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和桂:从“百万竹鼠”到“千万黄精”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8

大学生创业故事:清明刚过不久,伴着微微的春雨,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野鸭滩村,一名带着眼镜的男子正在大棚中查看着黄精苗的生长情况,不时与农户交谈着种植的经验。他叫李和桂,是当地著名的“养殖大户”。从2008年开始创业起,15年间,李和桂靠养殖竹鼠起家,挫折时及时转向黄精种植,带动当地村民种植黄精,一同致富。是什么让李和桂与竹鼠结下不解之缘?又是什么让他选择了黄精?

李和桂在整理黄精

两“起”两“落”

小小竹鼠变成第一桶金

2007年,李和桂从西华大学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广东一家不锈钢公司工作。虽然每月拿着近8000元的工资,但当老板是李和桂一直以来的梦想,思考良久后,李和桂决定要自己创业。

既然想要作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选对创业项目便是首要且关键的一步。“当时广东流行养竹鼠,四川正好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李和桂在选定了创业项目后便开始着手计划,作为农民的孩子,他本以为自己返乡创业的计划会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但没想到父亲却坚决地否定了他。“我父亲当时很不理解,也不同意。”但看着儿子态度坚决,父亲最后还是心软了,将自己用于养老的6万块钱给了李和桂,但告诉他,之后不会再给他任何资助。

2008年10月,在外打工一年多的李和桂带着自己的积蓄和父亲给的6万块钱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在投入了18万购买竹鼠崽后,没有养殖经验的李和桂开始了自己边养边学的“实验”。 “最开始公母我都分不出来。”李和桂说到。为了解决最实际的养殖问题,李和桂买来兽医学的书籍从头开始学习,同时不断与高校进行合作,让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帮助养殖。就这样,在李和桂稳扎稳打的研究和培育下,第一年李和桂的销售额就达到100多万。

在小赚了第一桶金后,李和桂开始盘算着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但没想到自己的滑铁卢很快就来了。2010年,李和桂与合伙人预计投资500万进行厂房的扩建,“当时想要打造一个亚洲最大的竹鼠养殖基地”,但合伙人突然的“反水”,让李和桂措手不及,“那一次我就亏了近200万”。

巨大的打击让李和桂备受挫折,但冷静下来后他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我有技术、有经验、有渠道、懂规则,还是可以能东山再起的”。2012年,在不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后,李和桂成立了顺庆区蜀农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负责日常种植管理,公司负责种苗、技术、销售。受李和桂的影响,当地许多村民开始加入合作社养殖竹鼠。

李和桂免费提供竹鼠崽给当地村民,教授他们养殖技术,而“学费”仅是所养竹鼠生下的第一窝竹鼠崽。2019年,蜀农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目前,已有200多户农户加入该合作社。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合作社很快便有了一单又一单的预定,李和桂也逐渐成为了当地养殖竹鼠的“专家”。

黄精变黄金

最终目的是带动家乡人民富起来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为响应国家号召,李和桂忍痛处理掉了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竹鼠产业。但这次,李和桂靠自己的第二道财富密码--黄精“活”了下来。

2012年,在成立合作社之初,李和桂就意识到不能单靠竹鼠成为唯一的收入来源,他发现竹鼠的排泄物可以用来种植中药材,而黄精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于是他开始尝试种植黄精。同时在顺庆区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顺庆黄精”。

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肥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天然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补气养阴、提高免疫等功效。“许多黄精深加工产品都是‘网红’产品,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李和桂说道。

为了更好的出售合作社的产物,2016年,李和桂成立了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产品从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打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黄精一直并非最主要的销售产品。直到2020年,在处理掉了竹鼠后,李和桂的精力和重心全部移到了黄精上。

在8年种植黄精的过程中,李和桂不断深入了解、研究。通过加工生产黄精酒、黄精茶、黄精丸、黄精面、黄精果脯等20余个产品,年均产值近1000万元;有注册3个商标、3项发明专利。2020年,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蜀妙黄精”摘得金奖。

为了更好的研究黄精,将其利益最大化。2021年,李和桂从四川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专业毕业,同年,他辗转拜访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斯金平教授,在学校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开始在黄精品种选育、制定黄精种植标准方面上发力,同时与浙江理工大学梁宗锁教授团队合作黄精系列食品开发,不断对黄精的质量进行开发升级。

“不管是养竹鼠还是种黄精,我都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致富,大家富起来才是真的富起来。”在创业15年的过程中,李和桂在疫情期间向医院捐献过物资,为郑州洪灾受灾村民捐献过蔬菜,还向困难村民、残疾人免费发放黄精种苗,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带动23户残疾人创业就业。合作社形成当代种植家庭农场模式,带动农户种植瓜蒌套种黄精、白及3000余亩,带动贫困户和残疾人200余户。

谈到成功的秘诀,李和桂认为“99%来自于努力,1%来自机遇”。而在未来,李和桂有三方面的计划,“第一个就是努力选好品种,推广黄精,让更多老百姓富起来。第二个是修建一个黄精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黄精。第三就是努力让自己成为黄精行业的标准,并推向国际市场。”李和桂说以上就是我返乡创业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7.html

“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和桂:从“百万竹鼠”到“千万黄精”” 的相关文章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

一个跨境小卖家的三次创业

一个跨境小卖家的三次创业

跨境电商圈内的创业话题一直都很火热,类似运营单飞开公司、大学生毕业单干亚马逊、朋友合伙做跨境电商的案例比比皆是。创业当老板,是每个打工人奋斗的终极目标,或许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唯一手段。今天,我们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深圳跨境沉浮。回溯2015年,20多岁的周然(化名)抱着学习和搞钱的心态来到了深圳,彼时的...

85后小伙儿回乡养兔闯出致富路

85后小伙儿回乡养兔闯出致富路

6月3日上午,郏县长桥镇李常庄村中中畜牧养殖场内,85后小伙儿张红飞打扫完兔舍的卫生,又给玉兔喂食。“养殖玉兔一个月出栏一次,可收入5万多元呢!”张红飞高兴地说。IT男返乡搞养殖今年32岁的张红飞之前在郑州从事微信小程序编程,收入不错。2018年,他辞职回乡开始养殖兔子。说起回乡养兔的初衷,张红飞笑...

李天柱:乡村热土上的养蚕梦

李天柱:乡村热土上的养蚕梦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李天柱,是山西省柳林县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0年,在父老乡亲的期盼中,我走出大山,走进大学,03年,我大学毕业,凭借着热门的软件开发专业,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两年后,我的年薪达到7、8万。这个数字,在我生活的那个小山村,在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

村子里的年轻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

村子里的年轻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胡杨: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胡杨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跟东北的很多乡村一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往了城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