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2

顶着烈日,在池塘边走上好几个小时,测水质、投饲料、查食台、看虾情,这是钟国防的养虾生活写照。当记者把媒体浓墨重彩描述他艰辛创业经历的网页点击给他看时,他觉得很忐忑,“哎呀,养虾就是这样的,实在说不上什么特别。”

今年是这位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养虾的第三个年头,他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殖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养虾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学习了整整10年,钟国防肚子里装的不仅仅是墨水,还有大把的实践经验。“我读博士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的东西进行推广。”

说到底,虾博士还是个博士嘛。

于是,钟国防给自己找了块“试验田”:一片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塘。在这里,他试验了含有“独家秘方”的生物制剂。有了它们,养殖水体能够产生丰富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给虾仔的成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有了这种制剂,一个虾塘就产生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食物链,池塘的水就活了起来,成为利于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天堂”。最绝的是,因为使用了自制的生态制剂,有效分解了虾的排泄物和残饵,养殖水体得到有效净化,整整3个月,虾塘无须换水,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也大大减少,比一般的虾塘至少能够降低一半的能耗。

钟国防不仅用知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热心帮助左邻右舍的养殖户解决问题。他发现一些养殖户缺乏养殖水体的调控技术,从来不进行水处理,就教他们如何使用生石灰等调控养殖水体的酸碱性;指导养殖户在使用猪粪鸡粪等有机肥时,不能随便撒在水里就算完事,得先将粪便发酵杀菌,用纤维袋装好,定量定点投入水中,控制水的肥度,保证养殖水体的“活、嫩、爽”。从前年开始,钟国防就为一些养殖户提供水质处理技术,大部分都是免费服务。

特别喜欢和养殖户打交道的钟博士发现,经验老到的养殖户是他永远可以学习的对象,比如,有经验的养殖户一看水色,就知道池塘里养殖的白对虾大致亩产量能达到多少、吃食情况如何、饵料系数如何等。这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成了他提高自己养殖技术的资源库。

与虾农感情渐深的同时,钟国防开始担忧,虾农对科学养虾知之甚少,没有一套系统的养殖技术可依托,往往把养殖业当成“博彩业”来做。他们很辛苦,但是往往很难赚到钱,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现代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博士的想法,是要通过解决生态饲料开发和养殖水处理技术,去教人怎么养虾,继而推动和倡导低碳养殖。现在自己养虾,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中试”而已。

说起创业团队的建设,博士认为这是他们创业几年来最为得意、最有成就感的地方。组建团队时,主要考虑了专业背景、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专业方面,团队中有两人是学的水产养殖专业,他们又找了学校渔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位研究生加入,而想到将要从事的是生产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没有生产一线的从业经验将会大大提高风险,因此,钟国防又说服了一个在水产养殖一线生产工作了10多年的大学本科同学加入团队。从4年前有创业的想法开始,团队成员也经历了思想上的许多变化,在研发与生产的关系问题、资金筹措、客户选择、经营理念和企业目标等方面有过很多分歧,但由于4人性格上互有补充,经过几年的磨合,已基本上趋于稳定。

“在实际生产中碰到难以抉择的事项,无论大小都会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在相互尊重和信任中开展各项生产活动。”钟国防说。

在经营理念上,创业团队的思路始终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一条主线开展科技服务与创新活动。“作为一个依托水产科技为根本的小企业,我们把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在为基层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的养殖技术服务上,积极参与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实践中,争取实现养殖户增收受益、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理想愿景。”钟博士就是这么养虾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01.html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故事:2010年后,由中国互联网掀起的创业大潮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其中不乏年轻的95后。他们聪慧机警,比同龄人更富有见闻胆识,曾在在资本和商业世界中掀起一朵朵浪花,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够将项目做到今日者极少。野农优品的创始人勾英达,是这个“极少”中的一个。勾英达是这批95后互联网创业者中...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创业故事: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10月的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一角,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这一块都是去年流转的土地,受长期干旱影响,收成不如预期。”指着眼前蜿蜒的田坎,宁芬芳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2020年,宁芬芳辞去张家界市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