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2023-01-18创业故事42

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

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驯鸟、治疗、客户沟通……暑假期间张亮每天在鹦鹉上花费的时间有14个小时。读市场营销专业的他,正是凭借手养鹦鹉项目,夺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并有望冲击国家级奖项。

8岁孩童“奶”鹦鹉

2010年,张亮的叔叔胡晓明从网吧转行到鹦鹉行业。8岁的张亮对鹦鹉很好奇,于是每周末就去叔叔的店里看看鹦鹉、帮帮忙。

“他很有责任心,加上自己有兴趣,所以才能跨进这一行。”胡晓明说。起初从扫地、拖地等基础工作做起,之后他开始和叔叔学习喂养技术,学如何和客户交流,怎么销售。

2018年,16岁的张亮开始在叔叔的店里兼职,学习喂奶、治病等更加深入的养护技术。“叔叔也是我的师父,他从小看着我长大,因为我对鹦鹉很感兴趣,他鼓励我去他店里做兼职。”张亮告诉记者。

手养鹦鹉在技术层面上分为喂养、驯养和饲养。张亮介绍,喂养就是把鹦鹉从幼鸟喂到成鸟;驯养就是在鹦鹉断奶之后,让鹦鹉更加亲人;饲养就是学习后期怎么把鹦鹉养得又好又听话。喂鸟时,喂鸟人常常需要一只手拿着奶管,另一只手握住鸟的脖子,两只手互相配合。“我当时动作不协调,后来只能每天重复,熟能生巧。”张亮说。

由于在驯鸟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别人怎么驯都驯不乖的鸟,经过张亮驯养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鸟就能变得又乖又亲人。手养鹦鹉由奶粉喂养长大,到了鹦鹉快要断奶时,张亮便会每天和它互动,教它“上手”。张亮告诉记者:“‘上手’就是类似于爬楼梯,人把手放在鸟肚子的位置,让它可以爬上来。”每天做同样的训练,每次15分钟左右,等到鹦鹉可以“上手”,能吃会喝,张亮便会把它交到客户手中。

有时,他也会碰到较难驯服的鸟。“有的客户经常把鸟放到笼子里,不和它互动,鸟就会反生,过了三四个月再拿过来让我驯,我会觉得比较困难。”张亮只能让鹦鹉熟悉环境后,每天和它靠近,拿出来互动,鹦鹉慢慢适应,便不再抵触。“鹦鹉在我眼中不是驯养物,我真心喜欢它,希望好好照料它,我相信真情是可以打动鹦鹉的。”张亮告诉记者。

他救治了500多只鹦鹉

驯鸟也离不开给鸟类治病。最开始张亮只是救治店里的鹦鹉,到后来许多朋友都会找他帮忙。

在照料鹦鹉的过程中,张亮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鹦鹉忽然生病甚至病死。“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以前鸟死的时候,他自己捧着鸟,很难过,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把它照顾好。”胡晓明说。

张亮介绍,有一种鸟类疾病,叫单眼伤风,一般是由于空气中粉尘太多导致,鹦鹉眼部周围会有浓粘液。“这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死亡率极高也很难治好的一种疾病,染上这样的疾病是很难存活的。”

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张亮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他在店里放了几台空气净化器,将患病的鸟隔离起来。鸟染病后眼部会有浓粘液,不及时清理就会感染,于是张亮每天给鸟擦拭眼部。

张亮告诉记者:“后来,我运用了我们自己研究的内服调理法,每天给它喂药,包括葡萄糖、阿莫西林和我们自己的噬菌体,给它滴眼药水,把它周围环境的湿度、空气净化程度等等因素控制得当。”

花费近两年时间,他逐渐掌握了成熟的救治方法。目前,他经手治疗的鸟有将近500只。

张亮还曾经用4天兼职工资买下一只鹦鹉,叫“笨笨”。四年前,由于原主人出国,便将一只一岁左右的鹦鹉放在店里售卖。“这只鸟本来不亲人,长得也不好看,但它活泼好动,挺招人喜欢。”于是,张亮将这只鸟买下来,并取名为“笨笨”。

起初笨笨在家乱咬人,也不听话,经过张亮慢慢和它接触,陪它玩,给它喂食喂水,他们彼此越来越熟悉。笨笨会上手,会说“你好”,会上桌吃饭,也会自己上厕所。“现在,它只认我一个,我天天把它带出去玩,带出去溜。”他笑着说。

如今,笨笨已经成为张亮的家庭成员之一。“我家本来四个人,后来恨不得放五份碗筷。吃饭时,我们会给它摆碗摆筷子,它也喜欢和我们一起吃,能吃米饭能吃肉。”张亮说。

“小爱好”变成“大事业”

今年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张亮将自己的手养鹦鹉项目搬上赛场。

别人可能觉得这个项目就是一个生意,但在张亮看来,可以把自己的“小爱好”变成了“大事业”。他告诉记者:“我觉得做生意就是你来我往,金钱交易,但是事业不一样,事业是在于你喜欢这件事,并能用你热爱的东西养活自己。”本次参赛,张亮希望能带动团队成员实践,也希望能够促进手养鹦鹉的推广。

张亮介绍,手养鹦鹉就是把鹦鹉当作宠物,而不是关在笼子里,团队希望做一个以手养鹦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企业。“客户买一只手养鹦鹉,后期会涉及到养护服务、医疗服务、寄养服务,还需要购买饲料、用品,这些我们都能供给,形成一条龙服务。”

张亮还特别提醒:“鹦鹉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养殖鹦鹉,无论是专业资质学习,还是办理相关证件和资质,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由于大家一开始对这个行业比较生疏,张亮将他们带到店里,把手养鹦鹉给他们接触,让他们了解鹦鹉的品种。后来,随着商业和自然科普活动的展开,队员们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逐渐可以向其他人推广和介绍。张亮说:“学校还请专家给我们团队做指导。我们的项目的方向开始有点偏离赛道,但是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针对职教赛道创意组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我们团队算是破釜沉舟,这次备赛,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难处。”张亮感慨。备赛期间,张亮腿摔伤,同时因为劳累他还患上病毒性角膜炎,视力从5.0下降到3.0,虽然可以恢复,但仍给备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队员李子铁的妈妈刚动完手术,家里情况不好,他白天备赛,晚上一边照顾家里,一边跑外卖;汤羽柔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妹妹没人管,于是她将妹妹托付给邻居家,自己回来备赛;黄梦娟原先在支教,特地从支教的地方赶回来……张亮表示,这次比赛,团队成员都不容易,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是能取得这样的结果,自己很开心。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双创竞赛,大一我拿了省赛金奖和国赛铜奖,还拿了国家奖学金,这次也是省赛金奖,已经进入了国赛评审阶段。”张亮告诉记者,“比赛不仅磨练了自己,也开拓了视野。”

如今,张亮仍在师父的店里兼职。“看着鹦鹉微微笑,它也对我微微笑,我就很满足。”张亮说,如果把兴趣变成事业,做一辈子都不会觉得辛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21.html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的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黄祖伍是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多年,想发家致富,更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2年时,他在四川省兴安县看到大规模种植的猕猴桃,当时就有了回家乡创业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就在网上查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行情、市场价格。通过初步分析,他觉得在竹山县发展猕猴桃是可行的。201...