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3个月前 (06-17)创业故事200

1.png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一、摆摊缘起:当“稳定”遇上“热爱”

林悦是某市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在编身份让她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寒暑假,但“稳定”背后也有隐秘的焦虑——每月8000元的工资扣除房贷、育儿费用后所剩无几,更让她不甘的是,这份工作虽体面,却离她的“生活热情”越来越远。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美食,尤其是水果。”林悦笑着说。她曾是学校烘焙社的指导老师,常带学生做水果蛋糕;周末也爱去郊外果园采摘,研究不同水果的搭配。去年夏天,她偶然在小区业主群看到一则消息:“社区便民市集招募摊主,免摊位费。”那一刻,埋藏已久的念头突然清晰起来:“为什么不能把爱好变成副业?”

但想法刚冒头,质疑便接踵而至:“在编老师摆摊,被同事或家长看到多尴尬?”“水果摊能赚几个钱?不如安心教书。”林悦犹豫了一周,最终决定试一试:“我不偷不抢,靠双手挣钱,有什么丢人的?”

二、从“课堂”到“摊位”的跨界挑战** 摆摊的第一周,林悦就体会到了“跨界”的艰难。

她花3000元买了二手榨汁机、保温箱和水果刀,在小区广场支起一张折叠桌,贴上手写的菜单:“鲜榨橙汁10元/杯”“芒果冰沙15元/杯”。第一天出摊,她穿着平时上课的白衬衫、牛仔裤,站在摊位后紧张得手心冒汗——毕竟,站在讲台上教书和对着陌生人吆喝卖果汁,完全是两种体验。

“刚开始连话都说不利索。”林悦回忆,“有阿姨问‘能不能便宜点’,我愣了半天才说‘阿姨,这已经是成本价了’;有小朋友指着芒果冰沙问‘有没有草莓的’,我只能摇头——因为我根本没准备草莓。”

更现实的挑战是“时间管理”。作为班主任,她每天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下班,只能利用傍晚5点半到8点的“黄金两小时”出摊。为了不影响教学,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开车去批发市场挑水果:“夏天水果易坏,必须赶早挑新鲜的;还要算好量,多了卖不完会烂,少了又不够卖。”

三、“爆款”背后的秘密:把课堂经验搬进摊位** 林悦的果汁摊能火起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她把“教书”的本事用在了“卖果汁”上。

第一招:“因材施教”——精准定位客户 她观察发现,小区居民以年轻妈妈、上班族和退休老人居多。“年轻妈妈注重健康,喜欢低糖饮品;上班族图方便,需要‘即拿即走’;老人则偏爱怀旧口味。”于是,她调整了菜单:推出“妈妈款”枸杞红枣汁(少糖)、“上班族款”冰镇西瓜汁(快速解渴)、“老人款”冰糖雪梨汁(润喉)。

第二招:“互动教学”——用故事卖果汁 “您知道吗?橙子+苹果+胡萝卜榨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搭配,能缓解眼睛疲劳。”林悦像在课堂上一样,一边榨汁一边给顾客讲解营养知识。“有位阿姨本来只想买橙汁,听我介绍后,立马加了胡萝卜,说‘这钱花得值’。”

第三招:“作业反馈”——收集顾客意见 每天收摊后,她会在业主群发一条消息:“今日销量TOP3:芒果冰沙、橙汁、西瓜汁;改进点:冰块加多了有点淡,明天调整比例。”还会附上自拍的小视频:“今天的芒果特别甜,是海南直发的,明天还有最后10杯,想要的邻居早点来。”这种“作业反馈”式的互动,让她积累了稳定的回头客。

四、从“副业”到“热爱”:摆摊教会我的事

摆摊两个月,林悦的果汁摊日均营业额稳定在300-400元,最高的一天卖了600多元。“算下来,暑假两个月能赚2万多,比工资还高。”但她更珍惜的是摆摊带来的“意外收获”

她变得更“敢说话”了。以前在课堂上,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词;现在对着陌生人吆喝“新鲜的果汁,快来尝尝”,反而觉得“说话没那么难了”。

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教书是我的责任,但摆摊是我的热爱。能在讲台外找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这种感觉太棒了。”

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在编老师=只能教书”的思维定式。“很多人觉得体制内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但‘铁饭碗’不该是限制,而是底气——有了底气,才能更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五、未来计划:把“果汁摊”变成“小事业”

这个夏天结束后,林悦没打算放弃摆摊。“我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准备冬天卖热饮,比如红枣姜茶、烤梨汁;明年春天再增加水果捞。”她甚至动了“开小店”的念头:“如果有机会,我想在学校附近开一家‘老师推荐的果汁店’,把讲台上的温暖延续到摊位上。”

她的故事在家长群传开后,有家长调侃:“林老师,您这哪是摆摊,简直是‘素质教育实践课’——教孩子‘劳动创造价值’,比课本上的道理生动多了。”林悦笑着回应:“其实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证明:在编老师也能有自己的‘小事业’,只要心中有热爱,哪里都是讲台。”

结语 林悦的果汁摊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教师的另一种可能——在稳定的编制之外,依然可以勇敢追逐热爱;在讲台之外,依然可以活得热烈而自由。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精彩,从来不止一种答案。


推荐阅读: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80.html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的相关文章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创业故事,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特别是关心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他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创业故事,“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这里是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社区河庄村的金美生态园,农场主王金美返乡创业发展农业,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一条向兴向荣的振兴之路。一、返乡创业 探索农业发展1993年,21岁的王金美离开家乡湖熟钱家来到南京市区打工并安家落户。1999年,王金美结束打工生涯开始人生第一...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漆河村,有一位肢体残疾人,但他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土鸡养殖专业户,又是“武山县源泰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带领70户残疾人和精准扶贫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这个人就是徐志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徐志强有着一段颠簸曲折的经历。由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的医生成为一名养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