以他决定回家乡。他是个喜欢自我挑战的人,他大伯曾是村书记,投资做乡镇企业结果失败了,尝试利用创新思维的方式带动家乡发展。

第三届农博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农创客。

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带着满腔热血的张鹏在回乡创业的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返乡创业最大的阻碍是和村民思维上的差异,小到村民法理与法规的普及工作,大到村子的环境治理,旅游项目用地的拆迁,我都很难和村民的意见达成一致。”他说,极少走出乡村的农民有自己种地经验,很难改变这种固有思维,让他们接受现代科学种植的方法就更难。

城乡思维的转换是张鹏解决农村创业问题关键。韩长赋曾指出,社会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不能让农业现代化、农民边缘化,而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组建年轻的创业团队在各地考察后,张鹏带领村里的农民们一同开发农旅项目;注册成立甘肃前进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与台湾科研团队协作来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晃数年,张鹏所在的前进村发生蜕变。如今,前进村获得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级示范性基地)的管理经营权,作为张掖国家绿洲农业示范园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的张鹏,利用园区现有的1.2万平米智能化温室和3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带领专家及农民研究、培育温室高端功能性水果、蔬菜等高经济价值新品种,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山村,逐渐焕发生机。

返乡三年的“农创客”张鹏,用紧密来形容他和村民的关系。“我现在更能知道村民在想什么,说话办事也更能贴近他们的需求,村民也觉得我更接地气了。”

心系父母,海归创业

接地气的不止张鹏,80后的海归农场主饶胜男同样如此。

2013年,远在莫斯科担任旅游贸易公司市场经理的饶胜男,因年迈的父母无力经营家庭农场,回乡帮助父母打理田地。“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差别巨大,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出现,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办好农场,但父母在体力和脑力上,很难规范经营农场。”回国后的饶胜男主管农场经营,父母负责种养。他通过积累客户,规划农田,改善设施,优化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后,饶胜男将农场改名为“淘果园”家庭农场,并以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线,走出“互联网 农场 旅游”的休闲观光农业之路。

随着全国大学生支农的兴起和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投入到了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在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浙江衢州的八月正值盛夏,天气闷热,饶胜男一早来到农场,察看自家母鸡的产蛋情况。不论是鸡鸭禽蛋,饶胜男都绝不用饲料代替天然谷物喂养,坚持“绿色,有机”的饲养模式,最终成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土鸡蛋、母鸡和老鸭的供货商之一。

经过饶胜男六年地努力,占地300多亩的淘果园产值从30万增长到了300多万。随着淘果园的名气越来越响,饶胜男在2017年新成立了浙江厚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建立农技知识分享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商品化、网货化和品牌化服务。利用空余时间,饶胜男还对农村创业或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指导。

得益于人才返乡和资本下乡的政策红利,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生机勃勃。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孝初,在参加第三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后表示,目前浙江省从事农创产业的有5012名,其中有四个项目进入了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的半决赛。“农业部双创大赛挖掘到的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和优秀创业项目,能够进一步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有利于促进人才返乡支农创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生于斯,长于斯,返乡创业的张鹏很喜欢现在生活。“我回到家乡就是为了做些事情,虽谈不上富裕,但看着村里的2000亩土地被更好地利用,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改善,我就特别满足。”他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40.html

“大学生返乡创业,“农创客”用青春谱写乡村赞歌”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大学生冯中平:跳回农门养兔闯“钱”途

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只只兔子肥硕健壮,一碗碗饲料让兔子吃得欢实……8月14日,乌苏市四棵树镇哈尔莫墩村,看着争先恐后抢食吃的兔子,冯中平乐呵呵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冯中平是“90后”,也是乌苏市营赢御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哈尔莫墩村方圆几百公里内,很多人都知道大学生“兔倌”冯中平...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视频直播创业故事,大学毕业“杭漂”四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视频拍摄经验后,他决定返乡创业,成立农业公司。利用“直播+短视频”模式尝试销售家乡的土特农产品。在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增收,他就是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90后”人大代表宋超。一、返乡创业他做起了“带货”主播“这是...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故事:2010年后,由中国互联网掀起的创业大潮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其中不乏年轻的95后。他们聪慧机警,比同龄人更富有见闻胆识,曾在在资本和商业世界中掀起一朵朵浪花,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够将项目做到今日者极少。野农优品的创始人勾英达,是这个“极少”中的一个。勾英达是这批95后互联网创业者中...

回乡创业养鸭子,一家团聚过上有房有车好生活

回乡创业养鸭子,一家团聚过上有房有车好生活

赖大森是开平水禽公司金鸡服务部的合作农户,在与温氏合作养殖前,他从事过多个行业,辗转多地,长期与父母、子女长期分离,加上工资收入不高,仅能维持家庭生计。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赖大森加入到温氏养殖行列,成为了温氏股份水禽养殖户。妻子一句话让他坚定合作2016年3月,赖大森回乡祭祖,期间他与亲人朋友们谈及...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我们合作社蜂产品现已有十余种,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蜂蜜能达到80余吨,产品供不应求。”说起自己一手“酿造”出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士成一脸骄傲。2013年,孙士成联合本村5户农民组建了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身边的许多农民实现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